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导课 快乐带入课堂

时间:2022-09-15 12:22:09

精心设计导课 快乐带入课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堂课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始。中国有句俗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课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导引。

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学生现在接触的内容用原有的知识不能解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创设问题情境实质是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平衡状态,以激起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愿望和兴趣。例如,我要讲授“分段统计”这一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在观看跳远成绩测试表的同时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有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跳远成绩在120 cm到130 cm之间的有多少人?”“跳远成绩在100 cm以下的有多少人?”“跳远成绩在110 cm到120 cm的有多少人?”……这时我就马上询问:“我们能不能一眼就看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呢?”学生当然会回答:“不能。”我继续引导,“我们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某一段有多少人呢?”继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对分段统计的学习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二、具体事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老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老师将在每一堂课的课题引入作为一个研究的课题,要注意对问题的安排,注意教学的语言艺术,用简明扼要、生动形象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引人入胜的方法,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让他们想学、想会,甚至达到弄不会、学不到手不罢休的情绪,那么这堂课学生学起来就会既深入又深刻。如我在有关利润这节课上,就设计了这样一个事例,某公司电器产品的进价是1000元,售价是1500元,问商品的利润是多少?我变成了这样的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我班李花同学做生意,他花1000元买进某商品,又以1500元卖出,他赚了还是亏了,若回答赚了,赚多少?这样将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放进了事例中,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问已知什么,求什么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劲头,同时为下一步的课堂内容奠定了基础,还培养了学生探索新知的精神。

总之,一节好的数学课能龙头凤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给学生以悬念,引发他们探究新知的愿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作者单位 河南省清丰县仙庄乡中心小学)

上一篇:巧设疑点,自主探究 下一篇:浅论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