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与“接轨”

时间:2022-09-09 11:24:31

时下,在我们这儿,有两个词被用滥了:一个是被矫情了的“国情”。凡是没干好的事情,凡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事情,凡是没个正式理由可以摆到桌面上来说服大众的事情,许多单位与部门便祭出“国情”二字,然后堂而皇之地说:“没有办法,中国就这么个国情!”

医疗改革失败了,“国情”使然;官员腐败滋生蔓延无法根除,“国情”使然;房地产价格飙升,搞得百姓望房兴叹,“国情”使然。“国情”俨然成了个谁愿意装谁就装,想装什么就装什么的“杂货筐”。

再一个是被恶搞后的“接轨”。谁想要收钱了,没有由头,便可以大大方方地与世界“接”一下“轨”:银行收取跨行查询费(据说近日已经停了)、小额储蓄手续费是与世界“接轨”;大学收费比发达国家还高,是与世界“接轨”;飞机收取燃油税,是与世界“接轨”;燃油涨价,是与世界“接轨”……

总之,“与世界接轨”的事情,真是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老百姓买单,每“接”一次“轨”,老百姓就多了一次掏腰包的“机会”。

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国情”与“接轨”在许多单位和部门是交替使用的阴阳两手。在实际工作中,“两手都要硬”,哪一手对自己有利可图,便祭出哪一手,左右开弓,屡试不爽。

还说原油,经济规律支配下,自然是有涨有跌。但在某些强势部门的控制下却只涨不跌。涨的时候,他们跟着涨,说“中国的油品价格还没有与世界接轨”;而当原油价格由前几个月的每桶近八十美元降到五十几美元时,“接轨”不提了,开始说“国情”了:“根据中国原油的现状,不宜频繁调整油料价格。”

再说银行,应该收和不该收的钱都收了,终于实现了“接轨”。可服务质量的“轨”没人去“接”了,到银行办事仍然要排长队,仍然要受冷遇,仍然要遭白眼。何故?“国情”是也――似乎,中国的老百姓习惯于排队,不让他们排队他们会发疯的!

上学、住房、医疗价格“与世界接轨”了,但下岗工人的失业金、农民工的工资却没人去“接”,还是每月几百元的低水平,当老百姓被“新三座大山”压得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的时候,许多人又开腔了:“是中国人口众多的国情造成的,他们的工资涨了,外资、外企就不来了”。

“国情”是客观存在,办任何事情都不能违背国情;“接轨”是发展的必须,不与世界接轨便走不出改革开放的路子。但我们决不应该将这两个好端端的清纯少女想如何拿捏便如何拿捏。最好还是还它们清纯少女的本来面目――一要真真切切地尊重“国情”,二要根据需要和可能与世界“接轨”,而尊重“国情”与实施“接轨”的惟一标准,就是如何为中国的老百姓带来根本与长远的最大利益。

上一篇:《长江7号》是一面哈哈镜 下一篇:富人城与理发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