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毁了这个家

时间:2022-09-14 08:13:50

【摘 要】《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奥尼尔极具代表性的一部戏剧。剧中的人物性格是分裂的,精神陷入焦虑、绝望的境地,他们过着漂泊、颓废的生活,处处为家,精神的家园却早已失落,找不到归属感,哪里都不是自己的家。这也正是现代人的荒谬生存状况。现代社会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没有信仰、全面异化的世界,人们常常发现自己对人生意义和生存价值的追求不仅枉费心机,反而使人失去了自我,精神陷入焦虑、绝望的境地。

【关键词】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归属感;家庭悲剧

读奥尼尔的戏剧,总觉得很痛苦。《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奥尼尔极具代表性的一部戏剧。从白昼到黑夜,似乎是那么短暂却又无限漫长,它深刻揭示出人类所共有的灵魂深处的痛苦、孤独、阴暗、脆弱,灵魂的归属贯穿全剧始终。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写的是一个爱尔兰移民家庭四口—父亲蒂隆、母亲玛丽、哥哥杰米、弟弟爱德蒙从早上八点半到深夜所发生的故事。这就是他们家平平常常的一天,没有特殊之处,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也没有震撼人心的外在冲突,但父子之间、夫妻之间、母子之间、兄弟之间的爱恨交织,通过四个人相互间的交谈、指责、谩骂、、自责、慰藉,剧烈地激荡着每一位观众的心。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家庭中的四个人物:父亲蒂隆曾经是一位风流倜傥的演员,因成功地饰演了基督山伯爵而跻身于富豪之列,为人却相当吝啬,不顾家人的感受,节省到了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境地,不给家人一栋能作为家的房子,不给生病的家人以最好的治疗,在家中独断专行;母亲玛丽由于丈夫的演员职业遭受社会偏见,与朋友和家庭断绝交往,多数时间独自一人呆在肮脏、廉价的旅馆里虚度光阴,漂泊在外,找不到朋友来倾诉自己的心声,长期的精神郁闷,加上庸医曾经用吗啡为她治疗病痛,使她渐渐染上了吸毒的恶习,以致于后来难以戒掉;他们的长子杰米没有固定职业,整日游手好闲、酗酒赌博逛妓院,放荡落魄,成了百老汇的艺术游民,三十多岁还要靠父母养活;小儿子爱德蒙体弱多病,身染顽疾肺结核,沉浸在叔本华、波德莱尔等人的悲观、颓废主义哲学中,对前途悲观失望,认为只有死亡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解脱。

这一家四口人既折磨着自己又折磨着别人。这么一个家庭,它根本就不能成其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在奥尼尔的剧本中,家的意象有两个:从表层上说,是物质的家园。是一家人有一个安身立命之处,在这个家中幸福、美好地生活,和乐融融;从深层底蕴看,是精神的家园。即寻找自我,寻找灵魂的避难所,寻找人的归宿。而蒂隆一家总是居无定所,过着流动、漂泊的生活。他们失掉了物质上的家园,更是失掉了精神上的家园。他们有过对物质家园的寻觅,也有过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可是现实一次又一次让他们失望。

每一个人物都值得我们去同情,可是总要有人为这个家庭的悲剧负责,到底是谁毁了这个家呢?有人说是玛丽。确实,玛丽这个人物让人感到很不舒服,她时时处处小心提防着家人,唯恐家人讨论自己吸毒及治疗的病情,并监视她。一家人都是爱她的,可是她总把家人温情的目光当作敌视、怀疑的眼神。她的爱子爱德蒙的咳嗽像定时炸弹,时刻引爆着全家人尤其是她那脆弱的神经,这就刺激着她继续吸毒。而玛丽的吸毒就像一个溃烂的伤口,不停地扩散着阴毒,使这个家庭总是旧伤未去又添新伤。

可是随着剧情的深入,我们发现少女时期的玛丽并不是这样的。玛丽在少女时代是非常幸福的,我们姑且不去考证她家有没有她所讲述的那么好,起码那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家庭,她的家庭生活是美好的。她少女时代的生活充实而光明,那时的她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健康、活泼、生机勃勃。以至于在她的头脑中想当然地存在一种美好的家庭生活模式。

当玛丽掉进爱情的旋涡后,一切都变了。玛丽爱上了蒂隆,为了他,她放弃了自己原来的家庭。她以为她会拥有一个更加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但是现实却将她推入深渊。她新婚不久,还没有来得及品尝爱情的滋味,便开始体验沮丧、孤独的生活。每年的巡回演出她不得不乘坐不清洁、不舒服的二等车厢四处旅行,吃的是最差的伙食,晚上住在那令人恶心肮脏的旅馆里,孤单单一个人一小时一小时地等待蒂隆回家。甚至在他们蜜月期间,蒂隆在酒馆里喝得烂醉如泥,被人丢在旅馆门外让玛丽一个人去应付。在这样残酷的生活中,玛丽原来的那些美好的家庭生活理想一点一点被可怕的现实所吞没,她开始迷失自己,对生活麻木,丧失了信心,不得不躲藏在浓雾里,将自己与朋友、家人隔开。自从蒂隆给她找了个庸医,让她用吗啡缓解疼痛后,她就再也离不开吗啡了。她甚至试图自杀,“我但愿哪一次不小心吃过了量(吗啡),我存心那么做是万万不行的,要那样圣母是绝对不会饶恕我的。”

这样一来,叔本华之所谓第三种悲剧成为一种必然。第三种悲剧是由于人在社会和社会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造成的悲剧。确实,这部剧中没有真正的恶人,也没有意外。都是普通之人,平常之境,一些事情迫于形势,不得不为,没有绝对的对错,也不可逆。这使得这场悲剧成为一种必然、一种规律,是个体所无法超越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所有的人都无法逃脱周遭的环境,他们想要寻回他们曾经拥有的自身价值,找到精神依傍的家园,可是最后只能陷进醉乡和幻想世界中寻求暂时的解脱。因为没有归属感,歇斯底里也没有用。

其实,这也正是现代人的荒谬生存状况。现代社会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没有信仰、全面异化的世界,人们常常发现自己对人生意义和生存价值的追求不仅枉费心机,反而使人失去了自我,精神陷入焦虑、绝望的境地,面对如此的荒诞,人们或是非理性地从麻醉品和幻梦中获得暂时的解脱,或是寻求心灵的沟通和理解来与之抗争,或是超越丑恶的现实从精神的层面寻找自己理想的“家园”。这幅图景正是奥尼尔对现代人精神危机的深刻认识,也是现代人生存面貌的真实写照,他以自己的真实家庭生活经历告诉我们:蒂隆家的家庭悲剧也会成为我们这个现代社会的悲剧缩影。虽然这让我们感觉到痛苦,但是奥尼尔还是在困扰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那就是虽然在当下现实生存的条件下人类无法进入精神的美好家园,但它已经指涉人类如何在狭窄的生存空间将爱——这心灵亘古不变的永恒力量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美)尤金·奥尼尔.天边外(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M].荒芜,汪义群,等译.广西:漓江出版社,1985.

[2](美)弗吉尼亚·弗洛伊德.尤金·奥尼尔的剧本——一种新的评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3]尤金·奥尼尔研究论文集[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4]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又”“再”教学分析 下一篇:由城市房屋拆迁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