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由来:旅游的起源等

时间:2022-09-14 06:33:46

万事由来:旅游的起源等

就全世界而言,世界性的旅游组织和导游,是在5000年前由埃及兴起的。中国早在公元前22世纪就出现了旅游。有人说最典型的旅行家应该是大禹,为了治水,他游览了九江十八河;也有人说,应该从春秋时的老子、孔子算起,“老子传道,骑青牛西去;孔子讲学,周游列国”,这才是无为、放松的旅行;还有人说,我国真正的旅游兴起,得益于秦统一六国之后的文字、货币的统一和驿道的修建,之后才有文人、学子、商贾的或游览名山大川,或互通有无。“当时的驿站与青楼或许就是旅行者投宿的地方。”意大利人的《马可・波罗游记》可谓中国古代旅游业发达的见证。

旅游活动作为一种大众化的社会活动,旅游企业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还是近100年的现象。1825年,英国斯托克顿和达林顿之间的铁路通车;1830年第一列客货混合列车始发,1930年快速巨轮“玛丽皇后”号满载货物和2000名旅客,仅用5天时间就从英国南安普敦抵达美国纽约。社会化机器大生产,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也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和财富去行走世界。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在世界上首创旅游营业机构。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团体火车旅行。5年后又组织了350人去苏格兰旅游,第一次设置随团旅行导游。1891年,美国捷运旅行社首次发行了“旅行支票”,打破了国际币制不同的障碍。由此,旅游业开始真正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战”后,世界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对个人来说,旅游已不是偶然的享受而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活动。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旅游市场空前繁荣,既有文化旅游、健康旅游、探险旅游、恋爱旅游、民俗风情旅游、会议旅游、贸易旅游、汽车旅游等新内容,也有自助游、家庭游、父母游等层出不穷的新形式。

中国的第一家旅行社是成立于1953年10月的中国国际旅行社,但只办理国际联运业务,没有真正的旅游业务。1964年成立了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1978年中国旅游局改为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1982年改为国家旅游局,下辖以接待外国旅游者为主的国际旅行社等。为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我国还专门开设旅游专科学校,培养翻译、导游和饭店、旅行社等方面的管理人才。

登山运动的由来

登山运动的最酷名言,出自著名登山运动家乔治・马洛里,在回答“为什么要攀登世界最高峰”这个问题时,他说:“因为山在那里。”

因为山在那里,所以那些热爱大自然的有山一般性格的登山者,追逐着山的身影,释放着自己的热情,前赴后继,无怨无悔。登山运动也风靡全球,中国房地产大亨王石在不断征服山岳的过程中,不断地告诉世人:我能!

登山为何能成为体育运动甲它又是如何成为体育运动的呢?国际登山界一般的看法是这样的:1760年7月,瑞士青年科学家德索修尔为了研究高山植物,希望有人能帮他登上当时还不可逾越的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勃朗峰。于是,他在勃朗峰下一个叫沙莫尼的小山村的村口张贴了一张告示,征求向导――“提供登上勃朗之巅路线者,给予重金奖赏”,但很长时间都无人响应。直到26年后的1796年,才有沙莫尼村的医生帕卡尔和阿尔卑斯山区水晶石匠人巴尔玛为他作向导,登上了勃朗峰。于是,一个新的体育运动项目――“阿尔卑斯运动(即登山运动)”随之诞生。人们把这一年视为现代登山运动的诞生年。

19世纪中叶,登山运动迅速发展。1857年,世界上第一个登山组织――英国登山俱乐部正式成立。19世纪末以后,登山运动又分为竞技登山和探险登山两个方向。攀登海拔六七千米以上的探险登山,更是吸引了更多的登山探险家。从1919年对外宣布到1921年开始挑战,到1938年偃旗息鼓,英国登山俱乐部七次进入中国,从珠峰北侧挑战世界最高峰,结果全部以失败告终。20世纪50年代,登山界掀起了进军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热潮,时称“喜马拉雅的黄金时代”。从1953年英国登山队从南坡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到1964年中国登山队登上了最后一座“未被人类征服”的西夏邦马峰,14年间,地球上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全部被人类征服。

对于热爱登山的人来说,因为山在那里,所以攀登。他们在不断挑战人类生理、心理极限的同时,也不断调整着自己的理念:从征服到保护,从为所欲为到理解与尊重。

女儿节的由来

每年3月3日的女儿节是日本五大节日之一,有女儿的人家不论贫富,这个节是一定要过的。因为是在桃花盛开时为女儿过节,所以这个节日又叫桃花节。每到这一天,有女孩子的人家家里都要摆上身着宫装的男女偶人,祈求女孩的平安和未来的人生幸福。

