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高海拔地区提高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的技术研究

时间:2022-09-14 04:41:14

尤溪县高海拔地区提高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的技术研究

摘要 尤溪县高海拔地区,尤其是海拔800 m以上的林地,长期以来马尾松根苗造林成活率普遍较低,如何提高马尾松根苗造林成活率,保证造林成效,是高海拔地区林业生产的关键问题。研究苗木规格和根系处理、种植方法对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地径0.35 cm以上、高30 cm以下的苗木,用ABT生根粉拌黄泥浆根造林,最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马尾松造林成活率可由原来不到80%提高到95%以上。

关键词 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福建尤溪;高海拔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91.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66-02

营造林是各项营林技术措施的综合,是该地带森林生态系统工程的一部分[1]。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也是福建省的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材质好、松脂产量高、造林成本低、易成林、环境防护效能高和速生丰产等优良特性[2],由于高海拔地区立地条件恶劣,温差变化大,冻害严重,生长期短,低海拔苗木物候期与高海拔立地环境的物候期不一致,造成马尾松裸根苗造林成活率普遍较低,一般在80%以下,特别是苗木高度在30 cm以上的造林成活率更低[3]。因此,开展高海拔地区马尾松造林的技术研究,对解决该区域造林保存率低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供林业工作同行参考。

1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尤溪县汤川乡胡厝村的采伐山场,地处东经118°32′15″~118°32′50″,北纬26°8′25″~25°8′45″,海拔820~890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9 ℃,极端最高温40.5 ℃,极端最低温 -7.6 ℃,1月平均气温7.9 ℃,7月平均气温25.5 ℃,≥10 ℃的积温4 480~4 860 ℃,年均降水量1 400~1 800 mm,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 120 h,年蒸发量1 326 mm,年无霜期300~310 d,相对湿度83%左右。土壤为花岗岩母质上发育的红壤,土层较厚,pH值5.6~6.0。坡向东南,坡度18~26°。立地质量等级为Ⅲ级。

1.2 试验材料

试验用部分马尾松苗木使用氯化钾(KCl)在苗木培育期控制苗木高度,在苗木出土40 d就用氯化钾250 g加水15 kg,同时加入少量硫酸铜(CuSO4)喷苗,预防苗木病害,育苗期喷2~3次氯化钾控制苗高。2011年8―9月劈草炼山清杂后,部分挖暗穴,穴规格为30 cm×20 cm×20 cm,造林密度为3 000株/hm2,2012年1月在雨后晴天的天气造林。

1.3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安排3个单因素多水平的试验,3个因素为:苗木规格、根系处理、种植方法。每个处理200株,重复3次[4]。试验时保证区组内各小区立地条件相一致;苗木栽植人员一致;幼林抚育管理措施一致。2012年11月调查造林成活率。

1.3.1 苗木规格对比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苗木未经控高培育,地径0.35 cm以上苗高35 cm以上(A1);苗木未经控高培育,地径0.35 cm以上苗高30~35 cm(A2);苗木未经控高培育,地径0.30 cm以上苗高30 cm以下(A3);苗木经过控高培育,地径0.35 cm以上苗高25~30 cm(A4);苗木经过控高培育,地径0.30 cm以上苗高20~25 cm(A5)。用钙镁磷肥拌黄心土浆根造林。

1.3.2 根系处理对比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不浆根(B1)、黄泥浆根(B2)、磷肥浆根(B3)、ABT生根粉浆根(B4)[5]。在1月下旬选经过控高培育地径0.35 cm以上、苗高30 cm以下苗木造林。黄泥浆根是将黄泥加水拌成糊状泥浆后给苗木浆根;磷肥浆根是将黄土25 kg和磷肥1 kg充分混合后,加水拌成糊状泥浆给苗木浆根;ABT生根粉浆根是将50 mg/kg的ABT生根粉液拌黄土成糊状泥浆给苗木浆根。每批苗(200株)分3次浆根,打浆时苗根系应舒展开,使每株苗木打浆均匀。

1.3.3 种植方法对比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一锄法造林(C1)、挖暗穴靠壁造林(C2)、挖暗穴中间造林(C3)[6],在1月下旬选经过控高培育地径0.35 cm以上、苗高30 cm以下苗木用钙镁磷肥拌黄心土浆根造林。

