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物流在粮食流通业的运用与发展方向

时间:2022-09-14 10:34:31

浅论物流在粮食流通业的运用与发展方向

摘 要: 粮食物流现代化是关系到政治稳定、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构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有利于整个物流业的均衡发展。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必将使粮食物流高效运作起来,使物流现代化成为粮食系统搞活搞好的催化剂。

关键词: 现代粮食物流; 发展方向; 物流配送;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025-01

一、粮食物流相关概念界定

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生产到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整个过程,它包含了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和信息应用的一条完整的环节链。现代粮食物流要求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销售全环节相关的运输、仓储、库存、包装、装卸、配送实施一体化高效规范管理,利用现代技术装备的流通基础设施和流通各环节的信息服务,追求“零库存管理”、“准时制生产”、“及时供货”、“完美定货”、“协同配送”等,以实现粮食物流全环,节的安全、经济、高效。

二、国内外粮食物流技术的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应用物流理论和物流技术对流通领域进行改善已经很普遍。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实行自由贸易与市场经济、具备发达的信息、工业、交通运输、商贸条件。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发展以圆筒仓自动装卸、散粮汽车、散粮火车、散粮专用船舶等方式的散粮运输,到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全部实现粮食散装、散卸、散存、散运的“四散”化作业。

目前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已居世界前列。粮食加工经过引进、吸收、改造、装备和技术水平进步很快。唯有包装运输、人工装卸这一落后方式仍然大量存在,成为制约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粮食系统物流现代化对实现国家战略储备与市场调节储备、促进各地区的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物流功能越先进、越快捷、越经济、越高效,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与效果越明显。据统计,粮食从原粮经过装卸、储存、运输等物流环节到用户消费已增值15%一45%,如果降低物流成本,就能大幅度地增加效益,必须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粮食物流高效运作起来,使物流现代化成为粮食系统搞活搞好的催化剂。近几年的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与粮食流通布局,为建立通畅、快捷的粮食流通体系奠定了基础。

三、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方向与趋势预测

1.我国大型国营粮食企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渠道,在粮食流通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中粮、中储粮和中谷是国家级的三大粮食企业,主要任务是服从、服务于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中粮公司承担了我国95%以上的粮食进出口贸易业务,是国家宏观调控粮食进出口贸易的主渠道。中储粮总公司受国务院的委托,主要职责是负责中央储备粮的收购、储存、调运、销售及进出口接运业务,实行垂直管理体系。中储粮是以“储粮”为主,没有大型粮油加工企业,不开展国际粮油贸易。虽然中储粮有近60%的库点建设在主要粮食与油料产地,20%的库点建设在大中城市,20%的库点均匀分布在全国其他地区,许多新型粮库,尤其是利用国债资金建设1111个大中型粮库,建设仓容1048亿斤,部分粮库在库内已经基本实现“四散化”作业,但中储粮未能形成仓储、转运、加工、贸易一体化。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尽管已经并入中粮公司,但其前身也是中国最大的国有粮油流通公司之一,业务范围以粮油经营为主,涉及国内贸易、进出口贸易、仓储运输、粮油食品和饲料加工、服务业等领域。中谷的经营内容涉及粮食物流的上下游,具备比较完整的粮食产业链与供应链。此外,各省市(自治区)国有粮食购销公司、省级粮食储备仓库以及国营、民营、外资粮食加工、运输大型企业是我国粮食现代物流的骨干,在我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连接支撑作用。

2.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是粮食流通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粮食流通企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目前,我们应放手着力发展两种类型:一是,从事粮食流通专业的大型产供销一体化的专项多品种配送中心。一些大中型粮食批发企业、储运企业、中转库都可以发挥场地、设施、组织网络等优势,利用批发市场或物流中心的聚焦与辐射能力,进一步扩大规模,改造基础设施,提高机械化程度,拓展和整合收购、仓储、运输、加工、包装、配送等功能,与上下线的粮食生产、加工单位及零售商建立稳定的订单购销和配送业务关系,对粮食流通实行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给予产供(加)销一条龙服务。这一中心在组织形式上可以大型批发、储运企业(包括中转库)为龙头,带动相关配套的中小企业以契约关系或实体兼并,组建成纵向联合体或横向联合体。其配送方式主要是共同配送。政府要打破行政区划局限,允许产销区合作放开,鼓励粮食流通产业化经营;二是,以粮食流通业务为主、并利用其剩余生产能力其它业务的社会化的综合性多品种配送中心。属于此类的传统企业由于专业业务受粮食季节性影响而不稳定,常有一些生产能力处于闲置状态,受计划经济局限而常常亏损,对其进行适当改造,盘活存量资产,拓展并配套相关功能,以自有配送与配送相结合的方式,为若干连锁店、超市、食品加工单位提供中介服务,从而发展成集商流与物流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不断拓宽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业务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生存下去。政府应顺应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打破行业封锁,允许其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3.加强粮食物流配送中心的规范化与现代化建设

政府要加强建网工程的投入,为粮食物流配送中心及社会商品流通构建网络信息系统,并及时提供粮食信息服务。企业要对员工加强网络人才及物流配送技术的职业培训,提升员工业务素质、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要积极入网,运用高度现代化、自动化的计算机网络及与中心业务相配套的信息管理系统,促进电子商务和粮食信息交流;要以配送服务为核心,从整体上完善生产、收购、储存、加工、包装、配送、销售等环环相扣的物流链,实行粮食流通的全程自动化管理。此外,政府还要为物流配送健全政策法规,加强市场监督,从而确保配送中心能够充分体现优质、规范、高效以及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大流通的特征。

4.谋求与外贸企业或外资企业合作合资,推进粮食流通的国际化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将受到国际物流集团的分割和冲击,国内粮食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又较弱。在此复杂严峻形势下,一些有条件的粮食流通企业可以利用世贸组织协议关于对外出口享受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减让的优惠条件,积极与外贸企业密切协作,在世贸组织成员国和地区间开展粮食外贸业务或与外商合资,借助于外资从事现代物流配送的经验、技术、资本及其市场份额,同时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大市场”,进一步延伸物流供应链,增强核心能力,从而尽快建设成以粮食流通为主体,适应产业化经营、连锁经营、网络营销及社会商品流通发展需要的,使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有机结合的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上一篇:人民币成为亚洲货币合作主导货币的主要障碍及... 下一篇:浅谈公路市场开发中招投标的组织和决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