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电子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时间:2022-09-15 12:52:36

高校电子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摘要:本文针对现阶段高校电子专业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思路,旨在探索并改进现有电子专业的教学模式,从而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关键词:电子专业 高校教育 教学策略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46-02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生产也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转向个性化与专业化,这给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过去的办学模式来开,专业课的设置缺乏科学性与操作性,这在当今与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现状来看已明显落后。尤其是电子信息行业,其发展日新月异,在传统教学模式成长的学生明显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因此对高校电子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现阶段高校电子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弊端

近几年来,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这类考验学生实践能力的竞赛项目逐渐增多,其影响力也在增强,学校也鼓励学生参赛。笔者在学生的参赛指导过程中发现,平时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竞赛中表现平平,反而成绩一般的学生在竞赛中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学生方面反馈的信息来看,竞赛中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这反映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以致用”这个准则,具体在教学环节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没有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在高校教学中,专业课程繁重,其每门课程的知识容量很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注重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关键知识点的讲解,而忽略了知识体系的梳理,没有将知识点引申、拓展或结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讲解,从而导致学生只会孤立的学习这些知识点,而不能站在学科高度来审视这些知识点,因而也看不透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学生对于所学课程在整个专业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使用这些知识知之甚少。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时视野狭窄,思维定势,只懂得解决涉及单一知识的问题,而对于学科间的综合应用,则无从下手。

1.2实验教学手段过于机械单一

在现阶段的实验教学中,主要是依赖于现成的实验教学设备,学生只需根据实验手册上的步骤把线接好,再编几个小程序即可,而忽略了让学生从系统层面上对实验的目的、任务进行思考。因此,这样缺乏思考的单一的实验操作是毫无意义的,许多可能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也被现成的实验设备掩盖了,学生无法达到通过实验累积实践经验的目的。在电子竞赛中就可发现,若电路按常用方法连接,学生便能完成任务,一旦电路有所改动,或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设计一个新的电路系统时,许多学生就不知所措。归根结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在于,学生在平时的实验课程中就已习惯了根据规定的思路,按部就班的执行,而未经过自己创造性的思维,在这种机械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只能按部就班的进行底层编程或画图组装,而无法成为创新型人才。

1.3忽略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由于电子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专业知识推陈出新的速度很快,尤其是电子芯片,每年都有大量的新产品诞生。而学生在大学的学习时间十分有限,教师也不可能讲尽所有的芯片知识,而只能有重点性的将常见的具有代表意义的芯片进行介绍。这就需要学生在掌握了有关芯片使用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归纳总结,进而学习新的芯片的使用方法。不仅如此,对于新的算法、新的编程方法、新的电路系统都需要学生在所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自行探究学习。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体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但遗憾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是为了教学而教,为了考试而教,其作业与考试都只为了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书本知识,而没有深入地考察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 高校电子专业教学改进的策略

2.1鼓励专题类综合实践课程的推行

针对传统实验课程的教学手段单一且时间有限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利用其课余时间来完成一些小的电路系统的设计。教师在任务下达之后,应对其系统原理以及可能用到的知识点做相关介绍,然后又学生课后自行查找资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学生在设计完成后需上交仿真结果,待教师检查通过后再在实验室将实物制作出来,并进行最后的调试。这样的实验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师只作宏观指导,而具体细节由学生自行思考并实施。与此同时,在电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多种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以积累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与能力。此外,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作品,可由学生自己收藏,这样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式教学

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自主参与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成效。要做到这一点,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首先,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教师在这方面应进行严格的管理。其次,对于教学内容教师应作适当的简化处理,尽量将知识点深入浅出的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并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再次,教师在教学设问是应巧妙的联系实际,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数字电路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石英电子表可以走得那么准呢?”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很自然的引入了计数器的学习。教师应善于利用这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围绕教学内容与重难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并引导学生顺着这个思路去分析、探索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2.3融合多门课程,进行系统性训练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程度的专业课程以后,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将多门课程内容进行串联。教师可以采取讲座的形式以分析具体的、典型的电路系统为主,按由顶层到底层的设计思路,分解系统功能,并搭建起系统的原理框架,再对各模块的工作原理、设计思路及关键技术进行讲解。通过这种专题讲座的梳理,学生可以明白对于不同的知识可以用在哪些方面,从而学会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进而让学生学会从宏观的层面去审视整个课程体系,使其思维得到开阔。

3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努力将一些新的教学改革的策略融入到现有的点子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并加以改进。希望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从而努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培养创新型电子专业人才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潭博学,宋洁江,苗汇静.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

[2]卢华玲.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12.

上一篇:高校篮球裁判员培养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