2 结果与分析

2.1 苗木规格对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马尾松平均造林成活率为处理A4>处理A5>处理A3>处理A2>处理A1,其中处理A4的成活率最高,达95.3%。

研究苗木规格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显著性,经方差分析[4](表2),F=11.43>F0.01(4,8)=5.99,说明苗木规格的影响已达极显著水平。

为研究苗木规格对造林成活率影响的差异程度,进行q检验[7](表3),结果为:处理A4、A5以及处理A1、A2、A3的相互间造林成活率差异极显著,仅处理A1、A2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高海拔地区马尾松裸根苗造林的苗木质量极为重要。

2.2 苗木根系处理对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由表4可知,成活率为生根粉浆根>磷肥浆根>黄泥浆根>不浆根,其中生根粉浆根成活率最高,达95.3%。

为研究根系处理对成活率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显著性,经方差分析[4](表5),F=21.04>F0.01(3,6)=7.59,说明根系处理对成活率的影响已达极显著水平。

由表6可知,处理B1与处理B2、B3、B4,处理B2与处理B4差异极显著,处理B2与处理B3差异显著,说明浆根成活率极显著大于不浆根,ABT生根粉浆根和磷肥浆根大于黄泥浆根,进一步结合直观判断,ABT生根粉浆根成活率略大于磷肥浆根,因此ABT生根粉浆根成活率最高。

由以上可知:浆根可保护苗木根系不至于干燥,提高成活率;ABT生根粉能促进根系发育;磷肥也能促进根系发育,抗寒性和抗旱能力。因此,用磷肥或ABT生根粉浆根除具有黄泥浆根的作用外,还可刺激新根萌发,成活率最高。

2.3 种植方法对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由表7可知,平均成活率为处理C1>处理C2>处理C3,其中处理C1的成活率最高,达95.3%。

研究种植方法对造林成活率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显著,经方差分析[4]见表8,F=5.05

由表9可知,处理C1与C3、处理C2与C3差异显著,说明一锄法种植和挖暗穴靠壁种植的苗木成活率显著大于在暗穴中间种植的苗木;而处理C1与C2差异不显著。种植时苗木有打紧的造林成活率高。

3 结论与讨论

(1)控制苗高和壮苗造林是提高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措施。生产上有的在育苗过程中为了控制苗木高度,间苗时把生长快的苗木拔除,造成严重的优良基因浪费。笔者总结出能控制苗高的技术,即采用氯化钾(KCl)对苗木高度进行控制,在苗木出土40 d就用氯化钾配250 g对水15 kg,同时加入少量硫酸铜(CuSO4)预防苗木病害喷苗1次,7 d后苗木退黄,1个月后苗木恢复正常,到苗木生长80 d后再喷第2次,待8月进行最后1次喷苗,这样喷3次后苗木高生长明显比较慢,到出圃时,苗高几乎都在30 cm以下,苗木健壮,同时苗木木质化比其他苗木好。

(2)根系处理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必须将根部沾好黄泥浆,黄泥浆浓度不宜过稀,过稀容易丧失水分,在拌黄泥浆时加入一定量的生根粉或钙镁磷肥,使苗木更快长出新根,造林成活率较高。

(3)栽植质量是提高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的保证。马尾松采用一锄法造林的必须将种植点耙去腐殖质土,挖掉草根层,然后才挖土栽植,采用挖暗穴造林的建议靠壁造林,苗木栽植时一定要栽深,做到黄毛入土,并拍打紧。

(4)栽植时间应选择合适时期,一般选择在1月中下旬,以阴天、小雨天和雨后晴天为宜。土壤过干、连续晴天、大雨天、大风天以及结冰期间,均不宜栽植。

4 参考文献

[1] 孙时轩.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209-387.

[2] 周政贤.中国马尾松[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 福建林业厅.福建省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2.

[4] 洪伟,吴承祯.试验设计与分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3-18.

[5] 刘言浩,蒋恒昌.ABT生根粉在马尾松造林中应用的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05,126(3):25-26.

[6] 林声庆.不同营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13,207(4):70-74.

[7] 北京林学院.数理统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184-185.

上一篇: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诊断方法 下一篇:福州地区草莓露地无公害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