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

时间:2022-09-14 11:52:47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

摘要:研究性学习室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探究了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高中生物

研究性学习是实施新课程改革讨论的热点,是重要理念之一,研究性学生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技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一、在实验中落实探究性学习

在生物课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探究、勤于动手,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新能力的生长点。高二新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较多,这就为在实验中落实探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例 在进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前一天,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讨论该实验应如何注意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学生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归出了以下几个要点:①注意材料的易得性:还原性糖和脂肪从物中获得实验材料比较容易,而蛋白质在动植物中都有比较易获得的材料。②注意材料的可取性:富含还原糖或脂肪或蛋质的植物材料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材料都是可取的:如在“原糖鉴定’实验中,双子叶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淀粉,淀粉不具备还原性,因此最好不要用双子叶植物。③注意实验前材料处理:苹果和梨在实验前应该洗净、去皮,保证研磨比较充分;定脂肪用的花生种子必须提前浸泡,而且应注意浸泡的时间,间过长,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时间过短,则不容切成片;同样鉴定蛋白质用的大豆也要提前浸泡,这样容易研成浆。这样学生通主动学习与探索,更好地理解了知识,获得了学问。认识到学科学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而且学生通过实验探索,提高了用科学的研究方的法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情景,发现问题探究式教学

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不断感知问题,让其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和问题意识就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创设问题情景。

1)从实际生活现象入手,创设问题隋景。生活中有许多现象与生物学知识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借助这些现象引出问题清景。如在教学“呼吸作用”后,引出长跑运动时会感到腰酸背痛的事实,活跃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为什么过一段时间痛觉又消失?

2)利用学生凭借原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设置问题情景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内容介绍一些生物现象或有关生物学问题,要求学生用原有知识解答。学生不能解决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和探究欲望。如在学习“基因连锁互换规律”时,教师可先介绍果蝇的2对相对性状,要求学生试计算测交后代表现型和比例。学生会利用已学过的“自由组合规律”得出4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这时,教师向学生出示不同的实验结果,启发学生必须学习新知识才能解释。这样设置问题隋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获得较牢固的知识。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课堂教学

高中生物学具有抽象性和微观性的特点。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高中生物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感性认识和丰富的替代经验,使学生充分感知微观结构,降低学习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网络上不仅可以查找到新的生物学课程资源和最新的、全面的生物科学成果,还可以借此提高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远程交流、协作的能力,为今后探究性课题的资料查找奠定基础。多媒体技术和生物学科的整合,要从教学的现实条件出发,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和优秀的教学课件,创建~个开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实践、观察、体验、探究,从而获得新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多媒体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整合,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始终能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设问应激活学生的思维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解决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但对过于简单的,甚至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也不宜当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

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导引的设计,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探究性学习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从已知的生物事实材料出发,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创设铺垫型问题情境,使学生能从问题出发,引发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主动投入学习,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如在学习“矿质营养前,可以让学生预习思考,教师设问导课:户养的花为什么要定期松土?为什么要选择肥料?肥料对于植物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很自然地把课堂内容转化为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促使学生主动获得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凋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注重实践并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李锦.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困难及对策.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2)

上一篇: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 下一篇: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思维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