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载体当主体

时间:2022-09-14 03:19:06

摘 要:要知道数学课怎么上,必须先明白数学到底学什么呢?一是思想,二是方法。知识呢?知识不过是思想和方法的载体。

关键词:思想;方法;知识;载体;主体

数学课怎么上?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的“灵魂”,作为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作为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作为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无疑更深刻、更抽象地反映了具体数学知识的本质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数学内容达到更高层次的和谐与统一。怎样有效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钻研教材,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方法

许多知识常常建立在丰富的原有知识或已有经验、或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例基础上一样,许多数学思想方法往往早已蕴含于原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中。因此,只要教师做有心人,深入了解学情,分析教材,理清教材脉络,挖掘蕴涵于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切实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好教材的弹性,铺设阶梯,着意引导,小步求稳,注意层次,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有意识引导学生对先前遇到的有关问题进行再思考、再认识,精心渗透,逐步引导,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巩固和发展渗透的已有成果,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会收到预期效果。这个时期是思想方法教学的准备“前期”,是认识的量变“早期”,以学生自行领会、无疑运用为主。思维特征是欲说不能,但可以粗糙而简单应用,教师只是“点”到为止地提出有关想法。

二、发现载体,在过程中重视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离开基础知识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就会变成无源之水。函数思想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就通过求未知加数、在方框里填数等形式,将函数思想渗透在例题与习题中;在统计图表的学习中,用图表将函数思想的核心即对应关系直观化和具体化;在正反比例的学习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用解析式和简单的图像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等。

三、适时显化,在学习中领悟思想方法

教学实践还证明,为了更深刻地感知和理解有关的数学方法,还必须适时显化。在学生具备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和一定的知识基础与活动经验后,教师应借助对具体实例的阐释,唤起学生记忆,激发学生求知欲,不断引导学生反思,适时将有关思想方法加以显化,明确其概念名词,给出其实质性解释,归纳概括其思维运用模式,之后通过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突出其实质,搞清其联系,逐步领悟其精髓;继之通过足够的练习,达到净化、消化、深化和巩固之目的。在这里,高速度大容量实不可取,“一步到位”更不可能,把握契机和“度”成为成功教学的关键。这一时期的思维特征是能具体说,会简单用,但仍属初步理解。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种普遍倾向是,思想方法教学游离于知识外,或所谓“高观点”教学,致使教师“深挖洞”“广积难”,学生“听天书”“游天堂”。这种违背学生认知规律、超越学生接受能力、脱离学生思维水平的“拔苗助长”式的教学和“课堂秀”,是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把握时机,在教学中明确思想方法

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认真研究,潜心挖掘,而且还要思考渗透的手段和方法。这些手段和方法必须适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比如,直观法、问题法、剖析法等。直观法就是以图表的形式将数学思想直观化、形象化。直观法的特点是能够将高度抽象的数学思想变成学生容易感知的具体材料,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问题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回顾、思考、总结,逐步领悟数学问题的规律,加深对解题方法的认识。比如,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和商不变的性质等内容的过程中逐步感受不完全归纳法。剖析法是解剖典型的范例,从方法论的角度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数学语言去描述数学现象,解释数学规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是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我们只有分清主体与载体的关系,明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取得实质性收获。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中段学生的作文水平 下一篇:自主阅读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