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14 11:52:58

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铸魂工程,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主要场所是学校。研究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意义十分重大。不但能够给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理论指导,还能提高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根据对济南市的调研,总体上看,济南市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得到顺利开展,大多数中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爱国思想越来越深化,爱国情感越来越浓厚,爱国行为越来越理性。

关键词:济南市;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历史时,每当讲到日本侵华,我们都是带着愤怒,握着拳头,想对日本这个国家说些什么。当中国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当抗日英雄坐着车待主席检阅的时候,那时我看到英雄们那年老的容貌,再想起抗日时的他们,我默默留下眼泪。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又是他们不畏、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就是他们把中国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他们是永垂不朽的。今天他们都在某一个地方审视着我们,看着中国大病初愈,走向繁荣,让我们铭记这些人吧,还有他们伟大的抗战精神。爱国心不会因为时光而褪色,历史是要我们可以做到知日、抵日。

一、济南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

济南市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组织中小学生进行祭扫烈士墓、学唱革命歌曲、聆听红军故事、参观军营活动;体验军旅生活、慰问老红军、举行红歌赛等。这些活动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培养中小学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济南市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氛围不浓在对济南市的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进行调查发现:1.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于形式。从近10年的数据显示,济南市中小学学生在清明节时组织到段家湾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的人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在无形之中使济南市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识淡化。由此也反映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较为形式化,而整个社会呈现的是政府抓经济、企业忙生产、学生忙升学,使社会缺乏一个爱国主义教育氛围。2.社会舆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和普及不够。虽然我国新闻媒体有一些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但落实到基层,尤其是中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身上还比较困难,并且收视率不高,造成社会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关注不够。3.生活环境的爱国氛围营造不够。济南市特别是生活社区,国旗并不是随处可见的,因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烈士得不到宣传、歌颂。(二)学校、家庭教育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重视教师在日常的教育中只考虑文化课的教学,只关注当前学生及家长所要达到的目标,对学生的长远发展缺少关注;学校虽然举办的爱国活动较多,如“国庆节”、“建军节”、“清明节”,但若不是硬性规定,一般很少组织;学校一般要求学习文化课多,而爱国主义的教授内容陈旧空洞,缺少现实的例子;爱国主义教育手段与方法单一、生硬,灵活新颖较少;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基层少。具体到家庭,由于传统思想观念中文化课至上,家长无时无刻地都在给孩子灌输:要好好学习,长大找个好工作。却很少有家长会灌输孩子: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三、拓展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

(一)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济南市可以通过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济南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全国重点文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或在互联网上创办“红色栏目”,积极拓展爱国主义的传播途径。(二)净化社会环境社会力量是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延伸,伴随社会发展的一些负面的、消极的、不健康的东西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许多中小学学生追求国外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迷恋明星、网络成瘾、逃学、暴力、少年犯罪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净化社会环境势在必行。社会各界人员需要在舆论宣传时共同携手,建立健全以学校为中心,发动政府、民间等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联动机制,然后形成良好的社会坏境。同时,学校与家庭要正确引导青少年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教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四、结语

拓展济南市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在教育的内容上求拓展、在爱国主义上教育的形式上求创新,在教育的效果上求突破,从而为济南市中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这样,爱国主义教育就一定能赢得勃勃生机和持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荆幼阳.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3.

[2]刘艳玲.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陈至立.把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J].求是,1994(13):30-35.

[4]柳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J].人民教育,1994(Z1):18-21.

[5]上海市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方案(试行)[J].人民教育,1994(06):11-21.

[6]李孔文.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专业支持[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102-103.

[7]吴春霞.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的思考[J].学理论,2011(03):219-220.

[8]吴梅芬.浅析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及思考[J].大众文艺,2011(18):265-267.

[9]邱伟光.以爱国主义精神升华育人内涵[J].思想理论教育,2009(20):7-11

作者:倪元振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在读

上一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献综述 下一篇:健美操教学改革发展思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