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烦恼”多

时间:2022-02-17 03:43:31

我家“烦恼”多

退休后,我在市区中心地段的锦江河畔买了一套“闹中有静,静而不偏”、地理位置极好的商品房。装修后入住新居,亲朋好友来访,无不羡慕。儿女们成家立业,收入稳定,也都很孝顺。本人爱好广泛,尤其是朋友不少。按理说,我的晚景悠哉游哉,家庭生活应该是充满欢声笑语,然而家中老是“舌战”频仍,难得的周末团聚,往往不欢而散。唉,我家烦恼真多!

对烹调并无多大兴趣的我,为了生活,很不情愿地进厨房辛苦弄出一桌菜。结果,孩子借口说“外婆炒的菜,没一个好吃的!”剩菜剩饭司空见惯。这对于经历过贫困灾荒年月的我来说,简直是无法接受的“腐败”现象,免不了唠叨几句。

双休日的某个早上,我煮了一锅红枣莲子粥,每人一个土鸡蛋,还从楼下饭馆买来河南人做的馒头。等到九点半钟,年轻人还没动静,被我叫醒。没想到他们满脸不高兴,说是打搅了睡眠。等到洗漱完毕,都十点了。面对桌子上丰盛的早餐,孩子连瞧都懒得瞧,嘟囔着“不吃啦,到楼下吃饺子去!”慈母心肠的大女儿二话没说,依了孩子就下楼。真让我哭笑不得,舍不得轻易倒掉粮食的我,又得吃上两天了。一回二回忍忍也罢,但是次数多了,我的怨怼犹如火山爆发。于是,又讲起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没见过苹果、香蕉,更谈不上用牛奶、蛋糕当早点了,更别说进饭馆消费了。见孩子们不吭声,以为被感动了,我又开始喋喋不休地忆苦思甜。

没想到年轻人却轻松地说:谁叫你赶上那个年代!晚辈一点也不理解我,你说,能不烦恼吗?

逢年过节,远方的儿子电话问候,近处的女儿亲自尽孝。红包啦,水果、奶粉啦,鞋袜衣服啦,应有尽有,这又让我倍感温馨。当然,节俭的我,是不喜欢她们乱花钱的。抚今追昔,感慨万端。以前哪有条件赶时髦?衣服破了,补上补丁,再穿。只有过年,或是走亲戚,才想到要换件完整的衣服。上高中时,正逢开始,清一色的蓝色上装或草绿色的仿军衣则成了当时最流行的打扮。那个年代谁还敢穿得花里胡哨的?

我有时免不了给他们上政治课,讲勤俭持家是传统美德。他们不仅听不进去,还鼓动我学他们的样。比如提醒我:头发乱了,该做发型了;别老是穿工作服(退休前的警服),人家以为你好寒酸哩。

每逢节假日,全家相聚,看到他们把电灯当太阳使用,自来水哗啦啦流个不停,我就心疼,爱唠叨的老毛病又犯了。想起小时候,住在乡下外婆家,要到河里去挑水。照明就更别说了,那时还没有电灯,物资紧张的时候,得凭票买煤油,因此连煤油灯也得省着用。好在学校作业不多,放学回家还要打猪草、兔草。从小就喜欢看课外书的我,没钱买书,只能翻出大人看的《二度梅》、《醒世恒言》、《今古奇观》等旧书看。上了初中,才有机会借阅《红岩》、《苦菜花》、《迎春花》等革命书籍。有时带回家,被母亲发现了,非遭一顿臭骂不可,说是晚上看书浪费了煤油。

现在年轻人的文娱生活,算得上丰富多彩了。打麻将、下象棋,看电视、玩电脑,有时周末进卡拉OK厅消遣去。哪像我小时候,文化生活非常贫乏,看场电影真不容易,地方戏倒是每星期有一次。从小酷爱看戏的我,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社戏》里面的孩子一样,邀帮结伴,步行十来里路到小镇上的剧团,指望一饱眼福。然而没钱买票,那时的我常常身无分文,连五分钱的戏票也买不起,只能可怜兮兮地站在门外干着急。哪像现在的孩子做完作业,可以玩电脑、看电视。有几回,我正津津有味地欣赏戏剧频道节目,岂料外孙女当仁不让,切换成少儿频道。于是我跟外孙女抢遥控器,当然,获胜者最终还是外孙女。女儿呢,非但不管教外孙女,她自己还占用我的电脑哩。这个家哪像我做主人!你瞧,烦不烦?

年轻人的穿戴,我也看不顺眼。寒冬腊月的,穿什么裙子,甚至穿短裤,套一双靴子,露出膝盖来,就不怕得关节炎吗?完全出于好心的我,忍不住教训几句。结果“狗咬吕洞宾”,他们反倒嫌我爱管闲事了。

有时,憋闷不过,我就把这些“家丑”告诉老友。他们听了我的倾诉,不以为然地说,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70后,80后的年轻人都是这样的,更何况他们的孩子!老友们还好心地开导我,老人要有老人的心态,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该装糊涂且糊涂。倘若事事与年轻人计较,既费力不讨好,又伤害了亲情,很不合算的哩!

哦,我终于明白我家的烦恼原来是自找的。

思想要与时俱进,襟怀要豁达大度,处事要权衡利弊,方式要讲究策略。对年轻人非原则性的小毛病,要学会宽容。

毕竟时代不同了,有些事情,是无法同日而语的。谁叫我们成长在那个艰苦创业的时代呢?而我们的下一代和他们的孩子们,则有幸赶上了改革开放这样一个以人为本的宽松环境以及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并驾齐驱的现代化新时代。这是他们的福气啊!

上一篇:柯棣华的中国情 下一篇:“碧水丹山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