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中心静脉压与外周动脉有创血压监测方法效果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09-14 08:12:18

改良中心静脉压与外周动脉有创血压监测方法效果的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 中心静脉压与外周动脉有创血压监测方法改良后的效果研究。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102例中心静脉压与外周动脉有创血压同时监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改良前的监测方法,实验组使用改良后的监测方法。结果 改良前与改良后的两种监测方法所监测的数值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改良监测方法后获得的数值无明显差异,消除了因监测压力模板和压力传感器的不同产生的误差,在判断中心静脉压与血压的关系上更加可靠;同时减少耗材;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管道数量,利于管道的管理。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外周动脉有创血压;监测方法;对比研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24-02

中心静脉压(CVP)是指血液经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时产生的压力。CVP主要用于测定右心室充盈压反映右心室前负荷,它可反映体内血容量、静脉回心血量、右心室充盈压力或右心功能的变化,可作为临床上补液速度及补液量的参考指标,对防止心脏负荷过度及指导应用利尿药具有重要参考意义[1]。有创动脉压力(ABP)监测是在周围动脉穿刺置管,通过压力传感器与监护仪连接,反映每个心动周期的血压变化情况,可直接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2]。利用中心静脉压的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方法与有创血压的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方法的原理相同,将监测方法进行改良。通过在临床中的运用和观察,现将其效果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同时进行中心静脉压与外周动脉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均为2011年8月-2013年3月在本科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与实验组53例。男性90例,女性12例,年龄在20-78岁,平均为57岁,其中脑出血31例,重型颅脑损伤29例,多发伤12例,烧伤4例,重型胰腺炎2例,心肌梗死3例,消化道出血9例,消化道穿孔术及重大手术12例。

1.2 方法 根据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方法原理与外周动脉有创血压的监测方法原理相同,改良前,中心静脉压与外周动脉有创血压监测是通过多功能心电监护仪两个特殊的有创监测压力模板各插一根导连线,再各接一根压力传感器,分别接到中心静脉导管端和外周动脉有创血压导管端进行测量,获得相应的数值。改良后,中心静脉压与有创血压监测是通过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的一个特殊有创监测压力模板插一根导连线,接一根压力传感器,传感器的延长管连接外周动脉留置导管,在传感器的三通阀处另外连接一根静脉连接管接中心静脉导管,通过三通阀处开关的转换来获得中心静脉压和外周动脉有创血压的数值。

2 结 果

改良中心静脉压与外周动脉有创血压监测方法所得数据经平均后所在区间,见表1。

以上各组均无明显的统计学上差异性,故以上两种方法也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3 护 理

3.1 保持中心静脉导管与动脉导管通畅,由于监测动脉有创血压需要加压气袋(保持压力在300 mmHg),所以将测压管一直保持监测有创血压,根据需要定时转换三通阀来监测中心静脉压。这样才能保持两个导管不易受堵。保持三通锁闭清洁。若出现冲管通畅,回抽无回血时,可能在三通管与测压管连接处形成了凝血块引起活瓣样作用,可在无菌操作下脱开三通管将血块清除[3]。当动脉波形出现异常、低钝、消失时,考虑动脉穿刺针处有打折或血栓堵塞现象,如为打折将动脉穿刺处调至正常,如为堵塞应先抽出回血再进行冲洗,严禁将凝血块向血管内用力推注。

3.2 严密观察中心静脉穿刺点与动脉穿刺点变化,中心静脉处若有红肿、渗液、分泌物,考虑导管相关感染,应告知医生予拔管。观察动脉穿刺肢体的血运情况,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3 妥善固定,连接紧密牢固,注意防止空气栓塞或接头松脱出血;连接测压管时排空气泡,测压管内严禁进气。因管道中的气泡可降低压力传递的敏感性,使数值降低。

3.4 校正归零,应将压力传感器的换能器放置于心脏水平位置,以保证测定数值的准确。更换病人时始终保持压力传感器的换能器与心脏水平一致,再重新校零。

3.5 动脉测压端行正压拔管,加压止血,拔管时不必压迫,待血流冲出局部微小血栓后压迫;局部压迫10分钟,观察无渗血时,用无菌纱布及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4 讨 论

中心静脉压与动脉有创血压同时使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为持续性的动态变化监测过程。改良监测方法后监测的数值无明显差异,消除了因监测压力模板及压力传感器的不同产生的误差,在中心静脉压与血压的关系上判断更加无误,如血压与CVP低提示有效血容量不足;血压与CVP高,提示外周阻力增大或循环负荷过重;血压正常而CVP高提示容量负荷过重或右心衰竭;血压低而CVP正常提示有效血容量不足或心排血量减少;血压正常而CVP进行性升高提示心包填塞或严重心功能不全。改良后的监测方法直接减少了患者的材料消耗。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管道数量,利于管道的管理。有创血压的测量是直接的血压测量方法,以其准确、及时被称为血压测量的金标准。目前在介入性诊断和治疗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改良后的监测方法在临床运用中不但简便易懂,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凤芝.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及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122-123.

[2] 章渭方.急重症监护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76.

[3] 谢红英,方敬,幸莉萍,陈玲玲,黄华春.有创血压监测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8):749-750.

[4] 王春华,丁振江,王虹.侧卧位与仰卧位有创血压测量的对比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07):.86-87.

上一篇:心肌损伤标志物监测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 下一篇: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晨峰的相关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