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等教育机构补充责任的法条解析

时间:2022-09-14 12:36:10

对学校等教育机构补充责任的法条解析

摘要:本文从解读了《侵权责任法》关于学校等教育机构承担补充责任的立法原因,并对法条的具体内容以及举证责任的分配进行了分析。

Abstract: This article gav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legislative reason of "Tort Liability Act," the responsibility those schools and ot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o bear, and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articles as well as the allocation of the burden of proof are analyzed.

关键词:教育机构;补充责任;法条解析

Key word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dditional responsibilities; analytical law articles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181-02

0引言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侵害的①,学校等教育机构该承担怎样的责任。2010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四十条对此做出规定②,从规定上可以看出学校等教育机构承担的是补充责任,立法的价值取向依然在于最大化的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同时督促教育机构履行管理职责。

1立法原因

对此立法,学术界有过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肯定说认为如此立法,可以最大化的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否定说认为如此立法,有违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纵观立法规定,从最高法《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的规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40条的规定,一脉相承的规定了学校等教育机构在此种情况下的补充责任。

究其深层次的立法原因依然在于最大化的保护受害人的权益。虽然侵权行为的实施者是学校等教育机构以外的人,不是学校,但由于此时受到人身损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仍在学校等教育机构的监管之下,学校等教育机构仍负有管理职责;如果学校等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对损害的发生也具有过错,其未尽到管理职责的行为是造成损害发生的间接原因,应当承担补充责任。学校等教育机构是否尽到管理职责,要根据人身损害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判断,如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有明显的疏漏和不健全,或者日常管理是否混乱,是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如果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安全保卫工作存在过失,如学校门卫管理制度欠缺或者门卫管理不善,导致校外人员随意进人学校殴打学生,或者学校为改善经济条件将学校校舍、场地租给他人使用,甚至将学校操场辟为停车场,致使校内常有车辆来往,出现车辆撞伤、撞死学生等情况的,学校等教育就应当承担补充责任。

2法条解析

2.1 如何理解“补充责任”的含义

杨立新教授认为:是指多数行为人就基于不同发生原因而产生的同一给付内容的数个责任,各个负担全部履行义务,并因行为人之一的履行行为而使全体行为人的责任均归于消灭的侵权责任形态。

张新宝教授认为:补充责任的含义是在能够确定加害人时,由加害人或其他负有责任的人承担责任,补充责任人不承担责任;只有在加害人无法确定时,由补充责任人承担全部责任;如果能够确认加害人,但是加害人或者对损害负有赔偿责任的人的资力不足以承担全部责任时,则先由加害人或者对损害负有赔偿责任的人尽力承担责任,剩余部分由负有补充责任的人承担。

因此,责任人和补足人在责任顺序上是有差异的。在承担了补充责任之后,补充责任人获得对加害人或者其他赔偿义务人的追偿权。

补充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并无区分的必要。所以,侵权补充责任,是指多个行为人基于各自不同的发生原因而产生同一给付内容的数个责任,造成损害的直接责任人按照第一顺序承担责任,承担补充责任的责任人在第一顺序的责任人无力赔偿、赔偿不足或者下落不明的情况下承担责任,且可以向第一顺序的责任人请求追偿的侵权责任形态。

2.2 第三人的侵权责任和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补充责任有先后顺序

由《侵权责任法》第40条可以看出,当发生第三人侵权事件时,首先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在无法找到第三人或者第三人没有能力全部承担侵权责任时,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承担与其过错程度相当的补偿责任。如果第三人已经全部承担侵权责任,则学校等教育机构不再承担补偿责任。

2.3 “相应的”怎么去理解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学校等教育机构有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这个“相应的”怎么去理解?是理解为如果学校等教育有过错,就应当承担由此而来的补充责任,还是让学校等教育机构在其过错行为的限度内承担补充责任呢?笔者认为,对于找不到第三人或者第三人没有能力承担的侵权责任,学校等教育机构不是全部承担下来,而是在其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内承担,即根据学校等教育机构未尽到的管理职责的程度来确定其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的份额。学校等教育机构承担的责任份额应该是与其过错程度相当,而不是全部的赔偿责任。司法实践中,但凡是找不到受害人或者受害人无力承担赔偿责任的,一律让学校等教育承担责任的做法是不合适的。司法实践中,建议区分具体情况,分别处理:

第一,如果学校等教育机构根本没有尽到教育、管理和保护义务,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存在重大过错,此时学校等教育机构需要承担补充责任的原因是其没有尽到职责范围内的安全注意义务,给实施侵权的第三人提供了条件和机会,使得第三人对未成年人的加害行为发生并产生一定的损害后果。此时,学校等教育机构虽然不是直接的侵权行为,但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过错,客观上给第三人的侵权创造了可乘之机,因此才造成了未成人的被侵权。此种情况下,如果找不到第三人或者第三人无力承担赔偿责任,学校等教育机构则全部承担赔偿责任,当然学校等教育机构在承担补充责任之后,即依法取得了对第三人的追偿权,有权在其承担的责任范围内向第三人追偿。

第二,如果学校等教育机构只是一般的过错,没有很好的履行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这种情况下,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和学校没有很好的履行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都是受害人损害结果发生的原因。但是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起主要作用,是主要的原因;学校没有很好的履行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对损害结果的发生起次要作用,是次要原因。对损害责任的承担,第三人和学校应根据各自原因的大小,按比例分担责任。这样,就可免除学校为第三人的侵权行为承担全部责任。同时,第三人的侵权行为是损害结果发生的直接原因,学校没有很好的履行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是损害结果发生的间接原因,应先由第三人承担直接责任,在第三人不能承担责任或者找不到第三人的时候,再由学校在自己过错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第三,如果学校等教育机构在能够预见的范围内,已经很好的履行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对于学校等教育机构来说属于意外事件,笔者认为可以不承担责任。

2.4 举证责任如何分配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分配举证责任,关系到原、被告双方合法权益的维护和司法公正。如上所述,学校等教育机构承担补充责任的案件中,采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有过错承担与过错相当的补充责任,无过错则不承担责任,但由谁对教育机构的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往往决定案件的最终判决结果。在未成年学生遭受人身损害案件中,未成年学生遭受侵害时往往处于学校的控制之下,同时相对于教育机构来说,教育机构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未成年的学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受害学生对教育机构的过错举证往往比较困难,并且教育机构也可以利用其强势地位控制证据,导致学生举证不能,侵害受害学生的合法权益。相反,如果要求教育机构举证证明其不存在过错,更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作为教育机构,如果他们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办学、对学生关心负责,学生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即便不能完全避免,只要教育机构的行为合法,他们举证证明自己的行为不存在过错也比较容易。所以,笔者认为,在因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学生人身损害案件中,应采用过错推定原则,由教育机构对其行为不存在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否认推定教育机构存在过错。

注释:

①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是指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学生和其他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此处的第三人应将两类人排除在范围之外,其一是在教育机构学习的其他未成年学生;其二是履行教育机构职务行为的人,该两类人不属于此处的第三人,因他们的侵权行为造成未成年学生人身损害的,教育机构承担的是过错责任而非补充责任。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参考文献:

[1]杨立新.侵权行为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2]张新宝.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梁慧星.侵权行为法上的安全注意义务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4]王利明,杨立新,王轶,等.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上一篇:关于镜泊湖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 下一篇:汽车空调涡旋式压缩机技术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