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创口感染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14 07:05:32

摘要: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创口感染的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决策。方法 选取我院73例胸腰椎病变术后创口感染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随后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创口愈合情况、抗生素应用时间、引流管阻塞情况及创口局部治疗时间均优于或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或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术;传统置管冲洗引流术;胸腰椎病变;创口感染;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1992年由德国乌尔姆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教授等首创,并应用于骨科创伤的临床治疗。目前,VSD是一种临床上处理急、慢性创伤创面的全新技术。根据付能高等研究报道称[1],VSD最初主要用在四肢和躯干软组织创面感染的治疗,现在已经广泛用于各种不同的创面。近年来,随着脊柱病变患者的日发多见,导致外科手术也广泛应用,预防术后创口感染成为骨外科医师广为关注又亟待解决的问题。Lee JH[2]等认为,由于脊柱的生理解剖特点,使得脊柱术后感染后果严重。在临床治疗上,VSD和传统置管冲洗引流术是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创口感染的常用方法。因此,本次临床研究旨在通过观察两种引流术引流下73例患者创口愈合情况、抗生素应用时间、引流管阻塞情况及创口局部治疗时间的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决策。已经取得了一些结论,现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2年12月~2015年12月,观察了我院73例胸腰椎病变术后创口感染患者,并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其中男15例,女22例;年龄29~65岁,平均(33.68±5.59)岁;体重60~78kg,平均(65.85±9.47)kg;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感染11例,胸腰椎结核术后感染3例,胸腰椎骨折术后感染23例。观察组36例,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27~68岁,平均(34.51±6.02)岁;体重63~80kg,平均(66.11±8.77)kg;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感染8例,胸腰椎结核术后感染2例,胸腰椎骨折术后感染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创口类型感染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临床研究经海南省陵水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征得患者和(或)其家属知情同意。

1.2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拟定胸腰椎病变术后创口感染的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术后创口处疼痛,压痛明显,伴红肿、灼热,并逐渐出现创口裂开形成窦道;②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沉增快;③辅助检查:超声检查有液平段,局部诊断性穿刺有脓液。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无其他并发症或合并症;③无意识障碍;④无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及疾患;⑤自愿按临床试验方案进行治疗和复诊;⑥同意签署患者本院临床诊疗知情同意书。

1.4脱落及剔除标准 ①非胸腰椎病变术后创口感染;②治疗期间发生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③依从性差,无法观察临床疗效;④在本次临床试验期间参加其他临床试验。

1.5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情况、抗生素应用时间、引流管阻塞情况及创口局部治疗时间。

1.6方法 所有患者送手术室处理,创口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稀释碘伏溶液反复冲洗,作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于创口外侧留置引流管,分层闭合创口,用膜封闭创面及引流管口。术毕,观察组采用VSD治疗:首先是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并保证创面与敷料能够充分接触;其次是在引流后将引流管固定;再者是将引流管连接中心进行负压吸引,一般将负压控制在40~60Kpa,2~3次/d。对照组采用传统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以引流管为灌注冲洗管,术后连续灌注冲洗,以后3~5次/d。两组均取分泌物行药敏试验+细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注射敏感抗生素。

1.7疗效评估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拟定胸腰椎病变术后创口感染治愈好转标准:①治愈:脓肿消失,创口愈合,全身症状消失;②好转:引流通畅,创口肉芽健康,全身症状消失;③无效:全身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或加重。

1.8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创口愈合及引流管阻塞情况比较 观察组创腔完全愈合35例,好转2例,分别与对照组的27例和9例比较,其治愈率(94.59% vs 75%)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474,P=0.019

2.2 两组抗生素应用及创口局部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抗生素应用时间为5~10(6.85±2.19)d,明显比对照组9~15(9.97±4.56)d短,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5.635,P=0.000

3 讨论

胸腰椎病变手术大多需要进行内固定,而术后创口感染极易累及骨质、钉道,进一步诱发骨髓炎、螺钉松动甚或脱落,从而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的感染若累及神经根和(或)蛛网膜下腔,可导致患者剧烈疼痛、脑膜炎、瘫痪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究其原因,付能高等认为[1],胸腰背部竖脊肌肌肉粗壮有力,手术切口一般较深,术后卧位休息又容易受到压迫,感染后脓液或分泌物极易引流不畅进而感染,因此术后切口如果治疗不当,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和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对胸腰椎病变术后创口感染患者务必及时进行治疗,其治疗的关键是如何实施彻底清创,意在将坏死组织、脓液引流。这与刘海波[4]提倡的治疗观点相一致。

VSD是利用医用海绵的吸水性而使其成为引流管与被引流腔隙和创面之间的中介,再利用生物透性薄膜封闭引流区域,最后连接负压瓶所形成的一个高效的引流系统。其在创伤骨科中的临床价值均已被国内外学者研究证实。刘丽娟[5]等研究认为,VSD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为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吕豪[6]研究发现,对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患者采用VSD,能够有效刺激创面肉芽的生长,改善血液循坏,有效控制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Pollak[7]研究表明,应用VSD技术后可显著降低创伤患者继发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植皮必要性。

本次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创腔完全治愈率为94.59%,与对照组的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VSD着实提高了胸腰椎病变术后创口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付能高,张映波,张志明.VSD结合灌洗引流治疗胸腰椎术后切口感染[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1):145-147.

[2]Lee JH, Kim JB. Normal range of the inflammation related laboratory findings and predictors of th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n spinal posterior fusion surgery[J]. Clin Orthop Surg,2012,4(4):269-277.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36-338.

[4]刘海波.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患者的可行性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4,38(4):423-424.

[5]刘丽娟,郭芝芳.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4):327-328.

[6]吕豪.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5,(8):33-34.

[7]Pollak AN. Use of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with reticulated open cell foam for lower extremity trauma [J].J Orthop Trauma,2008,22(10 Suppl):142-145. 编辑/蔡睿琳

上一篇:新经济动能如何释放 下一篇:城市旧居住区绿化改造面临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