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材中课后实践性习题的完成?

时间:2022-09-14 03:06:36

高中化学教材中课后实践性习题的完成?

摘要:新课程人教版化学教材在课后习题中设计了一些联系实际、强调应用、倡导践行的实践性习题。文章围绕高中化学教材中实践性习题的完成,结合教学实际从方案的设计和指导学生两个方面,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关键词:化学; 实践性习题;活动方案;实施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7-0060-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7.021

按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习题类型要多样化,要增加实践题和开放题的比例”的建议和要求,新课程人教版化学教材在课后设计了一些具有较高开放性的实践性习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通过调查、咨询或进行实验最终解决化学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大多数一线教师已经习惯了以纸笔测试为主、试题答案标准唯一的现行教学评价方式,这类实践性习题的实际使用率普遍较低。那么,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性作业,更好地体现实践性习题的价值功能呢?

一、精心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是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应包括名称、活动所涉及的对象和人数、活动指导者、活动时间、组织形式、活动分工、背景(需求分析)与目标、可利用的各类教育资源(场所、资料、器材等)、活动过程和实施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等。

如:必修二P45第9题:“调查以下项目: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形状、电极、电解质、电压、可否再充电、价格、存放期、特点、用途、回收途径等。列表进行比较或写成调查报告,然后全班展示(如墙报形式)或座谈交流。

可采用以下调查形式中的一种或两种:

①到图书馆或上互联网查阅资料;

②到附近商场进行调查;

③在家庭或到附近单位及社区进行调查。”

布置作业时,曾尝试将原题中的“常用化学电池”改为现在大家普遍关注的“手机电池”,设计了“手机废旧电池的危害与天水市秦州城区回收现状调查”方案。主体部分如下:

1. 活动内容

活动一: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了解手机电池的种类、构成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制定“手机废旧电池的危害与天水市秦州城区回收现状调查”活动计划,编制所需表格。

活动二:走进市内社区和公共场所,调查了解人们对手机废旧电池的认识和处理情况;对手机废旧电池的危害和处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活动三:在校内外开展宣传,使大家关注废旧手机电池对环境产生的危害,并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2. 重、难点与创新点

重点:手机废旧电池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天水市秦州城区回收现状调查分析。

难点:天水市秦州城区手机废旧电池回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创新点:给当地环保部门提出处理手机废旧电池的意见和建议

3. 活动过程与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准备

分类收集生活中常见到的各种手机电池,了解其工作原理和优缺点;上网查询有关手机废旧电池对人体的危害及污染环境的资料;了解国家和当地环保部门颁布的有关手机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的法规或管理办法;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1)手机使用情况;(2)废旧手机电池处理措施;(3)对废旧手机电池的污染性认识;(4)对废旧手机电池的处理意见;(5)随意丢弃手机电池的主要原因;(6)对手机废旧电池回收的意愿;(7)对处理废旧手机电池方法的看法;(8)对废旧电池的回收点设置的看法。

第二阶段:调查分析

在市中心广场、罗峪小区、长途汽车站、兰天商厦和天水市一中校园5个区域,按居住条件、文化程度和职业背景,共选取100名调查对象。收回问卷后,统计结果并进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广泛宣传并提出建议

宣传口号:回收废旧电池,建设宜居天水。

宣传准备:(1)对宣传人员进行手机电池相关知识的培训。如手机电池的种类和型号、处理技术、国家政策法规等。(2)宣传人员的分工和分组(其中一人为组长)。(3)制作传单、海报等宣传所需的物品。(4)落实宣传活动和场地使用的申批事宜。

4. 活动目标

(1)通过宣传,使大家了解手机废旧电池的危害及对生存环境的影响。(2)围绕活动主题,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提高环保意识。

5. 宣传内容

(1)手机废旧电池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影响。(2)回收手机废旧电池的意义。

6. 提出意见和建议

(1)简单介绍国内外回收处理手机废旧电池的情况。(2)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回收处理意见和建议。

二、加强过程和方法指导

实践性作业固然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完成,但由于受个体差异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从活动方案设计到信息处理整理、问题发现和研究、作业成果展示等,都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1. 教会学生寻找实验代用品的方法

基于“家庭小实验必须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理念,必要时可以指导学生寻找实验所需的代用品。医用安培瓶、一次性输液管、小针筒和饮料瓶等经清洗消毒,可以代替烧杯、集气瓶、试管、量筒、导管等仪器;食盐、小苏打、食醋等更是家庭现成的药品,有些化学试剂也可利用废弃物回收得到。

2. 教会学生获取资料和信息的方法

除了实地考查外,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都可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如何运用互联网获取资料?开展调查前如何做好计划?和谁一起去调查,需要调查哪些问题,准备什么器具,如何与被调查的人或单位打交道,这些都需要教师给予精心的指导。

3. 教会学生撰写报告的方法

如撰写调查报告,一般需要说明调查时间、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结论和建议。在实施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明确完成这类作业的过程和步骤大致有调查准备(包括调查问卷的设计等)、调查过程(包括参与人数、分组与分工、调查时间等因素在内);调查结果、分析和建议等。

4. 教会学生展示和交流成果的方法

实践性作业完成后,可以通过小论文、图表、实物模型、多媒体演示、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一次演讲、一场辨论、一次实验、一次活动设计等适当的形式把成果展示出来;也可以在教室设一个实践性作业展览角及时展示作业成果,供大家欣赏、交流和评判。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7

[3] 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 潘淳.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完成课后实践性习题[J]. 中学教学参考,2010,(5):107-108

上一篇:跟文学大师学精彩表达 下一篇:“电解质”有效教学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