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放弃外籍回国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时间:2022-09-14 04:45:38

杨振宁放弃外籍回国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说:我身体里循环着的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据央视消息,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表示,己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姚期智两位教授日前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7年2月21日,记者在中国科学院学部网站上看到,杨振宁、姚期智两位教授的名字已经从中科院外籍院士名单中移出,列入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杨振宁、姚期智弃外籍转中科院院士系中科院学部史上首次

据报道,2016年底,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和姚期智两位教授先后提出,希望根据《中国科学院章程》规定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月21日下午,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学部数理化办公室了解到,杨振宁院士在本月加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对于外籍院士转为中科院院士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该部工作人员表示,首先要求取得中国国籍。

杨振宁

物理学家,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1938至1944年就读于国立西南联大物理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转为中科院院士需先取得中国国籍

因外籍院士提出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学部历史上是首次,无先例和程序可循,中科院学部专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按照新制定的程序和规则,杨振宁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姚期智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人数为754位,外籍院士人数为78位。

据介绍,201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学部启动修订和出台《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院士遴选机制、院士行为规范等进行了多项制度性和实践性的改革探索。均来自清华有多个国外院士头衔

值得注意的是,杨振宁、姚期智均来自清华,分别担任着清华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和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

根据中科院公布的信息,今年94岁的杨振宁,至少有9个院士头衔。除中科院院士外,他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物理学会、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以及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科学院荣誉院士。

同杨振宁一样,现年70岁的姚期智也有多个院士头衔,包括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外籍院士及国际密码协会会士。

杨振宁院士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创立“杨一米尔斯规范场”论和提出“杨一巴克斯特方程”,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姚期智院士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研究,200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奖――图灵奖。

[回应]

杨振宁、姚期智:为何放弃外国国籍?

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的报道引发热议。2月21日晚,杨振宁院士和姚期智院士向记者介绍了“回归”的原因和感受。

钫衲表示:“我是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的,当时做这个决定曾考虑了很久,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1983年在一本书里我曾经说我父亲到临终时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

他介绍说:“2015年4月1日我放弃了美国国籍,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是一个给了我做科学研究非常好的机会的国家。我感激美国。而且,我知道很多美国朋友不会赞同我放弃美国国籍。”

杨振宁说:“回归对我是什么感受?挚友熊秉明曾经说‘你的父亲虽己过去,你的身体里还循环着他的血液’。我说‘是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姚期智

计算机科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1946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72年在哈佛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5年在伊利诺伊大学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0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奖图灵奖。

最后,他表示:“今天,我94岁了,很欣慰,多年来,为了帮助建造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友谊桥梁曾做过一些努力。我曾经说‘没有这座桥梁,世界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与安定’。”

姚期智则表示:“我于2004年辞去美国普林斯顿教职,回归祖国,在清华大学投入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划时代壮举。多年来,得以培养我们的青年才俊,促进高端科研的开展,是我一生中感到最有意义的工作。此次感谢中科院特别立法,让我由外籍院士转为本国院士。能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国人,我觉得万分的欣慰与骄傲!”

本刊整理自《新京报》

[科普]

关于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因提出“宇称不守恒”原理被实验证明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1966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做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一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此外,杨振宁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关于评价

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对杨振宁作出了高度评价,“杨先生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的一面旗帜”。顾秉林透露,他任校长时杨振宁推荐了著名计算机专家姚期智来清华任教,为后来清华引进大量高端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还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说,“很多人学问很大,脾气也比较大一点,而杨先生,你跟他什么都可以说。”“杨振宁是位尊重人的忠厚长者,什么事都可与他辩论。”葛墨林认为,南开理论物理研究室的师生,不仅在学问上受惠于杨振宁,人品、学风上也受益颇多。杨振宁“宁拙毋巧,宁朴勿华”的要求,影响极大。

中科院外籍院士聂华桐:杨先生是非常实在的一个人,他做的工作都是扎扎实实的、讲求实际效果,实实在在,这是他的一个性格。但通常一个非常实在的人往往容易缺乏想像力;同样地,一个想像力非常丰富的人又不容易很实在,往往容易变得想入非非,想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可是杨先生一方面很实在,另一方面又有十分丰富的想像力,这是他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杨先生另外一个很突出的品质,就是诚实。一般来讲,诚实往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那种诚实,在这个意义上讲杨先生当然是诚实的。他对人坦诚,不会虚假的一套。可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诚实。

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杨先生被一些网民批评,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的言论总是为中国辩护,为当前的社会现实辩护,为中国的改革发展辩护。这些人可能并不了解,杨先生的爱国,是爱到骨子里的,而且是一贯的,永远不变的。我在与杨先生的接触中,无论谈论什么话题,他都从不回避,愿意正面“接招”,而且敢于直言。这可能和他作为科学家的思维方式有关,他不喜欢绕圈子。当然谈论中国的社会现实,不免会涉及阴暗的方面,杨先生并不否认问题的存在,但是他对未来总是抱有信心,话语间自觉不自觉地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辩护。杨先生习惯性地橹泄的进步而辩护,已经成为他性格的一个部分。这与他从小接受父亲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有关,也与他作为华人在美国长期受到歧视的境遇有关。或许,他也有局限性、片面性;或许,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他的某个观点不免带有几分“天真”;或许,他的判断也不一定都是准确的。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你可以不接受他的任何影响,但是,你不应该怀疑他的真诚。

作家江才健:杨振宁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件有标志意义的事。中国一向自视为天朝大国,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败,自此一蹶不振,信心大失。杨振宁的获奖,如他自己所说,是“帮助改变中国人自觉不如人的心理”,不但影响许多年轻学子投身物理,他后来的思言行止,也对中国人的学术文化带来深远影响。

杨振宁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国探访的第一位美籍华裔科学家。在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人民网评)

有人说杨振宁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是华人当中知名度最高的当代科学家之一。曾任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主任的实验物理学家萨奥斯说:“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他喜欢和实验学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赏。”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网易评)

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中国政界、学术界一直受到极高的尊崇。(腾讯评)

杨振宁对数学的美妙的品位照耀着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是那么重要的工作成为精致的艺术品,使他的深奥的推测成为杰作。这使得他对于自然神秘的结构比别人看得更深远一些。(物理学家戴森评)

本刊整理自百度百科

上一篇:弱国的“武器” 下一篇:海军换将:高级将领“黑马”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