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9-14 07:40:32

班级管理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是灵魂的工程师,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班级活动,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作为班主任老师只有通过仔细观察、详细了解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比如现在学生普遍存在因学业压力、交友、家庭等而引起的焦虑、恐惧、忧郁等心理失衡与不适等心理问题。所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已成为班集体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该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拥有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在认识能力、情绪状态、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等方面都会表现出积极良好的状态,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方式上容易暴躁、焦急、易怒、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容易造成紧张压抑的教育气氛,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学习缺乏自信,不利于教学。因此,教师应阅读与心理健康有关的书籍,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每一位学生。

二、信任学生,激励学生

我们班是由两个班分成三个班后形成的二、三班,全班共56人,男生比女生多出4人,刚接班时,优生人数为24人,其中6人不及格。大部分孩子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不集中。家长朋友都认为“学习成绩不好,调皮的孩子就都在我们班。”家长和孩子都显得不自信。我充分地信任我的孩子们,他们是最棒的。

三、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成长档案

学生的心理会因环境、心情等因素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成长档案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工作:

1.从一年级开始建立学生的档案

2.向科任教师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3.平时多观察、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平等地与学生交谈

4.建立师生联系本(或家校联系本)是加强师生联系的主要渠道。比如“每周有约”“悄悄话”等。我在班级管理中常备两本“家校联系本”和“每周有约”

5.设计调查表,了解学生心理的动态

四、加强班级、班规建设形成的良好学风

俗话说“无方不成圆”,为了能在管理班级中做到有法可依,更好地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和学生一起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为依据,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在开学初商讨、建立了我们班的班规。

五、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活动

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情感体验性、感悟性的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工作的制胜法宝。

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队活动,以此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利用课前的五分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比如组织学生学习励志的故事,或者齐读名人名言,每周五人轮流分享“最感动你的人和事”“我为班级做了什么”等形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六、集体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我还利用班队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如:我班进行“帮助他人我快乐、我自信我能行”等集体心理辅导;我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说着容易,做着难。”为了将“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需要每一名班主任老师行动起来;为培育出一批批心理健康、茁壮成长的青少年,而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上一篇:用赏识教育感化“后进生” 下一篇:洗尽浮华铸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