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观察

时间:2022-09-14 11:22:29

中图分类号:R9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1)05-0014-02

【摘 要】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入院后予心电图及血脂,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加用辛伐他汀20mg,B组加用辛伐他汀40mg/d,每晚1次顿服,9月后观察血脂变化,不良反应及主要终点事件。结果 B组显效率明显于A组,P0.05),无显著性差异。血脂与治疗前比较,P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辛伐他汀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调脂至关重要。2005~2010我科应用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治疗不稳定心绞痛158例,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58例,均有心绞痛反复发作,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符合国家心脏病学会和WHO诊断标准;其中80例,女78例,年龄49~75岁,平均(63.2±12.1)岁;高胆固醇血症80例,高甘油三脂血症78例。排除:家族性高脂血症,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机能减退及4个月内用过降脂药物者。

1.2 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9例,入院后予以电图及血脂检查;并常规予阿斯匹林,硝酸酯类,ACEI类药物,β-R阻滞剂。A组加用辛伐他汀20mg;B组加用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顿服9月,观察血脂变化,不良反应及主要终点事件。疗效判定:显效:休息时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原来压低的ST段经治疗后回升≥0.05mV,主要导联T波变浅>50%或由平坦变为直立,但未达正常水平;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A组显效40例(50.63%),有效35例(44.30%),无效4例(5.06%)。B组显效50例(63.29%),有效27例(34.18%);无效2例(2.53%)。B组显效率明显优于A组,(P0,05),无显著性差异。用药后血脂比较见表1。

不良反应:A组谷丙酸氨基转移酶升高3例,腹痛2例,胃肠胀气3例,乏力头痛2例,B组谷丙酸氨基转移酶升高5例,轻度腹胀恶心,胃肠胀气5例,均为一过性,未见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肌肉溶解致残,致死等不良反应。B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组(P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主要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导致局部血小板黏附聚集,诱发腔内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或内膜损伤诱发血管痉挛,可独自存在亦可与血栓形成并存、目前多主张采用抗栓治疗;以防止和减少病变部位血栓形成和扩展[1]。他汀类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可使不稳定性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发生率明显降低。辛伐他汀为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剂,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而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轻度降低TG和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尚涉及不依赖于TG降低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如缩小斑块的内脂质,增强内皮细胞,加强纤维帽,从而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比[2]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辛伐他汀通过减少炎症介质特别是IL-6的释放,从而抑制C-反应蛋白的表达及其促炎反应[3],还具有抑制动脉内膜增厚及胆固醇酯化,修复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的作用,从而通过抗炎作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研究表明,40mg组降脂效果比20mg组更强,但不良反应也增多,合理选择辛伐他汀剂量可使治疗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高润霖,胡大一.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M].北京: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9.

[2] 张彤,徐成武.HMG-CoA还原酶抑制刑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非调脂机制[J].中国医药导刊,2001,3(1):64-67.

[3] RAUCH U,OSZNDE JI,CHESEBROJ H,et al.stai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the mulptiple effects of lipid-lowing therapy by stain[J].Artheros clearosis,2000,153(2):181-189.

[4] Albert w,chan m,Deepak L,et al.Relation of inflammation and benefit of statin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J].Circulmion,2003,108(3):1750-1756

上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疾病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血透长期留置导管并发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