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重组“华粮”成定局

时间:2022-09-15 01:03:52

国资委近日的一纸公告,宣告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下称“华粮”)投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粮”)的怀抱。

公告称,经报国务院最新批准,华粮整体并入中粮,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这也意味着,在重组华粮一事上,中粮战胜中储粮。

事实上,中粮人士早已进入华粮进行重组。不过,中粮公关部对《第一财经日报》回复称,有关重组细节需一个月后才会对外公布。

觊觎物流优势

作为中国最大的跨区域粮食物流企业,与中粮、中储粮并称“三大粮商”的华粮,早在2009年,外界就传出其即将被整合的消息,此间中粮和中储粮都角力争夺。

虽然整体实力远弱于上述两家企业,但华粮在东北粮食主产区完整的仓储物流体系成为中粮、中储粮争夺的最有价值的资产。资料显示,华粮所属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家分公司和60户企业,分布在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构成了东北、长江、西南和京津4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粮食运输通道。

对中粮、中储粮而言,都觊觎华粮在物流领域的优势。而在中储粮内部,就已经开始研究对华粮的具体整合及重组布局。“中储粮主要在宏观调控、市场稳定上面有政策优势,其收购仓储能力非常强,但物流对其而言是短板,如能将华粮的车队、运输队、火车皮以及铁道上运输能力整合,对中储粮介入下游加工销售简直就是得天独厚。”一名业内人士如是分析称。

作为央企,中储粮主要业务是政策性粮食收购与保管,但其一直有意进军下游。去年年初,中储粮曾以“金鼎”品牌进军小包装食用油零售市场,而其总经理包克辛在去年两会期间也曾表示,将继续通过渗入下游产业等市场化方式进行调控。

但中储粮这一想法显然让中粮等其他国内粮油企业很受伤,“中储粮如果大规模进军下游,会对其他企业带来很大冲击。它本身就已经有玉米、小麦、油脂等大规模的储备粮,可以利用自己的原料加工,比其他企业有更大的成本优势,一旦其大规模进入,低价会成为其最大的杀手锏。”上述人士分析称,中粮通过将华粮纳入囊中后,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储粮渗透下游产业也是种拦截。

中储粮内部人士则否认了这种说法,“即便中储粮收购华粮,也只是简单的业务相加,互补性并没有这么强。并且中储粮进军下游零售市场,主要是为了配合政府对粮油价格的宏观调控,对抗外资力量,并非与其他国内粮油企业争利。”

整合面临挑战

而对于如愿将华粮纳入囊中之物的中粮,能否实现国资委对其资产优化的目的,也是其面临的一大挑战。

对中粮而言,华粮与其业务重合度并不高,处理重叠资源难度较少。“华粮当初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将东北粮食运送到南方区,实现北粮南运,但目前华粮业务萎缩严重,国资委把华粮划给中粮,更多是考虑两者业务上的互补,中粮以加工销售为主,华粮以物流为主,整合华粮后可以弥补中粮B2B业务上的物流网络不健全制约。”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认为。

华粮的亏损也将使得处在亏损漩涡中的中粮面临整合难题。资料显示,华粮自从2006年成立以来连年亏损,负债沉重。截至2011年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38.76亿元,利润总额一0.87亿元,净利润为一0.95亿元。华粮集团总负债为184.4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7.56%。

中粮旗下负责粮油加工的上市公司中国粮油控股此前的业绩预期称,与2011年相比,公司2012年度综合净利润将大幅减少,但跌幅较中期明显缩窄。

一家盈利能力下降的公司如何重组另一家亏损严重的公司,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对此分析称,理论上,收购后可以降低中粮物流运输成本,增强抗击外资实力,但物流企业需要管理机制灵活,有资源却不做经营性商业业务容易亏损,实际上还要看其管理能力。

据了解,去年7月,由中粮副总裁迟京涛带队的中粮高层已经进入华粮着手重组。不过,收编华粮后,中粮将如何重组其业务、处理亏损,中粮方面回应称,有关重组细节需后期对外公布。

“油料之王”正式落户陕北

曾经支撑起古埃及文明的油沙豆,辗转数十年终于来到了在中国最适宜的陕北沙地。2012年,靖边县试种油沙豆成功。2013年,靖边将对油沙豆再次进行一千亩的规模化种植。这一实验,将使“油料之王”落户陕北,有望对我国的食用油安全和陕北、内蒙古的沙地农业,带来一次突破性的提升。

