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

时间:2022-09-14 08:40:39

论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学校的办学体制、经费来源、后勤社会化、校办产业管理等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行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会计核算要求,因此财政部会计司对现行会计制度进行了完善,颁布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征求意见稿)》。本文研究了新会计制度实施前财政部、教育部和各高校应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如何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平稳对接,各高校应如何建立新对策以适应新会计制度中的新要求,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平稳过渡。

关键词:制度,改革,重要性,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system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sources of funds, logistics socialization, school-based enterprises management inside and outside environment are profound changes have occurred to the current accounting system already can't meet the actual accounting requirements, so the Treasury Department of the current accounting accounting system for the perfect, issued the higher school accounting system (draf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ew accounting system implementing former Treasur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do to work and how well the old and new accounting system of smooth docking, the universities to establish new strategies to adapt to the new accounting system of the new requirements, old and new accounting system to smooth transition.

Keywords: system, reform, importance, and strategies

财政部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行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进行了全面修订,拟定了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对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的会计行为,促进高校加强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 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的弊端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不断变化,教育经费资金来源越来越具有多元化发展趋势,不仅有政府财政拨款与事业收入,也有开展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经营收入,同时也存在借入资金和社会无偿捐赠等。因此,高校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的核算基础不能真实,准确,完整地核算教育成本,形成了很多弊端。

1.不能客观反映资产和负债的情况

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如维修材料,采购设备、图书及工程项目等发生的应付款,因为不涉及现金的支付从而不入账,但事实上它又是存在的债务,这样一来核算就会出现偏差。同样,单一实行收付实现制不能如实,全面和及时地反映高校的债权情况,也很容易导致不能及时催收账款,情况严重的甚至形成无法收回的坏账损失。

2.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收支结余

在收付实现制下,高校的应付或者未付的款项、应上缴而未上缴的款项,不作为支出记账来处理;反之,高校的应收而未收的款项 应由上级拨入而未拨入的款项,不作为收入账记账来处理,这种情况就非常容易造成收入、支出、结余的不实,很难使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全面了解财务的收支结余状况。

3.不能全面反映资金运动的全过程

在收付实现制下,设备的磨损、房屋的折旧、应付工资等实际已经发生,但是没有现金的流动从而不记账,这样就会使会计信息反映的只是现金的运动而不是整个高校资金的运动。因此,旧制度中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不能客观反映高校的实际成本。

二 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的办学体制,经费结构,资产管理内容和方式等都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现有的高校会计业务。因此,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1.社会各界对高校收费水平的关注需要改革会计制度

高校的收费问题在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很多家长认为高校的收费水平超过了其收入的增长水平,而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不能十分准确地进行教育成本的核算;同时对于高校自身而言,难以利用精确的数据为自己的收费标准提供一定的支持。

2.筹资,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要求改革高校会计制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各项改革措施的逐步实施,高校办学自不断扩大,高校的办学资金来源不再完全依赖财政,很多高校通过筹资、融资等渠道来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筹资、融资也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高校面对的利益主体不仅仅是政府和社会捐资者,还有银行、企业专业投资机构等新兴的利益群体,因此这就给高校的会计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3.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局限性影响着高校会计工作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制度的缺陷也日益突出:采用收付实现制导致信息失真;固定资产价值体现不准确不公允;会计报表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不全面等等。

4.新企业会计准则促进了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

2006年2月国家颁布了 39 项企业会计准则,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规定,制定了相应的条款来遏制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局面。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为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09年财政部会计司对《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拟定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并且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和建议 ,文章通过对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基础,会计科目,会计报表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了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异同,并就增设会计科目与现金流量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达到完善高校会计制度及提高高校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三 新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财政部于2009 年8月印发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与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 相比,征求意见稿有六大变化:一是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工资津补贴,国有资产管理等公共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二是为了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合理确定教育成本,要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三是为了增强会计信息的完整性,要求将基建会计纳入 大账;四是对收入支出类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了调整,以更好地反映高等学校现实的收支情况;五是要求平行设置财务会计科目与预算会计科目,既提供绩效评价需要的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信息,也能提供预算管理需要的预算收支信息;六是规定高等学校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及报表附注,并相应重新设计表中项目构成,改进了报表格式,完善了报表体系。

四、 高校新会计制度的改革点

1.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在现行会计制度下,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只核算收入和支出,不进行收支配比,也不核算成本,只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但随着高校资金来源种类的增加,收付实现制不能真实反映当期的收入和支出、不能客观反映资产和负债的情况、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收支结余、也不能全面反映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在新会计制度中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可以弥补收付实现制的不足,。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是指原则上采用权责发生制,某些特定业务,如政府拨款、捐赠收入和奖励支出、赞助支出等仍偏向于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弥补了收付实现制在财务信息提供商的滞后性和狭隘性。

2.统一会计核算主体

在现行会计制度下,基本建设核算独立于高校事业核算之外,一所高校两个会计核算主体,财务会计和基建会计分别核算不同会计信息,提供不同的财务报表,不能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反映高校的所有经济活动。在新会计制度中, 增设了在建工程和基建工程两个科目, 分别核算非基建项目投资和基建项目投资,实现了事业账和基建账的顺利对接,可以更完整地反映高校的经济活动。

3.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在现行会计制度下, 固定资产采用原始价值入账,不计提折旧和损耗,这样账面价值一直保持历史成本,不能客观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影响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新会计制度规定对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以反映资产因使用中的消耗而发生的价值减少,从而真实地反映资产的价值、合理确定教育成本,同时增设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体现资产实物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4.增加了与公共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

