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棣华的中国情

时间:2022-09-14 10:35:09

柯棣华的中国情

1938年9月17日,印度援华医疗队一行5人受印度国大党主席潘迪特・尼赫鲁的派遣来到中国援助抗日,其中就有柯棣华。柯棣华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担任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首任院长,为医院的发展和建设鞠躬尽瘁,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重任在肩

1940年8月17日,印度援华医疗队队员柯棣华大夫决定留在晋察冀边区工作,担任了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员。1941年1月反“扫荡”结束后,聂荣臻司令员赶来行唐连庄,参加白求恩卫生学校笫一届学员毕业典礼。典礼结束后,聂司令员亲自同柯棣华谈话,请他出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当时医院附属于白求恩卫生学校)笫一任院长,柯棣华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在这一年,柯棣华与卫生学校的教员郭庆兰结婚,后来生有一子,聂荣臻司令员为他取名“印华”,以纪念中印人民的深厚友谊。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是一所享有国际盛誉的医院,印度援华医疗队的队员柯棣华担任这所医院的笫一任院长对其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柯棣华院长在就职时说:“我决不辜负你们的期望,也决不玷污白求恩的名字,我要像他一样献身于你们和我们的、也是属于全人类的反法西斯事业。”他收集起白求恩的全部遗著,还要求江一真校长介绍和白求恩一起工作的感受,他钦佩白求恩的科学态度。他指着白求恩的著作《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对江一真说:“这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啊,好就好在把西方现代医学手段运用到中国的战争实际。”

上任之初,柯棣华就带领大家制定了不少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比如伤病员班排组织、领导干部轮流查房、医生护士每周一次工作汇报制度等。在一次征求意见会上,有一位同志提出在平时就应该组成战地救护医疗组,以便适应战时需要。散会之后,柯棣华立即召集医院领导开会,决定采纳这条意见并立即组织实施,他自己也担任了一个战地救护组的负责人。在他的领导下,医院的各项工作迅速改善,来医院参观的一位英国教授感慨地写道:“在如此艰巨的环境中能够创造出第一流的成就,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家!”

在柯棣华担任院长的两年多时间里,医院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在技术优势方面,外科能做比较复杂的手术,如胃切除、肠吻合、巨大肿瘤摘除,不仅有战伤外科,还能开展眼科、耳鼻喉科、妇科、牙科等科的手术和治疗;在人才建设方面,有眼科专家张文奇,内科儿科专家陈淇园,消化系专家刘韶九,传染病专家傅莱(奥地利籍),并且培养了一批临床医生骨干;在制度建设方面,除了保持了原模范医院制度之外,增加了教学实习制度、伤病员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民主管理伙食制度、会诊制度、护理制度等。比如,每日交班制度,每日早晨,由值班医生、护士向接班的医生、护士汇报伤病员情况,交代遗留事项,然后安排当天工作。由于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全院人员都养成了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作风,医院的医疗、政治、护理、文化、生活等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多次受到军区首长的赞扬。

同甘共苦

1942年,敌人对我晋察冀边区实行多次大规模“扫荡”之后,还在根据地周围建立许多据点,碉堡星罗棋布,根据地面积大大缩小,原来的根据地变成游击区,铁路两旁变成无人区。大片的土地荒芜,再加上1942年春夏天旱无雨,农民缺粮断炊,军队更是无粮下锅,传染病流行猖獗,医院病人住满,工休人员基本生活难以保障。作为院长的柯棣华与大家同甘共苦、一同种菜、打柴、背粮,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鼓舞大家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一次,从冀中平原运来了一批粮食,学校师生到游击区的马庄去背粮,翻山越岭,往返一百多里,还要穿越敌人的封锁线。白求恩学校的领导不准柯棣华去,没有料到临出发时发现柯棣华早站在队伍里。江一真校长请柯棣华出列,执行命令,他笑嘻嘻地反问道:“我们不是奉命背粮吗?”等到返回驻地时,他不顾自己身体带着病,别出心裁,要和奥地利籍教员傅莱搞“马拉松”竞赛。柯棣华抢先跑起来,这下子运粮队伍活跃了,你追我赶,人人身上像带了风。回到医院之后,江一真校长不客气地批评了他,柯棣华诚恳地解释说:“我愿意和大家一样背背包,吃小米,爬山行军,不愿意有任何特殊,否则,我怎能理直气壮地说,我这个院长不是挂名的?”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作为一名医院的院长,远远不能只是潜心医学和管理。柯院长雷厉风行,说到做到,与大家患难与共,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光荣入党

