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顶岗实习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

时间:2022-09-14 03:41:07

搞好顶岗实习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

摘 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职院校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对实习实训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出顶岗实习的新路,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一些做法需要完善。不断探索并改革实习实训教学模式,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根据《高等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高职院校学生在大三时要进行为期近一年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顾名思义,即在实习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生参加到岗位的实际工作中去。顶岗实习是职前教育共有的、必须的、极为特殊而又不可替代的一种教育活动。从理论上来说,顶岗实习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对学生、学校、企业都有好处。但是,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与在实施过程中的缺少规范,顶岗实习却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屡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

严格来讲,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一部分,是高职学习的一个阶段。按照顶岗实习的制度设计,学校在学生离校实习前应该制定出科学严密的实习计划,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或毕业设计项目走向企业,有目标、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实习模块和学习任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每个实习单位都应该安排一两位老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可在现实中,不少高职院校常常采用“放羊”的方式,派出一二位老师,管理几百个学生。把大批学生遣送到流水线上做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操作工,从事的完全是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工作,学会计的去做服务员,学建筑的去做流水线,五花八门。

由于顶岗实习与学生的心理期望有一定距离,学生抵触情绪较重,相当部分学生不愿意到学校安排的企业去实习。这时学校往往以如果不服从学校安排,就拿不到毕业证而强制学生到指定地点实习。学校随意安排学生的实习,企业把实习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最受伤害的是学生,每天做“流水”,哪能学到什么技能。这样的顶岗实习可以说是背离了顶岗实习的制度设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方面的问题。不少院校把顶岗实习的学生,当成准毕业生,甚至还给学生办了离校手续,在外顶岗,是好是坏与学校没多大关系。学生一旦“进厂实习”,学校就“卸了担子”,不用再去操心,省了许多麻烦,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即可万事大吉。有些学校借顶岗实习“节约”办学成本(相当于缩短了一年学制),有些学校甚至趁机“腾仓”扩招,超容量办学,结果带来很多隐患和矛盾。还有的学院把介绍实习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去企业实习来收取回扣。

二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不少高职院校学生对实习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清。有的还有抵触情绪,他们认为自己交了学费给学校,就应该在教室里上课学习,学校不应该也不能安排自己去校外的生产单位实习。不少学生家长也不能理解和接受子女去生产单位实习的教学方式。认为读书就是在学校上课,学生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习知识的。所以,尽管家长们的主观愿望是希望子女能够学得一技之长,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但是他们客观上却不愿意让孩子吃苦,接触实际工作,不理解学校让学生进入生产单位实习的做法,不了解学生在生产单位实习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三是企业方面的问题。校企合作开展实习教学,但企业的生产安排往往难以与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协调一致。企业的生产计划比较注重经济利益,常常会因市场或技术改造转型等原因进行调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而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则相对稳定,缺乏灵活性。这容易导致学校的实习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计划在衔接方面出现问题,影响学校教学的规范性。

从世界顶级制造大国德国的经验来看,职业学校的学生顶岗实习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一个“环节”,并且是重要环节,而不单是教学“方法”。学生在校前两年以文化课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及校内实训为主,第三年到企业在真实的岗位上真刀真枪地磨练,使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融会贯通,实践技能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得以有效提升,进而综合凝炼为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

顶岗实习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一定要认真组织,严格管理。要组织专业教师深入行业和企业调研学习,了解行业和企业现在与未来的人才需求,进行预测性调研,分析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根据企业各种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和素质。企业先下“订单”,学校根据“订单”要求选拔学生、培养学生,再把培养的人才输送给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开设专业、培养人才。尽管专业设置有一定的滞后性,但作为高职院校本身,还是要尽力缩小差距,尽量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顶岗实习是正常的“教学”,而不是两不管的“放羊”。在顶岗实习期间,实习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同时又是企业的员工,因而应由学校与接纳实习的企业联合管理指导,而不是由企业或学校唱“独角戏”,更不能因“两不管”而“放羊”。顶岗实习不应由学校一手包办、统一“安排”,而应由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如果能够形成一种用人单位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实习机制,让双方在顶岗实习前就达成共识,则可有效化解顶岗实习中许多未知的、不可预料的矛盾。

在实习前学校应统筹安排,作出详细周密的实习计划,充分考虑在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派出强有力的带队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的困难。

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尽可能与所学专业相对应。企业也应给实习学生一个短暂的适应过程,通过学习培训逐步把实习学生培养成合格员工。企业可以为实习学生建立档案,把实训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以便学校在组织和安排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习活动时充分重视。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的良性互动,能促进用人单位、学校、学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顶岗实习使学生和实际工作实现了“零距离”接触,学生有机会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并掌握相关的技术。

顶岗实习应该是“有偿劳动”,而不是“廉价奉献”。从劳动法的角度看,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真实地承担了盈利性的生产任务,就应该获得相应报酬,而且应该享受同工同酬待遇。保护学生实习的合法权益,让学生到一个安全、健康的场所实习,学校责无旁贷。

顶岗实习是伴随着职业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育人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尽管我国高职院校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对学校的实习实训教学进行了改革,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对实习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须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只有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构建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邱开金《如何组织开展好顶岗实习工作》《中国教育报》2012年08月18日

[2]王寿斌《顶岗实习的六大误区》 《中国青年报》2011年12月19日

上一篇:从日本都市圈经验谈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发展 下一篇:浅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