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规模化发展MOOC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14 07:35:56

职业院校规模化发展MOOC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要:职业院校MOOC课程的同质化趋势、课程建设的高成本投入、应用效果不理想等困扰着职业院校规模化推进MOOC的实践。理性定位MOOC的发展规划,实施MOOC课程质量提升策略、打造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MOOC课程,积极开拓MOOC应用市场等迫在眉睫。

关键词:职业院校;规模化;MOOC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3-0078-05

以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在线教育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政府、高校的共同努力下,MOOC在内经过近两年的发展迅速完成了由“精英高校引领”向“地方高校普遍参与”的转变。国内对MOOC的实践也已经从早期的试水、尝鲜进入大规模、成体系的建设阶段[1]。特别是在2015年4月,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后,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职业院校的MOOC建设与应用也开始提上日程。2015年12月25日,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推动下,在爱课程网站上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推出了中国职教MOOC频道。同时,地方区域的慕课联盟也开始出现职业院校的身影。随着参与MOOC建设与应用的职业院校数量不断增长,职业教育MOOC课程数也快速增长,职业院校的MOOC建设开始规模化地推进与开展。

一、 职业院校MOOC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一)MOOC的启蒙与试点阶段

2008年,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 和Bryan Alexander最早提出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概念,并于2012年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相继出现Coursera、Udacity、edX三大MOOC平台。世界名牌大学教授的课程借助互联网技术,以免费、开放的形式面向全社会开放,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全球的关注。国内研究者及高校教师(包括职业院校教师)也在这样的环境下迅速完成了MOOC的启蒙。国内部分著名高校为了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MOOC教育浪潮中占据发展先机,同时扩大高校的自身影响力,也开始试探性地发展MOOC。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精英化”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推动国内MOOC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国内著名高校,他们充分利用名校、名师等优质资源推出课程,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学习者,使“MOOC热”在国内持续曼延。在这个阶段中,未出现职业院校的身影。

(二)MOOC建设的大规模应用阶段

2014年开始,国内MOOC发展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在国内著名高校尝试MOOC以后,教育行政部门、地方高校也开始加入MOOC发展热潮。2014年5月,在教育部的推动下,“爱课程网”设立“中国大学MOOC”频道,面向全国高校提供MOOC课程平台。2014年5月,深圳大学牵头的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成立,首批成员涵盖国内56所高校。2015年4月,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至此,国内的MOOC建设进入到全新阶段,即由精英高校的试点尝试阶段向MOOC的大规模建设与应用阶段转变。

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纷纷加入MOOC大军,并逐步发展与壮大。在区域性的地方高校慕课联盟中开始出现职业院校的身影,如2015年7月成立的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中,就包括本地7所高职院校,且公布的首批立项课程中,职业院校的课程数达到24门。2015年10月,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运行,截至2016年8月31日,省内多所高校院校参与,并设置38门高职院校课程,省内的职业院校也积极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2015年12月,“爱课程网”设立“中国职教MOOC频道”,首期上线25门课程。从课程运行的情况来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如插花艺术、茶艺、看影视学社交礼仪、咖啡等操作类课程颇受欢迎,其中插花艺术首期课程选课人数达到3 384人,茶艺课程选课人数达到2 206人,看影视学社交礼仪达1 804人。从2015年12月到2016年6月,课程数由25门上升到74门,呈现迅速增长的状态。

至此,职业院校的MOOC发展问题引起各方重视。职业院校MOOC发展如何积极实践“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MOOC发展模式,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如何实现与普通高校MOOC的差异化发展、如何实现MOOC资源的合理应用等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 职业院校规模化推进MOOC战略的困境分析

职业院校的MOOC与普通高等教育的MOOC不能相互取代。由于职业院校是以技能培养和学生就业为目标,因此职业院校的MOOC具有更大的市场需求。但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职业院校的MOOC之路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困境。

(一)MOOC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同质化趋势

缺少名校、名师、名课资源的职业院校,如何在MOOC竞争中形成自身的特色,抢占职业教育的变革先机是面临的最大困境。从参与MOOC时间来看,普通高等院校的MOOC建设是先于高职院校的,职业院校参与MOOC建设也是在“名师名校”的影响下完成启蒙的。在MOOC的准备过程中,职业院校更多邀请的是国内较早参与MOOC建设与应用并取得较好成效的教师进行指导。可以这样说,职业院校的教师一直是在普通高校MOOC建设与应用的引导下推动MOOM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职业院校模仿高等院校教师的MOOC发展之道,具体的表现如MOOC课程内容、MOOC课程表现方式、MOOC课程制作流程等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势;从课程应用来看,职业院校的MOOC课程平台功能也是类似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平台,以爱课程网站的“中国大学MOOC”频道与“中国职教MOOC”频道运营方式(如图1所示)为例,两个频道中教师与学生的操作流程和平台功能基本一致,缺少职业教育的特征;从目前来看,MOOC的同质化趋势是职业院校规模化发展MOOC的最大挑战。

