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提高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及延长留置时间

时间:2022-09-14 05:22:24

探讨如何提高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及延长留置时间

【摘要】 探讨提高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及延长留置时间的方法。对62例使用过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掌握病情、评估血管、穿刺部位的选择、合适的针型、娴熟的技术是留置成功的关键。医疗护理过程中加强巡护及宣教, 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等, 对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是重要环节。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

随着新型材料不断地被人类开发利用, 与人体组织生物相容性高的可植入于人体内的卫材不断地投放到临床一线中来, 给无数的患者带来了方便, 拓宽了医疗途径, 增加了治疗手段。浅静脉留置针便是这一领域中的产物之一。作者对经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治疗的65例患者回顾与总结, 对如何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延长留置时间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5例, 男37例, 女28例, 年龄21~57岁, 留置时间2~10 d。静脉穿刺部位:四肢浅静脉。

1. 2 方法

1. 2. 1 穿刺血管的选择尽量选用粗大、较直、充盈度好、不易滑动的静脉。

1. 2. 2 留置针的选择 24号留置针流速可达1140 ml/h, 可以满足大多数患者的输液要求, 22号流速可达1980 ml/h, 适用于高渗性液体的输入。

1. 2. 3 穿刺方法 选准穿刺部位后皮肤常规消毒, 穿刺针与皮肤形成15~30°角进行穿刺, 刺破血管后再进针1~2 cm, 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 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证实回血通畅后用透明敷贴将针翼覆盖并固定。

2 讨论

2. 1 影响置管成功的因素

2. 1. 1 穿刺部位的选择 选择血管弹性好, 未被穿刺过的静脉, 应避开神经、韧带、关节。偏瘫患者应选健侧肢体[1]。

2. 1. 2 留置针的选择根据不同患者的血管条件和病情尽量选用小号留置针, 以减轻对血管壁的损伤。

2. 1. 3 操作方法应将留置针一次性刺入静脉腔内, 避免反复进退外套管(易使外套管前端开口处劈裂、毛糙、损伤血管内膜)。

2. 2 影响留置时间的因素

2. 2. 1 堵管

2. 2. 1. 1 造成导管堵塞的常见原因选用的封管液种类不合适、封管技术不娴熟、输注血液或其它黏稠液体时未及时冲洗管路、导管内回血及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

2. 2. 1. 2 预防措施①肝素液封管优于生理盐水, 所以应选用肝素夜封管。②正压封管。封管时应缓慢推注, 边推封管液, 边退针, 导管内充满封管液时即可拔出针头, 可防止回血现象发生[2]。③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在输注血液制品, 静脉高营养等黏稠液体过程中应及时冲洗管道, 再续接其他液体。

2. 2. 2 静脉炎

2. 2. 2. 1 发生静脉炎的原因:①血管条件差。②输注药物浓度高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时速度过快。③血管内膜受损伤。④自身免疫功能低下。⑤在同一部位反复置管。⑥置管部位活动增加。

2. 2. 2. 2 预防措施:①不要选用弯曲纤细的静脉置管。②置管时要轻柔, 避免留置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 以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损伤[3], 熟练掌握置换技术, 做到一次置管成功。③置有留置针的肢体应避免过度活动。④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 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 并且适当地控制输液速度。同时应在输液过程中输入[4]。⑤对于那些营养状态差, 免疫功能低的患者要及时补充营养提高免疫能力, 以增强其组织修复和抗炎能力。

2. 2. 3 渗血 穿刺点局部渗血。

2. 2. 3. 1 原因:使用抗凝药物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穿刺部位过度活动、留置针型号与血管管径相差过多, 反复推注药物等。

2. 2. 3. 2 预防措施:选择相对条件好的血管穿刺、选择相应的留置针、在留置导管期间适当采取制动措施、及时纠正凝血功能、控制输液速度、给予无菌纱块压迫。

2. 2. 4 脱管

2. 2. 4. 1 原因:固定不牢、置管位置不合适、未及时采取制动措施、对导管及相连接的输液管防护不当等。

2. 2. 4. 2 预防措施: 选用黏性强的透明敷贴固定导管及其延长管。置管位置应避开肢体关节处。叮嘱患者及家属尽量避免使用留有导管侧肢体, 昏迷的患者应及时固定置管侧肢体, 防止脱出导管。

2. 2. 5 静脉血栓形成

2. 2. 5. 1 原因 血管内膜机械性损伤、血液流速过慢、凝血功能异常、长时间卧床、下肢置管。

2. 2. 5. 2 预防措施 视上肢血管条件尽量避免在下肢置管, 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评估肢体静脉血液流量, 不要勉强使用静脉留置针, 可改用其它方式治疗。及时调整凝血功能, 嘱陪护协助患者适当活动肢体。

2. 2. 6 皮下血肿

2. 2. 6. 1 皮下血肿的原因 ①进针角度大。②进针角度小。③外套管未进入血管内。④穿刺部位不当。⑤皮肤穿刺点与血管穿刺点距离过大。⑥凝血功能异常。⑦外套管损伤。

2. 2. 6. 2 预防措施 ①采用合适的进针角度。穿刺针与皮肤间的角度应在15~30°之间, 角度过大易刺破静脉后壁, 小于15°则静脉外膜及静脉壁易受损, 均可导致静脉血外渗形成皮下血肿。②置管时一定要将套管置入管腔内2~3 cm后退出针芯。③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因套管针具有光滑性强、摩擦力小的特性, 在邻近活动关节处置管, 外套很容易脱出形成皮下血肿。④避免选择深静脉穿刺置管。在深静脉置管时易出现外套管长度不足而导致留在血管腔内的导管过短, 出现脱管, 出血。⑤在病情允许时应先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 对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应在其凝血功能纠正至正常后方可给予留置针治疗。⑥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并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 如果一次未成功, 应更换新穿刺针更换穿刺点重新穿刺。

3 小结

对于使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 事先掌握病情, 认真评估血管状态,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及相应型号的留置针, 选用技术娴熟的护理人员一次性穿刺成功即可大大提高穿刺留置成功率。在日常医疗护理过程中加强巡护及宣教, 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等, 则可相应的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参考文献

[1] 曾柳芳.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患者的应用.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 17(1):263.

[2] 陈显春, 封悦, 宋爽, 等.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6(1):42.

[3] Dunavin MK, Lane C, Parker PE. Principles and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 applied to intravenous. IntravenousTheraphy, 1994, 17(5):248.

[4] 陈明.静脉留置针在老年病人输液中的应用研究. 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5):5-6.

上一篇:无痛人流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下一篇:脑梗死患者超早期静脉溶栓的中医证候演变及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