从地中海到中国,“油料之王”走了几十年

油沙豆产自地中海南岸北非地区,是全球唯一的油粮兼用作物。适应性强,耐干旱,耐土地贫瘠,抗盐碱,产出高,集油、粮、饲、牧为一体,在综合利用上,即使是亦菜亦粮的“世界第一蔬菜”土豆,也无法与之相比。油沙豆既是优质油料,也是可靠的粮食,还是上佳的饲料,秸秆本身又是牧草,具有很好的固沙绿化作用。正因如此,欧洲学者认为,油沙豆曾经在干旱贫瘠的北非支撑起了当地农业,支撑了古埃及文明。

油沙豆适应于沙性土壤环境,很适合在我国的陕北和内蒙古一带种植。因此,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业部门就试图将油沙豆引入中国。但是,由于收获的难题,和之后的,油沙豆没有来得及规模化试种就退出了中国。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河北试种油沙豆成功,但收获的问题没有解决,依然难以推广。

为何油沙豆收获难?因为油沙豆的果实在地下,而且是比花生还小的核状根茎果,收掘后还得拣除杂物和淘洗。国内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农业机械能有效收获油沙豆。而人工收获,劳动量又太大,成本太高。因此,油沙豆可以在劳动力密集、小农业时期的古代埃及成为农业支柱,却没有办法在劳动力越来越稀缺、讲究农业比较效益的当代进入中国,“油料之王”长期在国门徘徊。

近年来,在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的努力下,油沙豆的收获难题得到实验性的解决。在小范围,实验机械已经成功收获了油沙豆。在国外,西班牙和美国,已经成功地运用机械收获了油沙豆。在此背景下,油沙豆,这个几十年来迟迟请不进来的“油料之王”,终于正式进入中国,开始在河南、河北试种。

农民收入倍增,不用再等十几年

当河南、河北一些地区,拉沙改良土壤,增加沙份和透气性,以“仿沙地”种植成功油沙豆,正在进行商业化的努力时,沙地最多、最适宜油沙豆生长的陕北和内蒙古,依然没有意识。

是不是拥有优势资源的陕西,在产业开发上面临滞后?一直关注荒漠治理和沙地农业的原陕西省山川秀美办主任周万龙坐不住了。2012年,已经退休的周万龙在靖边县红墩界镇尔德井试种了十亩油沙豆。虽然由于调运种子晚了一个月,推迟播种了一个月,依然试种成功。亩产油沙豆一千公斤,干草四百公斤。

根据河南省的种植经验,在中肥地种植,亩产可达1300公斤。每亩油沙豆可压榨成品油400公斤,饼粕600公斤,饼粕又可酿造优质酒200公斤。

从陕北到内蒙古中部,有十万平方公里生态脆弱、不适应农作物生长的风沙区。周万龙考察后认为,如果在此推广,可利用其中百分之六以上的荒地,种植面积可达一千万亩,产量可达一千万吨,加工后,企业产值可达一千亿,利润可达四百亿。生产食用油40亿斤,将大大改善我国食用油状况。

最为可观的是油沙豆对农民收入的提高。据专业机构测算,按目前的食用油市场倒推收购价格,种植油沙豆,每亩比种植玉米能增收两千元,收入净增两倍。扣除物价因素,农业收入增长两倍一般得十几年,油沙豆有望短时间实现倍增。

不再依赖进口转基因

让周万龙最为兴奋的,是油沙豆对于改变我国食用油格局的巨大作用。周万龙说:“我国目前食用油百分之七十依靠进口,而且依靠的是转基因大豆,安全性令人担忧;同时许多地方的‘地沟油’难以禁绝。食用油安全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民生问题。这使我想到,完全可以在陕北和内蒙古中部的风沙区大面积种植油沙豆,从根本上改变食用油依赖进口和转基因的被动局面,使广大消费者吃上自己产的有机油、放心油。”

周万龙说:油沙豆虽然进入中国较晚,但正赶上食用油安全亟需解决的时机,因此意义更为重大。但如此宏大的事业,靠一村一镇,中小企业,难以推进。只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大企业的投入运作,才可能成功。正因如此,油沙豆已经引起一些有责任的企业的关注。由于油沙豆的收获和加工,需要目前最尖端的农业机械和加工机械,业内认为油沙豆事业只有实力雄厚的工业企业才可以驾驭。

鉴于油沙豆产业可观的利润率,和对食用油安全、荒漠化治理、农民增收可预见的巨大杠杆作用,陕西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快煤化集团已经考虑将此作为多元化发展、工业反哺农业的选项。有专家认为,以快煤化集团的资本和综合实力,如果真的进入油沙豆的开发,不仅将引发食用油市场的“地震”,提升食用油安全,也将为陕北、内蒙古的沙地农业,带来新的格局和希望。

上一篇:艾滋病能否根治 下一篇:农业中的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