在中国革命的大熔炉里,柯棣华院长不知疲倦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工作着。他不断探求真理,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不但技术精益求精,而且重视政治学习,积极要求进步,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日益加深。

1942年5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布置全区学习中央文件,开展党内整风运动。聂荣臻司令员发表了《全面展开整顿三风的学习和检讨》,提出一面学习,一面工作,一面检查,指出整顿三风是改造思想的锐利武器。柯棣华院长积极参加,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进步很快。他先是加入党外群众组织“同情组”,进而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6月的一天,白求恩卫生学校党委在葛公村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讨论了柯棣华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问题。1942年7月7日,柯棣华同志由江一真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兴奋激动地表示:“我将永远和解放区的军民一起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柯棣华同志积极参加了整风学习。他认真阅读文件,虚心征求同志意见,联系实际,改进医院工作。他在写给巴苏的信中说:“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能够光荣入党,接受组织的考验,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鞠躬尽瘁

入党是新生命开始的标志。柯棣华院长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战斗着。由于在一次行军战斗中,他吃了没有煮熟的病猪肉后得了绦虫病,其后转为癫痫,但他仍是日以继夜地拼命工作,终因劳累过度,缺乏必要的休息和营养致使癫痫病一再发作。江一真向柯棣华转达了军区首长要他到香港或印度治疗的命令,可是他却讲起了“大力士安泰”的故事:每当安泰同对手战斗到筋疲力尽的时候,只要贴近大地母亲,就会重新获得力量。他说,我只有和边区人民在一起,才会获得力量。

1942年12月8日下午,柯棣华正在编写《外科总论》讲义,正写到第177页,突然手中的笔在纸上画了长长的一道――他的癫痫病又发作了。江一真带着奥地利大夫傅莱赶来对柯棣华实施紧急抢救。柯棣华的妻子郭庆兰也闻讯赶了过来,并找来一块毛巾塞进柯棣华的口中,防止他因剧烈抽搐而咬破舌头。柯棣华以往癫痫病发作时,痉挛三五分钟后便会清醒,可这一次却是一直抽搐不止,郭庆兰坐在炕沿上抱着丈夫心急如焚。注射吗啡,不行!注射樟脑液,还是不行!傅莱不得已只好对柯棣华实行了脊椎穿刺……所有的办法都用尽了,可仍然于事无补。9日清晨6时15分,柯棣华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郭庆兰无法相信自己深爱着的丈夫就这样撒手而去,她怀抱着小印华放声痛哭,悲痛欲绝。

得知柯棣华逝世的噩耗后,、、、聂荣臻等许多领导同志都为柯棣华写了挽联或悼文,晋察冀军区还召开了军民万人大会,沉痛悼念柯棣华。远在重庆的宋庆龄还致函柯棣华家属表示悼念,信中写道:“不仅贵国人民和我国人民缅怀他,争取人类自由和进步的杰出战士们都缅怀他,未来将赋予他比今天更高的荣誉,因为他是为未来而战斗的。”

1943年春天,边区军民在白求恩墓左侧,为柯棣华修建了陵墓。中国人民为了纪念他,1975年开始筹备建柯棣华纪念馆,1976年12月9日,柯棣华大夫逝世34周年纪念日时正式开馆。

责编/文波

上一篇:“陈酿”的爱 下一篇:我家“烦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