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

时间:2022-09-15 02:22:53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

摘要:目的: 对肺血栓栓塞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的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2013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20例肺血栓栓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在进行介入治疗时给予患者综合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介入治疗护理、出院指导三方面。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0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在9至23天,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掌握了相关注意事项以及防治方法。结论: 在肺血栓栓塞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实施有效的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 介入治疗 护理

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障碍和肺循环障碍,是肺栓塞中比较常见的类型之一。介入手术治疗肺血栓栓塞症具有诸多优势,例如手术创伤小、不良反应轻微,患者易耐受等,因此,患者的比较容易接受。研究表明[1],在进行介入治疗时给予有效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20例肺血栓栓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经过心电图检查、血气分析胸部CT等各种检查均被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所有患者在研究前已对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有所了解,且表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患者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7.39±2.48)岁。

1.2方法

1.2.1介入手术治疗

首先,进行肺动脉超选择造影,对肺栓塞的位置、范围进行确定。在介入手术治疗中,患者的为仰卧位,按无菌手术要求铺手术治疗单,常规穿刺部位消毒,给予局部浸入麻醉,应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穿刺一侧的股静脉,置入6Fr血管鞘,再把绿泥鳅导丝以及猪尾导管引入,直到肺动脉造影有肺动脉主干栓塞以及肺动脉栓塞,在肺动脉下支将猪尾导管引入,捣碎局部栓塞,从猪尾导管中注射尿激酶25万U,对患者进行再次肺动脉超造影,若肺动脉主干线以及肺动脉下肢显影良好,再拔除导管装置,局部压迫15分钟,加压包扎后,送患者回到病房,仰卧位,穿刺侧腿平伸,不能弯曲,安静休息。

1.2.2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肺血栓栓塞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且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因此,患者往往会有焦虑、恐惧等多种不良情绪,甚至会有濒死感[2]。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并给予患者正确的疏导。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认知,消除患者对肺血栓栓塞症的恐惧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能够积极主动配合介入手术治疗。通过良好的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介入手术治疗护理:在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前,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确定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给予患者血常规检查、询问用药史,药物过敏史,评估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做好腹股沟部位的皮肤准备工作;做好健康知识宣教,包括介绍介入手术治疗的手术过程、导管室环境、手术后的活动指导、手术后应该注意的事项等。介入治疗后,对患者的进行安置,穿刺一侧的下肢应该平伸、外展、制动,穿刺一侧的肢体要伸、制动12小时,每半小时进行1次巡视,对穿刺部位进行观察,观察有无血肿或者渗血、出血情况。如果患者穿刺部位出血量较多,要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并给予及时的处理。由于穿刺部位需要加压包扎,因此,还要对患者加压的足背皮肤和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等进行观察,预防肢体缺血和坏死情况的发生。

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早期出血的症状以及体征,例如皮肤黏膜的色泽、大小便颜色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做相应处理;如果患者出现头痛、呕吐、腹痛以及心悸等临床症状,则要及时来医院接受治疗;卧床期间,告知患者绝对不能用力擦鼻子或者抠鼻子,也不要剧烈咳嗽,防止咳血;让患者积极接受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时间通常为半年;出院后,患者仍然需要继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要告知患者将医疗信息卡随时带在身边,对服用抗凝药物进行标注,在接受医疗处置之前,及时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抗凝剂[3];

2结果

20例患者经过介入手术治疗以及术前、术后的护理后,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9至23天,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所有患者的生活均恢复正常,且掌握了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防治的方法。

3讨论

肺血栓栓塞症是当下社会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包括空气栓塞、羊水栓塞、脂肪栓塞、肺血栓等。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原因为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具有发病急骤、病情重、复发率高的特点,其临床以及病理生理特点以肺循环、呼吸功能障碍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如果能够及早对疾病进行确诊,同时加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对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护理,避免影响治疗进程;给予患者出院指导,让患者掌握服用药物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掌握防治的方法,对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进行规避,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机率[4]。

综上所述,对疾病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规避,是护理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重要内容,医护人员应该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徐淑芬.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4-25.

[2]范本芳,丁文彬.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介入治疗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5):1697-1698.

[3]初秀红,张丽凯,范淑英等.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33(5):2471-2472.

[4]章彤彤,王慧红,杜于茜等.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分析和护理策略[J].护理与康复,2012,11(10):948-950.

上一篇: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胰岛功能的作用探讨 下一篇: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利用与依从性关系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