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三化同步”的主导

时间:2022-09-14 09:27:33

工业化:“三化同步”的主导

目前,贵州省仍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加快工业化进程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应进一步增强工业化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主导和带动作用。

国发〔2012〕2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统筹发展,促进“三化”同步发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开创的后发赶超之路,是一条追赶全国“三化”步伐,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广泛汇聚发展要素,充分运用一切先进发展成果,促进经济加速跨越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道路。“三化”同步、后发赶超、加快发展的提出,为贵州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如何深刻领会、认真贯彻,充分发挥工业化在“三化”同步中的主导作用,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贵州走好后发赶超之路、与全国同步小康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和主要任务,亟待进一步深化认识和探索推进。

深刻认识工业化在“三化”同步中的主导地位

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来看,工业化是主导,城镇化是支撑,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工业化、城镇化的起步和发展有赖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领域中资源要素的转移,而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则将进一步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量,为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在工业化的早中期,主要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在工业化的中后期,主要是城市化推动工业化。贵州省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正处在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阶段,应乘势而上,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工业化步伐,进一步增强工业化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主导和带动作用,助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贵州工业化必须加快。2011年,贵州省生产总值5702亿元,居全国第26位;人均生产总值16413元,仍居全国末位。贵州省人均水平低、经济总量小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造成贵州省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化水平偏低。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工业化整体水平至2010年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前半阶段,各省市区中仍处于工业化初期的仅有海南、贵州、。2010年,贵州工业化综合指数为26.2,处在工业化初期后半阶段;而且,贵州工业化进程与全国整体水平的差距是不断扩大的,在全国各省市区中的位次由2000年的第26位下降到2010年的第30位。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由此带动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从实现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来看,加快推进工业化更是势在必行。工业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工业可以上带一产,下促三产,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工业发展快则经济发展快,工业经济兴则全局经济兴,工业经济强则综合实力强。目前,贵州省经济发展滞后主要原因也是工业不强。2011年,贵州省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4.5%。根据《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0年》研究,贵州省工业竞争力排名31位,企业竞争力排名23位,工业化进程竞争力排名25位。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作为欠发达的省份,需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促进工业经济提速转型,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为实现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立足五方面发挥工业化在“三化”同步中的主导作用

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立足贵州的特殊省情实际,应坚持科学发展,围绕实现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不断增强工业化在“三化”同步、加快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全力推进工业经济提速转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工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工业化对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发挥城镇化对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发挥农业现代化对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作用,促进“三化”同步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提速转型增实力。发挥工业化在“三化”中的主导作用,首要是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根本是靠工业经济转型。结合贵州省实际,应坚持在做大总量中转型,在转型中加快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企业关联由散到聚。既要改造提升轻工、纺织、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更要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继续发展新型重工业,更要大力发展烟酒、民族医药、特色食品等特色轻工业;既要科学开采原材料、能矿资源开采业,更要拓展煤电铝、煤电磷、煤电化、煤钢电一体化;既要把耗能、排放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更要多上低耗能、无污染、清洁安全的产业企业。与此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大力发展物流、会展和服务外包等生产业,提高服务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

科技创新促跨越。国内外加快发展的实践表明,越是落后地区越要注重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来抓,越要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这是赢得后发优势、实现后发赶超的必由之路。2010年,贵州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36.78%,在全国排第30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排31位;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仅为0.7%,只相当于全国水平的40%。尤其是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低端产品比重很大,技术改造投入不足,许多行业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明显偏低,不少产品消耗高浪费大,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环境严重。应针对科技创新滞后的情况和加快发展的需要,围绕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重点方向特别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创新突破。突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着力加强应用技术开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发展走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轨道。

改革开放创活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既要深化各方面改革,又要用更多的精力抓开放,切实做好开放这篇大文章。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开放的重点,通过招商引资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扩大经济总量。积极参与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经济区经贸协作,推进与周边省(区、市)合作发展,深化与对口帮扶城市的长期合作,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东西合作示范基地。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围绕扩大开放,推进关键环节和重大领域的改革。一是深入推进国企改革。贵州省国有经济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0年,贵州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7.8%,高于全国31.2个百分点。目前,贵州省国企生机没有得到很好的焕发,如2010年贵州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为1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2位。应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实施百亿企业培育计划,鼓励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联合重组,支持军地融合发展,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二是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贵州省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电价改革,为“三化”同步提供要素支撑。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改善融资条件,健全服务体系,激发全民创新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三化”互动促发展。在贵州省推进“三化”同步,与全国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不同,贵州省是在工业化、城镇化都比较弱的情况下,既要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尽快做大工业、做强城镇,又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一是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包括重视加快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现代特色工业体系,带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二是深入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强化提升城镇实力和综合承载能力,促进人口集聚,使大中小城市和一大批城镇成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平台和载体。三是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用现代技术、现代管理、现代装备等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加快发展为特色工业提供原材料的特色农业,发挥农业对工业的第一车间的基础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改善民生促和谐。贵州省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也是全国解决民生问题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三化”同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生带发展,注重抓既惠民生又促“三化”的项目,通过加大民生投入促进“三化”发展,使“三化”同步发展成为民生改善的过程。一是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贵州省的“第一民生工程”。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新思路,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规划,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优势产业、人口素质的提升,大幅度减少贫困人口。二是大力实施就业和创业工程。由于贵州省人多地少、低收入和贫困人口多,让群众都有事干、有饭吃是最重要的目标,应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推进“三化”的基本要求和优先目标,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提高二产、三产就业人员比重。三是大力实施社会保障、农村危房改造和城市廉租房建设等其他重点民生工程,加快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执笔:杨昌德 杨昌美 责任编辑/黄莎莎)

上一篇:培育文化品牌 建设精神家园 下一篇:三穗农信社助推特色产业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