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租友协议的效力

时间:2022-09-14 04:37:04

试论租友协议的效力

摘要:租友协议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因其目的的欺骗性以及内容涉及到人身出租的伦理性问题,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以民法的相关原理对其进行分析,最终认为租友协议属无效合同,不具有拘束力。

关键词:租友协议 公序良俗 诚实守信

中图分类号:D9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一、租友协议的概念及特征

什么是租友协议?目前理论界还没有相关的论述。笔者认为所谓的租友协议是指男女双方约定,一方支付一定的金钱给另一方,由另一方假扮该方的男(女)朋友,以期让该方的父母相信他们是真实的男女朋友关系的一种协议。

租友协议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签约当事人一方为男,一方为女;二是合同的标的涉及到一方当事人的人身和劳务供给;三是合同的目的是为了使另一方当事人的父母相信他们是真实的男女朋友关系。

二、租友协议的效力

对于租友协议的效力,目前理论界没有统一的认识,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有效说和无效说。

有效说者认为租友协议是有效的,该协议本质上是雇佣协议并且租友回家看望父母是为了尽孝,没有非法目的,也不损害社会及他人利益;从另一方面看,法律不禁止,就是允许的,租友协议没有涉及到法律禁止事项,因而应当认定合同合法有效。

无效说认为租友协议违背了公序良俗原则,将人身作为债权的标的物。根据民法基本原理,人的身体是不能出租的,所以以人身作为标的物的租友协议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此外,租友协议还违反了诚实守信原则,当事人为宽慰父母,掩盖事实真相,编制假象来骗取父母的感情,所以这样的协议是无效的。

笔者赞同无效说,理由如下:

1.租友协议违背了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合称,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其中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一般利益,而善良风俗,学界一般认为系指为社会、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所必要的一般道德,是特定社会所尊重的起码的伦理要求。[1]众所周知,私权神圣和意思自治是民法的灵魂,而合同正是体现这一精髓的重要制度,但同时这种契约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有限制的自由,以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和社会利益,进而保障真正的自由。公序良俗原则作为限制契约自由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整个私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契约只有在不违背这一原则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

“违背法律和违背善良风俗在世界各地均被当作合同无效的后果的事实根据。因此不论是在英美法系或者在罗马法系,都是将这种情况规定为合同无效。” [2]将公序良俗原则作为判断合同效力的要件之一是各国通行的做法。因此,在认定租友协议效力时,需要考量该协议是否有违背公序良俗原则的情形,若有违反的情形,则该协议无效。

但由于公序良俗原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难于把握,这也造成司法实务认定上的困难,需要将其具体类型化,虽然无法全然概括之,但可以归纳一些常见的类型,以便于司法适用。关于公序良俗的类型,通过阅读多位学者的文章,发现这些学者都将剥夺或极端限制人身自由作为违背公序良俗原则的类型之一,而租友协议中一方将人身出租给另一方,显然是属于违反人权和人格尊严的行为,是不符合公序良俗原则的,理应认定为无效。有学者辩称租友协议出租的是劳务行为,而非人身。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是片面的,角色扮演属于劳务供给行为,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租友协议的履行中,必然涉及到一些亲密的举动,如拉手、拥抱、亲吻甚至同居一室,这些约定已然是关乎人身方面的,涉及到人格尊严的问题,因此,租友协议存有出租人身的内容,根据法律的规定,是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应是无效的。

2.租友协议违反了诚实守信原则

诚实守信原则可谓民法中的帝王条款,一切民事活动都应遵循。学者徐国栋认为,诚信原则就是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持双方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客观诚信,即要求主体有良好的行为;另一方面为主观诚信,要求主体有毋害他人的内心意识。是立法者实现上述三方主体利益平衡的要求,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发展。[3]从中可以得出,诚信原则不仅要求当事人之间诚信地签订、履行合同,而且要求当事人之间的合同不能损害他人或社会的利益。

租友协议签订的目的就是为了欺骗父母,让他们相信当事人之间是真实的男女朋友关系,对父母造成了伤害,这是违反诚实守信原则的。试想当父母知道真相时,是何感想?即便知道子女是善意的,也会感到很是失落,进而怀疑自己所看到的子女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是否也有不真实的一面,从而变得忧心忡忡,影响其身心健康,不能不说这样的结果并非当事人想要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任何人都希望被真诚对待,而不是被人欺骗。即便是善意欺骗,也是一种伤害,即使是恶意的真诚对待,也是一种利益。欺骗虽然可以得到暂时的、局部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损失是惨重的。诚信常常比欺骗给一个人带来更大的好处,诚实的信誉一旦建立,会自动起来保护诚信者的利益。从社会角度来看,人际合作之所以能进行、社会之所以能存在发展,显然是因为人与人的基本关系是相互信任而非相互欺骗。[4]作为父母,内心希望子女坦诚对待自己更甚于善意的欺骗,他们更愿意面对真实的儿女,分享他们的快乐与痛苦。若亲人之间都无诚信可言了,谈何在整个社会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因此,即便租友行为的动机是好的,但结果却是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法律不应当倡导和鼓励这种行为。

综上所述,租友协议的签订不仅欺骗了父母的感情,而且对整个社会的诚信机制的建立构成隐患,不符合诚实守信原则。

3.租友协议签订的动机并非完全善意的

虽然签订租友协议的一方当事人声称其之所以租个女友(男友)去看望父母是为了宽慰父母、让父母舒心,但也不能排除他们有为了堵住父母催婚之口的嫌疑。因为若子女想尽孝,方式很多,把父母的话放在心上,认真寻找合适的伴侣,这种方式更能体现孝心。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父母之所以逼婚,也是出于关心子女,即便子女目前没有结婚的打算,他们也不会赶鸭子上架。子女不仅不理解父母的这种心意,还以欺骗的方式来对待,而且还扣上尽孝的帽子,这种行为还能称之为善意的吗?因此,笔者认为租友协议签订的动机并非完全是善意的。

三、结论

租友协议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在网上发出要约的人不少,但实际签订成立的并不多,即便数量不多,但因此协议引发的纠纷真实存在。面对纠纷,我们应当依法进行解决,而不是放任不管,况且租友协议的目的本身具有欺骗性,不止涉及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而且涉及第三方以及社会的利益,处理不好可能会侵害到他人权益和社会的诚信建设。因此,我们应当予以重视。

对于这类有争议的纠纷的处理,司法实务中应当有一套明确的规则来进行规范,否则将造成类似情况不同处理的情况,不仅对当事人不公平,而且损害了司法的权威性。若今后租友协议纠纷出现时,能够得到合法、公正、合理地解决,那么本文写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赵万一,吴晓锋.契约自由与公序良俗[J].现代法学,2003,(3):53.

[2][德]康・茨威格特,海・克茨.违背法律和善良风俗的法律行为后果比较[J].孙宪忠译.环球法律评论,2003:1.

[3]徐国栋.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的对立统一问题――以罗马法为中心[J].中国社会科学,2001,(6):97.

[4]张昌文.契约伦理与权利――一种理想性的诠释[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134-135.

上一篇:谁来关注乡村教育? 下一篇:大型音乐剧《别失八里》的台前幕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