(二)MOOC课程建设的高成本投入

从MOOC的发展历程来看,经费“大投入”一直是伴随着MOOC的发展。如Udacity于 2012 年先是获查尔斯河风投(Charles River Ventures)500 万美元,后又获安德森・霍洛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1 500 万美元;edX则是直接由 MIT 和哈佛各自投入 3 000 万美元进行融资;Coursera 于2012 年则获克莱恩那・帕尔金斯风投(Kleiner Perkins)和NEA(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共同注入 1 600 万美元巨额种子投资[2]。从国内来看,2015年4月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明确指出,MOOC的建设与发展要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优质资源。因此,我们可以把MOOC的产业链理解成一个多元利益的结合体,一门MOOC的建设到最后的运营需要经历多个环节与部门的协调配合,如图2所示。而教师在这个产业链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不再是贯穿教育始终的身份,市场的身影早已深入到各个环节。

现行职业院校MOOC课程的建设模式一般采取的是项目制的方式,即通过申报课程建设项目立项,获得高校、教育行政部门的经费支持,以教师为中心组建课程建设团队,课程团队成员主要包括高校教师、行业专家及课程制作公司。一门320分钟的MOOC课程,所需的制作费用大概在5万元左右。MOOC建设除了资金需求,还需要教师时间、精力的大量投入。教师需要花费精力来准备课程资源建设,包括教学设计、视频拍摄、教学素材整理等;而在课程运营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完成学习交流,包括定期发展课程资源、参与在线学习社区的讨论与答疑等活动。随着MOOC规模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如此高成本的建设经费、时间精力投入是MOOC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旦高校或教育行政部门降低支持力度,或者课程应用效果达不到预期,教师继续参与MOOC建设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如何为教师开展MOOC建设与应用提供政策、经费上的支持是规模化推动MOOC发展的现实问题。目前的高成本投入建设模式显然是不具有可持续性。

(三)MOOC课程的应用有效性

当职业院校MOOC课程数量达到一定程度,MOOC课程的有效应用开始受到重视。从目前来看,职业院校的MOOC应用主要呈现出两个方向。首先,MOOC要为职业院校的学习者服务,为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优质资源。以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运营的数据为例,截止到2016年8月31日,共开设38门职业院校MOOC课程。从选课人数来看,选课人数最高的课程为《高职英语听说训练》,达到1 363人。其他每门课的平均选课人数为329人。从选课盗可侠唇玻依然只是高职院校中很小一部分学生参与了课程的学习,而真正完成学习进度的学习者则更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规模化推进职业院校MOOC发展过程中,让MOOC走入职业院校学生的视野、走进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应用保证。

其次,职业院校的MOOC要为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的课程服务,使之成为社会学习者提升个人职业技能及素养、提升生活品质的主要途径。以爱课程中国职教MOOC频道的7门课程为例,其中3门课程开设了两期。课程的选课人数、参加考核人数和合格人数如图3所示。从课程的选课人数分布来看,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通识类技能课程,如“茶艺”“插花艺术”“看影视学礼仪”,以及专业特色明显的职业技能课,如“Linux系统管理”“园林景观效果图制作――PS篇”等课程受到学习者的欢迎。选课人数虽然不能跟名校名师动辄上万的“大规模”学习者相比较,但2 000~3 000多的学习者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但从课程的学习效果来看,课程的平均完成率只有12.6%,而平均合格率则只有4.7%。根据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对MOOC完成率低的解释:“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有的人根本就不在意是否完成,就是想看看。有的人看一半就可以,很多人也觉得照样有收获”。但不可否认,过低的完成率和合格率会使开课教师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必须予以重视。因此,从职业院校MOOC课程的实际应用效果来看,课程的应用效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 职业院校规模化推动MOOC发展的策略研究

从职业院校MOOC发展的历程来看,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推动是职业院校规模化开展MOOC建设的直接原因。因此,在规模化推进职业院校MOOC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院校MOOC发展的理性定位

越来越多的MOOC实践者对MOOC的认识更加趋于冷静与理性,在MOOC发展过程中也更加关注MOOC的应用效果。对于职业院校而言,规模化推进MOOC势在必行,但是在推进之前必须明确一个问题,即MOOC为谁服务,谁是MOOC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从目前来看,职业院校开展MOOC战略的初衷主要是为在校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在线教育服务,并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同时,职业院校要努力为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的课程服务,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但从实际来看,两个目标的学习者特征是完全不一样的,一门课程不可能完全符合两类学生的需求。因此,职业院校在规模化推进MOOC建设与发展中,要对职业院校MOOC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规划。首先,课程定位应当满足在校学生的需求,为教师的课程教学服务,要充分利用MOOC的丰富资源来服务职业院校课堂改革,优化课堂教学互动,创新课堂教学服务。只有真正满足校内学生的需求,MOOC才有生根发芽的可能。其次,随着MOOC建设的深入,可以从优质的MOOC资源中遴选一批课程,再经过教学设计与重新包装,为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具有稳定的学习群体是MOOC健康发展的基础。但是职业院校缺少“名校”、“名师”、“名课”效应,在吸引学习者方面存在较大的困境,凭借某个职业院校的影响力很难吸引上千上万的学习者。所以,职业院校要发展MOOC,要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搭台”作用,如各高校的学分互认等,使职业院校的MOOC课程有较为稳定的学习群体,进入良性发展之路。

上一篇:2016―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下一篇:谈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无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