2007年 7 月1 日起, 我国进行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如新的收入分类按照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等。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的科目设置已经不能满足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需要,也不能清晰地反映学校预算、核算、决算的具体情况。在新会计制度中,新增与国库集中支付、 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 工资津贴补贴、 国有资产管理等公共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 可以更好地与财政制度改革相配套。

5.调整、扩大了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与范围

现行会计制度下,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础是资产+支出= 负债+净资产+收入,收入支出表编制的基础是收入-支出+结余, 这样造成了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混在了一起,静态报表包括动态指标,收支项目指标与收支情况表重复。在新会计制度中,资产负债表取消了收支项目指标,采用与企业趋于一致的标志基础:资产= 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表根据修改。调整后的收入、支出科目进行相应调整,能够更清晰、更准确地提供成本信息。增设了基建投资表、财务报表附注,将预算收支表由附表提升为主表。新的报表体系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单位预算的执行、财务收支和财务运行状况。

6.平行设置财务会计科目与预算会计科目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当年的部门预算数据全部下达到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各预算单位的经费使用控制难度加大。为了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预算信息,在新会计制度中增设了预算收入、预算支出、本期结余和累计结余四个一级预算科目,与财务会计科目进行平行核算,既能提供绩效评价需要的财务信息,也能提供预算管理需要的预算收支信息。

五 高校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应对策略

新会计制度要顺利实施, 除制度后各相关会计主体实际执行外, 还需要财政部、教育部和各高校联动为新会计制度的和实施做好前期准备。

1.财政、教育部门应做的准备工作

作为新会计制度的制定者, 建议财政部为新会计制度的和实施做好前期的指导、宣传和培训工作;建议教育部协同财政部协调好各高校之间的关系,使新会计制度的核心思想能够分区域、分层次的顺利传达。

(1) 明确新会计制度实施时间

首先应明确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具体时间,并允许新旧会计制度转换存在一定的缓冲期( 例如 1年) ,让各高校有充足的时间适应和完成新旧会计制度的顺利转接,保证日常工作能够正常运转。

(2) 信息化系统建设

新会计制度的改革必然会影响现行财务系统的使用,新会计制度中的变化需要相应体现在新的财务系统中。现在高校大部分使用的是天财软件和上财软件等财务软件, 财政部应监督和检验各开发单位完善的新财务系统是否符合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并明确新财务系统在各高校的上线期限, 推进新旧财务系统的顺利转换。

新会计制度中会计报表类型和内容等的变化也势必会影响财务信息上报系统,.在新会计制度正式实施前, 建议财政部和教育部完成对财务信息上报系统的改进,以备新会计制度实施之需。

(3) 前期培训

新会计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是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和财务系统改进点的熟悉和理解,因此财政部和教育部如何组织好对会计人员的前期培训工作至关重要。为避免财政部和教育部的直接培训队伍过大,建议采用分区域、多层次、 全方位的培训方法,对全国各高校进行区域划分, 根据每个区域中高校数量及其他实际情况,选择几名财务工作骨干进行集中培训,再由工作骨干对各区域内所辖高校的财务处长或总会计师进行培训,逐级下达,最终培训至各基层会计工作人员,达到全方位培训的目的.培训时间应尽早安排, 并规定培训最终完成的期限, 在限期内完成对各高校会计人员的全员培训, 提早熟悉和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变化。

2 高校应做的准备工作

(1) 梳理业务

本次(征求意见稿)对现行制度中的会计科目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完善。比如,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求,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科目。为更科学地反映净资产构成,设置长期资产占用、限定性净资产和非限定性净资产等科目,按照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要求,在限定性净资产科目下设置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明细科目,按照政府收支分类要求,在有关收入、费用及净资产科目下按照或参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置明细科目,为实现营建合一,增设基建工程、在建工程科目, 等等。各高校应该全面理解新会计制度中科目的变化,借新旧会计制度改革的机遇全面梳理账目,针对科目变化改进核算方法, 同时保证基建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顺利并轨整合。同时,新会计制度中的财务报表增加了新的内容,包括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基建投资表和报表附注等。如何准确填报这些报表, 对各高校财务工作人员也是一项挑战, 需要提前做好充足准备。

(2) 清理资产

新会计制度中,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增设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 要适应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要求, 要提前对学校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 由财务处、资产处和固定资产所属部门等共同组成清查小组, 按照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对清查小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以部门为单位对各类资产进行清查,并整理出固定资产明细清单。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盘点的过程中,应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划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并登记在册,以备固定资产成本分摊,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提供准备;同时应划分无形资产,并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为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提供科学依据,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的资产状况。

(3) 建立新管理模式

随着会计制度的改革,原有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制度的运行,因此各高校财务部门应针对新会计制度的变化提早制定新的管理模式:例如零余额账户如何管理,原基建会计如何纳入到财务会计系统中,现金流量表和基建投资表等如何合理、准确的编制,现有会计人员的岗位是否需要发生变动,业务办理流程如何理顺等等。各高校都应提前做好规划,保证新管理模式可以适应新制度的变化。

(4) 财会队伍建设

针对高校新会计制度中改变的内容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为新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做好人员基础准备工作;财务工作人员还应该主动加强对新会计制度的学习和了解,全面扩充自己的专业素质,快速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变化;各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新软件系统实际操作的培训,有条件的高校还应提早安排新会计系统的模拟使用, 在特定机器上安装新的财务信息系统, 使会计人员可以亲手操作使用, 提前熟悉新系统的变化,为新旧系统的顺利交接做好准备。

四结语

高校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已是必然, 各高校应该借助新旧会计制度交替的机遇,整理相关业务,全面理顺各高校的财务数据信息;同时应积极配合财政部和教育部尽快采用相关措施为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迎接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给高校财务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上一篇:浅谈我国风电企业海外业务跨越式发展方式 下一篇:浅谈变频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应用中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