据考证,日本女儿节传自中国的“上已节”。旧历三月的巳日,人们要在水边喝浮着桃花瓣的酒,并制作偶人让其随水漂走以祛邪。意思是把自己身上的秽气和污浊都转移到偶人身上随水漂走。也有人说日本的女儿节起源于8世纪平安时代宫廷贵族女子的一种游戏,她们用纸给偶人换穿衣裳,据说这样可以把自己身上的污浊都转移到玩偶身上,类似于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过家家”;也有人说是起源于平安时代贵族间盛行的在季节交替的节日里举行驱除身上秽气的活动,这种活动被称为“雏游”,发展到13世纪的室町时代,才逐渐开始统一在3月3日过节。到16世纪的江户时代,这个节日走出贵族圈,开始在庶民当中流行,并增加了装饰雏坛的内容。所以,女儿节的正式名称是“雏祭节”。

日本人在生下女孩子的第一个3月3日,就会买来偶人供奉。平时收起不用,只在每年的“女儿节”才拿出来供奉。据说3月3日以后还供奉的话,会推迟孩子的婚期。有女儿的人家会用散寿司饭和蛤蜊汤招待来祝贺节日的亲朋。散寿司饭色彩鲜艳华丽,代表女儿的娇媚;煮蛤蜊汤是因为蛤蜊的贝壳只有唯一的一对,被用来象征女孩子的。过去外公外婆要给外孙女赠送雏偶人。而现在只需事先包好红包,赠送年轻人,让她们自己随心去选购中意的雏偶人。其他亲戚则是当天包红包来做客。家里依例会给女儿装饰一个雏坛,要把女儿在女儿节上收到的所有偶人展示在雏坛上。雏坛上的雏偶人,会被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等待第二年的女儿节时再出来亮相。至于回赠亲戚的礼物,以前是红豆饭与红、白四方糖,现在已简化成一盒馅饼和女儿的照片。

醋的由来

醋的发明者,据说是晋朝刘伶的妻子吴氏。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嗜酒如命,自称“唯酒是务,焉知其余”。因为刘伶总是狂饮烂醉、嗜酒败事,吴氏想帮丈夫戒酒,就在酿酒的时候“以盐梅辛辣之物投之酒内”,后人效仿吴氏的做法,于是就制造出了醋。

还有一种更普遍的说法,是说醋的创造者和酒的创造者是同一人,就是杜康。相传,杜康最初把酿酒之后剩余的酒糟都扔掉,后来,他觉得可惜,就把酒糟攒在一口酒缸里,再添上适量的水,想看看还能酿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过了21天,酒缸里散发出二股奇异的香味。杜康揭开缸盖,尝了尝缸中的糟汁,发现它又酸又甜,非常爽口。该给新酿出来的东西起个什么名字呢?杜康左思右想,想到自己是在第21天的酉时发现这个东西的,就把“酉”和“二十一日”合起来,这样便有了“醋”字。

当然,我们对这些传说故事大可不必当真,也不必较真。要是有人一定要较这个真,那就只能认认真真地翻史料去了。

在醋没被创造出来之前,酸,就早已经被列为调味的五味之一。只不过,那时候把梅作为调味之酸。《尚书》和《礼记》中都有把梅子捣碎后取其汁做成梅浆以备调味之用的记载。在制作梅浆以后,还发现粟米也可制成酸浆,方法是取蒸熟的粟饭,趁热倾倒在冷水当中,“以缸浸五七日,酸便好用。如夏日,逐日看,才酸便用”。在制成酸浆的基础上,又加上曲,“取黍米一斗,水五斗,煮作粥。曲一斤,烧令黄,捶破,著瓮底。土泥封边,开中央,板盖其上”。这样做已经是在利用曲发酵,实际上已经是早期的酪了。

到了北魏的时候,醋的制作方法就已经完全成熟了。《齐民要术》中记载着醋的多种制作方法――只不过,那时候“醋”还常被叫做“酢”。如有“大麦酢法”、“烧饼酢法”、“糟糠酢法”、“酒糟酢法”、“秫米神酢法”等。《广韵》解释“酢”字:“酢,浆也,酯也。”《侪民要术》也在“作酢法”后自注道:“酢,今醋也。”

上一篇:马尔代夫夫:未来水世界 下一篇:孙思邈长寿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