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现状及发展建议

时间:2022-09-14 11:28:04

中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现状及发展建议

[摘要]近年来我国留学生规模增长迅速,但是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却明显滞后,表现在学术水平低、教学管理落后、生源质量差等方面,这些弊端和不足严重阻碍了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提高来华留学生的质量,高校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加强师资建设,政府和社会也必须各自发挥作用,制定长期而明确的国际教育发展战略,建立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等,建立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位一体”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有效监控。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038-02[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高等学校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G13DB12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蒋晓杰(1978―),女,辽宁丹东人,硕士,沈阳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民俗学。

一、中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现状

(一)生源数量飞速发展,但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生规模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来华留学生层次却相对较低。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高校的教育水平与国际强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高校既缺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优势学科,又缺少大师级的师资队伍,无法进入国际学术核心。二是一些高校不重视来华留学生教育,仅将其作为教育国际化的点缀或者是赚钱的工具,对来华留学生实行“宽进宽出”的特殊政策,其结果只能是在留学生的低层次培养上恶性循环,无法吸引高层次的留学生。

(二)缺乏政府主导的长期而明确的国际教育发展战略

目前中国各留学生接收单位依然各自为政,仅仅从自己的眼前利益出发,过于注重留学生教育带来的经济利益,片面强调争夺留学生教育市场,这往往导致恶性竞争,产生严重的内耗。国家教育部虽然强调要做大我国的留学生规模,争取在2020年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生目的国,但是却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发展战略,对国内各留学生接收单位也没有有力的制约和合理的引导,这必将使我国的“教育出口”后劲儿不足,无法实现持续发展。在国家层面缺乏明确发展战略的环境下,国内相关的各项资源也很难得到整合利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也很不顺畅,无法形成合力。

(三)缺乏统一规范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各自为政,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中国目前尚没有统一规范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各高校基本上都是参照国内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标准自行拟定,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标准,宽严程度各不相同。如在入学标准上,除了获得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的学生有统一的入学标准以外,其他学历生和非学历生的入学标准都是由接收学校自行决定的;来华留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各项考核指标以及毕业标准也都是由各高校自行拟定的。这些做法就导致中国各高校培养的留学生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整体质量。

(四)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教师专业水平和国际化思维有待加强

目前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方面,主要以向学生提供课程为主,缺少调查学生需求这一重要环节;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日常管理也以集中管理、方便操作为主,忽略学生的利益;在师资上,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能力的教师严重缺乏,没有能力像其他国家一样普遍开设国际化课程,而且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稍嫌落后,跨文化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不足,无法应对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监控不到位

目前,我国政府对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监控力度不强,缺少中介机构和新闻媒体的介入,评估标准还不完善,现有评估方式和结果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现状。在一些国际教育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政府会对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进行宏观控制,另外,中介、民间机构、社会舆论会在留学教育质量评估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改善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发展建议

(一)进行课程改革,开设国际化课程,努力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高校应大力开发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如中医、中国文艺、中国建筑、中国文学,或与中国特殊国情有关的经济、管理等专业,为这些专业配备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开设以英语授课的课程,以增强高校在国际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课程改革,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专业体系,开设国际化课程,使得来华留学生所学课程可以互相衔接;构建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鼓励教师潜心研究,提高中国高校的整体学术质量;创造条件举办或承办国际学术会议,选派专家、教授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力争进入国际学术体系的前沿和核心,提高中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吸引高层次的留学生来华就读。

(二)制定政府主导的可整合各种项目和资源的长期而明确的国际教育发展战略

国家应该明确指出国家利益所在,制定清晰的发展规划,使全社会能正确认识发展国际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各省市、学校、社会团体及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性。政府应该引导相关单位和部门通力合作,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保障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把社会各界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发展壮大我国的国际教育事业,使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确保高校整体教育质量

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不同高校的规模、层次、学科专业等情况,制定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可操作的最低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各高校可在此标准基础上进行适度调整,但是原则是只能向上调整不能向下调整。评估机构要定期考察各高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在教育教学质量标准方面的达标情况,为政府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四)建立“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建设

国家应建立“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配置教育资源,重视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的评价,根据学生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管理政策;注重对留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避免培养出来的学生良莠不齐;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外语水平;建立国内高校与国际高校间的学术交流和互访机制,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科研的国际化水平,增强教师的跨文化意识,以适应新的留学生教育形势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五)建立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位一体”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有效监控

应建立由政府、社会和高校三者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其中政府的主要作用是政策制定和宏观调控,社会力量的主要作用是监控评估,两者紧密结合,构成外部保障体系;高校是内部保障体系,应该建立自我控制、自我保障的良性运行机制。“三位一体”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可以实现有效监控,既有利于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社会中介结构的监督、评估作用,也有利于督促高校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金敏,杨芳,陈伟.国际化背景下发展地方高校留学生教育的探索[J].社科纵横,2009(6):230.

[2]杨春芳.外国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初探[J].高教高职研究,2009(7):177-179.

[3]张慧君.国际化进程中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J].中国高等教育,2007(24):46-47.

[4]朱志龙.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高校教育管理,2010(3):48-51.

[5]黄勇,李小萌.构建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C]//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教学管理研究,2007:771-776.

[6]肖毅.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改革新动向探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3(4):108.

[7]郭玉贵.教育国际化本源探析及其对国家现代化的作用[J].世界教育信息,2011(5):32-38.

上一篇:广西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与层次性评估方法说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