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时间:2022-09-14 08:24:09

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矛盾、问题增多,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都对原有社会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年轻的苏北地级市宿迁,由于建市时间较短,人才储备总量只占当地总人口的4.7%左右,比江苏平均水平低5.1个百分点,比苏北地区低1个百分点,在1万多名村干部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只占到5.8%,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基层社会管理。近年来,该市大力引进大学生村官,积极为大学生村官营造干事创业的空间,特别是发挥其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取得了突出成效,大学生村官成为农村致富的“生力军”、社会矛盾的“调解员”和文明进步的“领头雁”。

以创业服务农村,改善农村民生

政策惠村官,创业馈基层。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农村科学发展、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村级集体收入较低,农民群众增收渠道单一,是制约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障碍之一,大学生村官通过自主创业、引领创业来发展村级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是扫清这一障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宿迁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如市、县(区)财政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专项资金”和“创业专项奖励资金”,由市各银行与江苏省再担保公司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的担保贷款,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消除后顾之忧,极大调动了他们的创业积极性。在政府的支持下,宿迁大学生村官凭借借款投入、分期还本、免除利息、贷款担保等优惠扶持政策创业,以创业带领当地农民共同致富,找到了服务农村民生的突破口。

大学生村官的创业项目类型多样,既有信息网络科技公司,也有传统农产品种植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花木加工厂等,不乏突破当地传统产业的新颖创意。通过这些创业项目,大学生村官将现代科技应用到农业生产,增长了农民的见识,缩短了农村与城市的科技“鸿沟”,帮助农民从新型农业发展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吸收当地剩余劳动力,使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完成向市民的转化。

实践表明,大学生村官不仅能创业,而且善创业。大力推动大学生村官创业,发挥其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改善农村民生,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奠定良好的物质条件;也有利于进一步增进农民与村官的理解信任,为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建设农村营造良好氛围。

以知识支撑发展。化解基层社会矛盾

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奉献自我是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深刻内涵。大学生村官思路活、方法新、效率高,能为农村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推进注入新活力、添加新动力,为社会管理的蜕变、创新奠定深厚基础。

在工作实践中,宿迁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引导大学生村官服务百姓,做群众的贴心人。首先,当好村情民意的“调研员”,成为农村工作“百事通”。全县大学生村官通过走访农家田舍,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掌握有别于本地村“两委”的第一手资料,以便下情上达,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其次,当好村级事务的“服务员”。大学生村官将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百姓的利益摆在首位,以群众满意为评判标准,真真JEJE把诸如惠农惠民、新农合等政策宣传与服务送到千家万户,真心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用真诚、优质、高效的服务擦亮农村社会管理名片。如通过积极开展土地承包、管理、征用及村民自治等各类法制讲座与法制宣传,为农村普法工作注入新活力;通过利用不涉及农村传统“熟人社会”利益纠纷的身份特点,积极化解农村干群矛盾;通过排查农村安全隐患、发现苗头、调和邻里矛盾、慰问帮扶困难群众,促进农村人际和谐。第三,当好人民群众“办事员”。加快村级台帐自动化、村级网站信息化、村务公开民主化、远程教育受众化等“四化”进程,并以此为依托,为能人大户提供最新种植、养殖技术,帮助联系各类销售渠道,与孤寡老人结对,帮助办理力所能及的实事,开办留守儿童课外辅导班,帮助补习功课,通过一系列好事实事,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据统计,宿迁自2007年通过考核方式选聘首批大学生村官任职以来,先后多达1000余名大学生村官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提出了有益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官利用自身特长和特殊身份,能够在农村征地拆迁、计划生育、治违拆违、维护稳定等容易引发矛盾的工作中起到“调解员”和“缓冲带”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其自身接受锻炼、提升能力、快速成为服务新时期农村建设骨干力量,也有利于农村基层社会的长久和谐稳定。

以实践引领新风,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文化繁荣是实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外延。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黏合剂,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娱乐等作用,农民群众与城镇居民同样有精神追求。大学生村官文化层次高、专业性强、学习适应能力强,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宿迁市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优势和特长,弥补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阵地缺乏、队伍力量弱化的不足。重点在文化阵地建设、文化队伍建设、文化载体搭建、文化氛围营造等4个方面促进大学生村官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努力实现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全市大学生村官依托乡镇文化站、村居广播、远程教育平台、宿城先锋网等平台,紧贴基层实际,组织基层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积极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村居文化,组织各类理论宣讲团、文艺演出队、文明社区评比活动等,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带进农村。主动参与“农家书屋”建设,担当管理员、讲解员,借助书屋阵地对村民进行现代农业、法律常识、文化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村民素质。大力宣传文明生活方式,抵制封建迷信,弘扬“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用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来传播先进文化,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

大学生村官的积极作为,倡导了文明和谐新乡风,丰富了农村文化内容,也打造了农村文化的靓丽品牌。如王春明、苗圃等大学生村官创办了惠农网、乐农网等信息化为民服务平台,普及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培育新型农民,加强了农户与市场的联系。单小琼、封其兵等大学生村官利用专业优势,整理发掘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相继打造了沐阳县周圈村古栗林、普善寺、泗洪县“春到上塘”纪念馆等旅游品牌。

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官是农村文化建设和文明提升的“生力军”,只要给予足够的舞台,完全可以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乡土文化的挖掘者,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文化设施的管理者,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作者单位:臧雷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杨卫国,宿迁市委组织部)

上一篇: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运行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从适应规则迈向参与规则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