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评价方法·管理模式·激励机制

时间:2022-09-14 02:47:50

EVA:评价方法·管理模式·激励机制

一、引言

EVA,英文全称为Economic Value Added,中文称为经济增加值,自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思腾(Stern Stewart)公司提出的一种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它是借鉴了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在剩余收益(RI)的基础上发展得来的。根据思腾公司的观点,EVA被明确定义为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全部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EVA=税后净经营业利润-总资本×加权资本成本率

EVA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并且对会计体系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克服了传统指标的一些缺陷,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和经济效率。EVA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公认效果最好的评价体系。EVA在我国的运用较晚,我国国资委自2007年起,开始鼓励央企试点实施EVA,可以说,不仅是鼓励其实施新的业绩评价方法,也是鼓励其引入新的机制。

二、EVA的运用:方法与机制

自从EVA诞生以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其研究从未止步。目前在中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引入的时间较晚,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上对EVA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于EVA是一种业绩评价方法、价值管理的机制及激励的机制这样三个方面。

(一)EVA是业绩评价方法

EVA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是衡量公司业绩的有效指标。EVA为西方许多国家带来了一场业绩评价的风暴。甚至在中国,思腾(Stern Stewart)公司也与《财经》杂志合作,发表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富创造与毁灭排行榜》,对中国会计的理论界与实务界产生了一场不小的震撼。国资委近年来逐步推进试行经济增加值(EVA)考核,并决定从2010年开始,在央企全面实行经济增加值(EVA)考核。

马丽娟,权聪娜(2007)在《上市公司 EVA实证分析——来自沪市制造业》中以2001年沪市制造业93家上市公司的财务与交易数据为依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EVA、传统会计指标与公司市场价值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EVA与MVA(即Market Value

Added的缩写,中文译为市场增加值)存在正向相关,且对MVA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但其解释能力并不优于传统指标。现阶段EVA对MVA具有增量解释能力,但并不能替代传统指标。周卫英,肖曼霞(2011)在《解读EVA评价法》中全新地解析了“用 EVA 指标取代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动因、EVA评价法与央企一、二任期评价法和中证百强公司评价法的联系和区别推出EVA考评方案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背景”,对于央企各级管理者更加全面的认识EVA业绩考评法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王鸿斌(2012)在《关于国有企业建立经济增加值(EVA)评价体系的建议》中认为经济增加值(EVA)是一种能够客观考虑资本成本的财务业绩评价方法,分析了经济增加值(EVA)方法的优势和劣势,给出了国有企业在运用该方法时应掌握的原则和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从国内学者现有研究不难看出,作为一种先进的业绩评价方法,EVA理应在我国得到全面运用,但实际来看,EVA的运用并不广泛。

(二)EVA是价值管理模式

所谓价值管理,简而言之,即以价值评估为基础、以价值增长为目的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EVA的应用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进行价值的创造,并引导企业所有的员工向着价值创造的目标努力,以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

孔微(2010)在《我国国有企业EVA价值管理的模式构建》中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EVA价值管理的模式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在国有企业价值管理中包括两个“链”:一个是“价值链”;另一个是“制度链”,提出了国有企业EVA价值管理的模式包括战略规划管控及制定综合的筹资和融资策略。梁杰,蒋德启(2011)在《论EVA价值管理与传统利润预算模式的融合原则》中认为EVA价值管理与传统润预算模式具有互补性,可以融合成为以EVA为导向的利润预算模式,并提出融合原则,以期为中央企业进行管理改革提供参考。杨志鹏,陈妍(2012)等在《电网企业EVA价值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探析》中分析电网企业输变电运维业务及其考核指标,提出构建以EVA为价值导向、以作业成本法及平衡计分卡为载体的价值管理驱动与评价体系。在我国,构建EVA价值管理的模式还处于探索之中。

(三)EVA是激励制度

如果仅有EVA的考核制度,而无激励的措施,实施效果将会打折扣,所以推行EVA的激励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陈之荣,赵定涛(2009)在《EVA激励的委托与研究》中从委托——理论出发,分析了早期与现代版EVA激励方案的优缺点,分析EVA技术对管理决策的影响,并对EVA激励的运用提出建议。毕晓松,高世淼等(2011)在《对实施EVA激励机制的探讨》中认为建立EVA激励机制具有必要性,探讨了实施EVA激励机制的方法步骤,以及考核操作必须调整的关键因素,并以战略思维提出提高EVA的有效途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资本使用效率。张璇(2012)在《浅谈EVA的激励机制》中提出EVA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层激励方法,建立EVA激励机制具有必要性,基于EVA的激励机制能够引导高管人员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提出几种有效的基于EVA的激励机制,并探讨应用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三、EVA研究的启示

总体而言,目前在国内,对于EVA的研究都还有些尚待关注的问题。

(一)EVA绩效评价的适用性问题

EVA考核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在中国没有推广。早在2004年,国资委曾指出在国企业绩考核的第三阶段将以资本价值(EVA)最大化为导向,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体系,但是推行的过程却花了6年。

EVA的创立者SternStewart确信EV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最优的业绩评价系统,实证的研究并未给予有力的支持。这也说明,并不是任何企业在采用EVA后都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国内现有的研究来看,很少有学者对EVA的适用性做研究,从少量的研究来看,也是从理论上来分析,认为EVA的使用应考虑行业因素和战略因素,但缺乏实证数据来说明EVA的适用性。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内企业(包括民营和上市公司)没有真正意义上成功应用EVA的。

国资委从2010年在央企开始推行EVA绩效考核,考核的结果如何,短短二三年时间难以见端倪。可能需要近10年时间来验证。如果EVA考核确实在国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将来的时间,可通过搜集提取数据来进一步分析EVA考核在其他行业和部门的适用性。

(二)EVA价值管理模式构建问题

EVA作为一种价值管理模式,也是国内学者比较关注的一块。对于企业如何构建EVA的价值管理模式或体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毫无疑问,EVA作为一种先进的价值管理模式,其体系的构成内涵是较为丰富的,融入了评价指标、激励制度和管理理念于一体的评价体系。从2001年至今,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如中远集团、华润集团、宝钢集团和青岛啤酒等,也开始逐步理解并接受了 EVA 价值管理体系,并在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中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虽然还没有一家企业已经成功的构建EVA价值管理模式,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信息化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应结合我国特有的文化与制度,构建和谐社会下的EVA价值管理体系。

上一篇:各地英式红茶状况报告 下一篇:组织工作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