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五个财政”的样本价值

时间:2022-09-14 09:15:22

广西:“五个财政”的样本价值

随着新的政治和经济周期的到来,新的政府理财思路备受关注。在诸多省市,纷纷提出“几个财政”的思路。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提出的“五个财政”,包括发展财政、民生财政、和谐财政、绩效财政、透明财政。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公共财政已经走过了十个多年头。十多年的探索效果明显,但同时,又面临着执行层面理念与实践的客观挑战,地方实践层面的“公共财政”究竟应该是一种什么形态?

广西“五个财政”符合公共财政要求具有公共性、公平性、公益性、法治性四个特征。同时“五个财政”面对了当前政府理财中的几大难题,既包含广西财政的现实问题,也囊括了全国各地的共性问题,提供了样本价值。

发展财政

发展是硬道理,而资金则是硬通货。不管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财政支出压力日渐增大的情况下,“喊穷”是财政部门的共同心声。

对于广西这种财力欠缺的地区来说,可以用来搞发展的钱很有限,做到“巧妇巧为无米之炊”,需要拓展思维和路径。

客观来讲,地方经济的发展主要靠金融,财政能做的首先是清理环境,做好保障,搞好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要做好发展财政这篇文章,关键是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发挥好财政的杠杆作用,将有限资金最大化。要搞好发展财政,解决发展资金难题,主要通过给钱、给资产、给土地等方式来推动。

另外适度借债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搞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但其关键是控制好规模和节奏,保持一个合理的现金流。这其中重点涉及到如同“鬼魅”的地方融资平台。地方财政应对融资平台随时主动介入,有利于掌握整个平台的负债情况。

民生财政

随着财政蛋糕的不断做大,财政加大对民生的投入成为必然。

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民生财政需要重点解决三个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事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市、县保障能力不平衡。

一个很现实的悖论是:现在国家对民生方面投入的不少,但更多的是撒芝麻盐:钱花了,但老百姓不满意。花钱买民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业界认为,中央要适度放权,将更多的财力下放给地方,这样地方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节奏地解决民生问题,避免出现“应付型民生”。

另外一个难题是民生配套难题。解决民生难题,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是整合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可以形象地概括为“整村推进、捆绑推进”。

民生无小事。对民生不能短视化,一方面要发挥好当地居民的主动性,一方面要财政部门的整体规划,长期投入,形成量变到质变。

和谐财政

从和谐财政来讲,财政自身和财政服务的和谐发展,是其重要内涵。

财政部门作为一个综合部门,财政改革阻力比较大,部门利益难协调,要实现“和谐”确实有点难。如何定预算盘子,这是令多数财政局长头疼的事情,这就需要“艺术”地处理几个方面的关系。

就财政来说,肯定首先需要满足的是当地党委、政府的重点项目和规划。其次是根据轻重缓急,分重点协调,哪一块列入预算,哪一块不列入都要有说服力。

要平衡好这些关系,财政局长要学会说“不”,这个“不”可以说给党政领导,当好参谋,主动服务,也可以说给部门。

财政要实现和谐,归根到底是要处理好财政部门内部、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各分管领导等等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以“财”佐“政”,以“财”促“政”。

归根到底,财政是一个服务部门,应该抛弃狭隘的部门利益观念。在实现自身部门和谐的同时,促进整个政府理财链条的和谐。

绩效财政

以前我们不太重视绩效,其实绩效就在我们身边,这既是财政监督职能的回归,也是吸取了西方政府治理的智慧。

绩效财政肯定是一个方向,财政改革必然从财政分配关系改起,从这么多年的财政改革来看,很多改革首先是约束财政部门自身的,但是财政部门还是应当主动担当,主动作为,这也是财政的使命。

实际上“绩效财政”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比如财政资金涉及的方方面面,各个项目性质也不大一样,如何建立一个有说服力的标准体系都是一个考验。从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来说,也会遭遇一些难题,更难入手的是“体制”难题。比如在绩效考核中,一些大的项目往往是当地主政领导主抓的项目,或者是他们的“政绩工程”,又将如何落实评价结果?

要搞好绩效评价,很多事情不是财政部门一家能够办到的,更重要的是要将绩效评价上升到人大、立法层面,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透明财政

一些财政局长坦承,随着纳税人公民意识的觉醒,预算公开是必定要经历的阶段,而他们实际工作中的困惑在于公开和时机和范围。既能满足纳税人的需求,也能把握好节奏,不至于引起更多的麻烦。

总的来看,预算公开难以深层次展开,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是“不想公开”,部分官员担心职务消费利益受损,寻租空间压缩。二是“不愿先公开”,大家处于观望态度,担心枪打出头鸟。三是“不能公开”,公开了会引起老百姓的强烈质疑。比如数目巨大的“三公经费”,早已让人诟病。

从目前全国范围来看,大都是结果的公开,相比于结果公开的“可操作性”,过程的公开则是更大的挑战,至少在最近几年几乎没有办法实现。

究竟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透明财政”?仅仅是实现财政部门内部的透明?还是能过通过人大审核的透明?我们更期待的是能够满足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的透明。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打造真正的“透明财政”,要坚持实行财政的政务充分公开,实现政府理财活动公开化和法治化。透明财政是防范财政资金管理漏洞的根本途径。把财政的钱放在阳光下,才能使各种漏洞被及时发现、封堵,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上一篇:银行业可尝试分层监管 下一篇:新疆花开天下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