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

时间:2022-09-14 11:13:28

让学生“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通过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采取一定的策略,将课堂变成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有欢呼、有笑声、有辩论、有合作,让学生有参与的欲望与激情,有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元素,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学习政治的快乐,真正做到让学生“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

【关键词】创设情境分层教学合作探究竞赛激励

提起政治教学,我们大多数教师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教学过程的机械呆板;教学方法的单一老套以及教学氛围的毫无生机等。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单项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与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在政治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政治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呢?根据本人多年的从教经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氛围,注重灵活导入。

心理学认为,积极情绪是学生对学习形成积极态度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情境教学是愉悦课堂,激发学生形成积极情绪的重要形式。教师要把握住契机,让学生的期待和需要获得满足,心情愉悦,形成积极情绪。学生在最佳情绪状态下,形成一种向着教师创设情境的目标推进的“动力”,进行主动积极的认知学习。

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展开,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其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并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创设教学情境,应立足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以激发学习欲望,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在教学中,常常预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预设情境,即指教师在讲述某部分知识前,运用预先设计的语言、幻灯、影像、音乐、图表等媒体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对某一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求欲望,进入后面主干教学内容和流程的学习。例如,在进入初三“感受使命”的这一课教学之前,我先播了“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颁奖大会的录像,主持人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朗读着每个英雄模范人物的颁奖词时,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感人的事迹中,将情绪沉浸在感悟使命的气氛中,从而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中还可以感悟生活,理解生活真谛;观察演示,营造体验氛围;设疑导思,开启学生思维。创设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现代生活气息的情境,将为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无穷的生命力。

二、活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

“百花齐放”一直是我努力营造的课堂氛围。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授课方法及自身教学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潜能,让每一个听课的学生都能“各抒己见”,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要有多样性、创新性教学方法,永葆政治课堂的新鲜、有趣,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教师可通过问题教学法、共同参与法、讨论法、小组示范法、角色扮演法等进行课堂教学。德国的教育专家认为:单独使用讲授法不能超过五分钟,一般在十分钟内必须更换教学方法,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一节课四十分钟,要想时刻把握住学生们的脉搏,就必须变换教学方法,以保持课堂教学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教师可以在开课前十分钟采用问题教学法;下课前五分钟左右,利用角色扮演法强化本堂课的要点知识;中间的教学时间,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酌情处理,灵活多变,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目的只有一个:把我们的教学阵地——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三、实行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主张“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在当前实行的班级教学模式下,如何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存在个性差异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内容较为抽象,各种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运用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对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分层次教学的本质、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及实施的具体环节浅析分层次教学,探究一种更有效地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式。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熟悉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各自的知识水平,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依据所出现问题的难易程度,内容的深度、广度,分配给相应层次的学生去处理,去消化。分层次教学的最直观的一个效果就是,一方面保护了大学生们的面子问题,另一方面又刺激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人人参与。他们会想:哎,老师提的问题我怎么都会,看来,我的学习是进步了。这样,日积月累,我们的"上帝们"就会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进步,也会越来越爱上政治课。课堂才能活起来。

四、开展合作探究,强调竞赛激励。

“合作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充分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真正把教学过程当成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双向互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过程,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学生身上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而又主动的发展。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无限热情,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局面。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思想渗透于教学全过程,必将激活思想政治课堂,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同时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有很强的获得欲望。在活动中,这种强烈的参与意识和争强好胜的心理犹为明显。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这种积极因素。

竞赛是课堂常见的教学形式。竞赛的内容有很多,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能力方面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小组对抗赛、男女生擂台赛、个人夺标赛……无论哪种形式,什么内容,学生都乐于参与,课堂气氛空前活跃。通过竞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培养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很容易接受新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我们应该善于观察教学内容所赋予的特点,采取一定的策略,将课堂变成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有欢呼、有笑声、有辩论、有合作,让学生有参与的欲望与激情,有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元素,通过学生自身的精彩演绎来领悟语言的真谛,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学习政治的快乐,真正做到让学生“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既体现新课标的精髓,又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2] 彭钢,张晓东. 《课程理念的更新》[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张晖.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杨玉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探析》[J].素质教育论坛,2009(10).

上一篇:让个性在信息技术教育中闪光 下一篇:“文学圈”,开启阅读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