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职高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及对策

时间:2022-09-14 01:11:33

浅议职高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职高学生 心理障碍 形成 对策

论文摘要:职高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需要我们探索和研究。本文从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形成及对策等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心理障碍形成

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们与社会大环境和个体的心理素质都有着不可分割的直接关系。

社会大环境的污染是首要因素社会媒体的不当宣传及各种不正之风容易导致职高学生心理迷乱,出现如酗酒、抽烟、斗殴、违纪及性越轨等不当行为。所以,清除社会精神污染是净化学生心灵、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件大事。

不良的家庭、学校环境及不当的教育方法也是重要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塑造个性的工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塑造师。学校和教师是培植与修塑个性的辛勤园丁,是每个学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期望值过高或者过低,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也就是说对孩子要求过宽、过严都会造成一定的问题心理。如溺爱、包办、放纵等,会使孩子养成任性、依赖、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类孩子往往适应能力差、交往能力不高。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如对好学生迁就,对差学生讽刺挖苦等都是不适当的,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

与个体的个性有关比如,同样的环境,有人能适应,有人则格格不人;有人能与人合作,有人却偏执、孤僻、独来一独往.这些都与个性有关。个性决定了一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决定了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方式.即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它影响到一 个人的心理健康。

一个人个性的形成与遗传有关,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后天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因此,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形成良好的个性至关重要。

心理障碍对策

(一)用多种方法开展研究

观察法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描述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这种方法可了解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的真实表现。

谈话法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谈的方式收集学生有关资料,或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了解其心理和行为特征。

它能得到较深入的资料,可以较详尽、真实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和有关细节。

问卷调查法通过书面形式,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收集学生有关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资料。它可用来系统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行为表现、需要、兴趣、性格特征等。

心理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

心理测验法指利用测量表对个体的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的方法。通过测验,能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诊断,建立心理档案,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系统地掌握学生心理动态,有利于心理教师、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

确定心理档案内容一要包括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生理状况及对学生心理有影响的重大事件等。二要有能反映学生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的资料,包括智能状况、个性特征、行为问题等。具体形式可参考表1。

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确定了内容后,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施测才能较准确、全面、真实地掌握学生的信息。(1)选择标准化测验。要熟悉测验目的和功用,适用范围,另外还要选择信度、效度较高的测验。(2)采用自编的问卷调查。调查学生的父母或任课教师,间接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及行为表现。(3)通过谈话、观察获取信息。(4)借助学校各种评定与记录了解学生。(5)通过学生作品收集信息。

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和建立心理档案选择了合适的测评工具施测后,就要对每份测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结合学生基本情况提出教育培养建议,将有关内容填写完整。这样,心理档案就建立起来了。

(三)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

通过信息的收集,心理档案建立,就基本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这时就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应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为学生、家长和全校教师提供具体的、外在的辅导设施。

辅导室的设计,需考虑学校所应提供的辅导服务,另外,还要考虑服务对象的数量。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多间。如果学校的实际条件许可,可以建立功能较全的心理辅导室,包括心理咨询室、心理活动室、心理测量室。

首先,咨询室应考虑到隐秘与安静,进行咨询时不宜受到外部干扰。这也是在遵循为当事人保密的原则,使当事人有安全感。心理咨询室的布置应以温暖、安静的色调为主,避免强烈刺激性色彩,如大红、深蓝等。房内装饰尽可能少,使学生感到和谐、亲切、平静、安全和放松,可以在适当的地方放上鲜花或盆景,悬挂一些视野开阔、有生命力和使人心境平和、豁达的壁画。咨询室的座位安排也应符合相应的要求。

其次,心理活动室是为配合心理辅导活动而建立的,小组辅导或团体辅导可以在心理活动室进行。活动室的设立可以创设一种心理环境,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扮演各种角色,在活动中体验角色心理,达到心理平衡。心理活动室可以根据辅导员的需要设计和配置,一般有学生坐的椅子、音响、录像设备等,另外色调等也应以温暖舒适为宜。

另外,心理辅导工作需要了解来访者的一般心理状况和问题,因此需要用必要的量表和问卷进行测量。学校心理测量室需要备有常规的心理测量表,如SCL-90,MMPI等;测量学生一般心理状况的量表,如智力量表、个性量表、气质量表、学习情况问题和意志品质量表等。心理测量室不一定要和咨询室放在一起,但一定要安静、独立的房间,以保证心理测量不受干扰。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它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其授课的内容、方式及对效果的评价都与一般的学科课程有很大区别,有着一定的特殊性。

心理教育活动课不是单纯的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也不是单项心理品质的训练,它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在学生没有学习知识的压力下,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心情的机会,使学生在这里能够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为更好地发展自我奠定基础。它使在学校教育中不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明确起来,它的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理性价值观念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挫折承受能力训练等。在整体上,心理教育活动课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规律特点及当前学生遇到的主要焦点问题,将教育活动的目标层次化。在内容上,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从学习、生活、适应社会三个方面着眼,按照每个方面内容,又分为不同的单元,每个单元又由许多相对独立的活动组成,每个独立的活动即是教育活动课的最小单位。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在班中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主要有游戏、情境创设、角色扮演体验、讨论澄清等。这里的游戏、活动不同于学生的自发游戏,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活动,而是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选择设计的有主题、有活动形式和方法、有设计方案、能控制活动的过程、能评价活动的结果的游戏和活动。

心理教育活动课效果的评价,以心理测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我们每一阶段授课内容结束以后,都对学生分别进行情绪、性格、学习动机等方面的测试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及时分析、总结并以此为基础作下一步工作。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还有许多课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为了使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有待于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心理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交流、总结和提高。

上一篇:内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临床应用研究 下一篇: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口语能力现状与成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