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溺水事故的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9-14 05:12:00

学生溺水事故的分析及对策

一年一度的夏季是安全事故的高发季节,目前气温逐渐升高,汛期已经来临,正是学生溺水事故的多发时期。学生溺水事故是个沉重的话题,事情一旦发生,就意味着花季少年的离去,我国每年学生溺水身亡的事故时有发生,教育部多次召开全国安全工作视频会议通报。2013年5月中旬以来,我国就有99人死于各种事故,其中溺水事故占了20%,这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事实上,一直以来我们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都非常重视安全工作,但是还免不了发生事故,对此,本文对溺水事故发生的现状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可行性的应对策略。

一、溺水事故的情形

学生溺水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7种:① 会游泳的学生,由于天气热,在满身大汗或毛孔完全张开的情况就急于下水,造成抽筋无法动弹而溺水。② 有的学生游到深水区域,因为体力不支无法游到岸边而溺水。③ 有的学生是因为在水库被大鱼拖住脚,导致学生受惊而溺水。④ 有的学生是因为自己技术不高或方法不对去救同伴,而被原先的落水者抱紧不能脱身一起溺水。⑤ 有的是因为在河边玩耍,由于丢掉一只鞋子为了去捡它而被大水冲走。⑥ 有不会游泳者在玩竹排或划船到水中出现翻船事故而溺水。⑦ 有的在河边捉鱼虾不慎落入水中而溺水。

二、溺水事故的原因分析

家长防患意识不强,未能尽到监护人的职责。对于溺水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远离家乡,临时监护人多数是年迈体虚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孩子在家里根本不听老人的管教;有的溺水学生并非留守儿童,但作为父母整天忙于务工挣钱,白天一早到城里务工,傍晚甚至加班到半夜才回来,对孩子的活动去向一无所知,而有个别家长明明知道孩子是去河边游泳,认为在过去的年代自己就经常去河边游泳也无大碍,心存侥幸,听之任之。

不懂珍惜生命。学生无视生命的珍贵,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上山下河,无所不能,无处不到。他们没有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没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缺乏安全防范的意识。这说明了学校对学生的安全应急预案和安全教育仍不到位,这也是学生溺水的原因之一。

无游泳技能。学生游泳技术不高甚至不会游泳,一旦落水,无游泳技能的学生在水中是寸步难行的,即使懂得一点点技术,若长时间在水中运动,体能也会迅速下降,让你无法自拔,危险就随之而来。

三、预防溺水事故的应对措施

1.学校管理要细化

(1)学校要召开三级专题会议。作为学校要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安全教育的有关要求,夏季汛期,要专门针对溺水事故把工作做细。学校要召开三级专题会议,即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全体教师会议和学生专题会议,以此提高认识,落实工作措施,严防死守,坚决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学校值班领导利用广播在每天放学集队时强调学生的安全事宜。

(2)开展相关主题班会。各班级在夏季汛期来临之际,召开一次“珍惜生命,预防溺水”的主题班会,结合本地区发生的案例,把生命的价值教育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融入课堂,同时在主题班会上宣传“六不准”:“不准学生私自下水游泳,不准学生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学生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学生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学生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从而让学生牢牢记住: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此外,各班可以出版相关防溺水的知识板报,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应对突发事件。

(3)认真落实工作措施。一是严格实行上课点名制,发现学生缺勤及时联系家长进行详细了解。二是严格落实缺课学生的追踪制,对于请假的学生,通过家长认真核对,预防学生的欺骗行为。三是实行每天“警醒”制,每天放学教师在班上强调同学们不要到江河游泳等。四是认真落实每天早上防溺水排查制:“昨天有谁去玩水或游泳了吗?”一经查出,记录在册,立即通知家长,同时学校抓个别违规的典型案例,让违规者在全校会议上上台亮相,严肃批评。五是认真落实安全教育记录制,各班将安全教育如实记录到本子上,如实登记教育时间、地点、内容、主持人等信息。六是严格执行学生安全事故上报制,一旦发现学生出事,立即上报学校,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启动相关应急预案。七是明确责任追究制,学校失职领导要负责,教师失职则要承担相关责任。八是利用校讯通平台,及时信息给家长,让家长随时了解子女在校的平安信息。九是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信中通报近期学生溺水案例,并告知学生每天的放学时间,留下领导的电话号码,家长一旦发现孩子不能按时到家,立刻询问学校或班主任。

2.家庭教育要注重

(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中,家庭教育是不容忽视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家长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时刻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思想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对子女的成长负有不可推却的责任,孩子成长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发生任何问题,父母都是其第一责任人。不然孩子真的出事时,则后悔晚矣。

(2)配合学校,积极行动。汛期到来,学校启动相关的工作应急预案。召开家长专题会议,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会议,同时,要在孩子面前认真审读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并认真地写上一些建议,让孩子知道家长的重视。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教育,统一管理,让孩子平安度过每一天。

(3)孩子外出,预先汇报。从学生溺水事故来看,多数都发生在双休日,作为家长如何在假日的时段加强对子女的监管尤为重要,教育子女养成良好的离家汇报的好习惯,要求子女每次外出要向家长汇报去向,详细说出去哪儿、和谁去、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经父母同意后,才可以外出,并叮嘱孩子熟记父母的手机号码。家长也要做个细心人,一旦发现孩子说谎,就要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或改变教育方法。

(4)言传身教,教学游泳。作为家长应该意识到,在溺水的事例中,相当部分的孩子是因为不会游泳而造成溺水身亡的。我们应该反思:假如孩子都具备较好的游泳技能,当危险来临之际,且不说让孩子去救人,起码自救的能力还是具备的。因此,家长要结合实际,每天务工回到家,利用傍晚时段带领孩子到河里学习游泳技能,经过三两年持之以恒的训练,孩子就变成了游泳的“小能手”了。

3.社会方面需努力

党和政府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各界一直以来对安全生产工作和学生的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每年夏季,教育部都召开相关的专题会议,要求各级各地想尽办法,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如2013年5月15日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安全工作的视频会议,副部长刘利民同志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学校要建设游泳池,开设游泳课程。可以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由宣传部牵头、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申请少年宫项目进农村学校”的项目中追加专门经费来解决游泳池的建设问题,为农村学校早日开设游泳课做出努力。

总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刻不容缓,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行动。

(作者单位: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沙田镇中心学校,广西 贺州,542600)

上一篇:指导小学生积累成语的有效方法 下一篇:顺学而导,发展空间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