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中学习资源心得体会

时间:2022-09-14 10:39:51

课中学习资源心得体会

首先谈谈课中学习资源的开发内容,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多,我只简单谈谈。

一、文字资源是最经济实用的课程资源

1、现有的资源较多:①教材、教参、练习册、一课三练人手一册;②学校有多份的《闽西日报》,可让学生开展专题剪报活动;③学校图书室可开展正常的借阅活动;④不少学校已发动学生订阅报刊杂志,可把阅览室办起来;⑤班级学生交流自己的藏书或杂志。

2、建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充实文字资源:①购买名家散文集、近期优秀散文集;②实验班一定要发动学生订阅报刊杂志,如《儿童文学》、《我们爱科学》、《语文报》等;③从网络上下载文章,打印后或投影出来,或张贴出来,供学生阅读。

3、教师和学生都应是博览群书的人。教师要抽空看看一些散文集、科普书、故事书、寓言、成语故事、童话。如果把教师看作是一类资源,那么,教师就要都装些东西,把自己的“一桶水”装满,开发才有坚实的基础。学生也要多读书,语感才会好,精彩课堂生成才有可能。

二、实物资源是农村的优势资源

农村有丰富的物产,学生见多识广,如壁虎,大部分学生都见过;如蒲公英,我们就可以拔一棵蒲公英到课堂上来。但学生也存在熟视无睹的现象,对什么东西只是再认的层次,没有清晰的表象。

1、要引导学生观察:以日记的形式,每天布置学生观察一种事物。如蚂蚁、猪;如春天的雨、夏日的骄阳;如挺拔的松树、菜园里五颜六色的花。

2、客家文化是很有特色的资源,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把其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以开发。文艺界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说法,借用一下,“只有高陂的,才是大家的。”如对联、民情风俗、土楼等。

三、活动资源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

现代社会,学生活动有单一化、虚拟化趋势,整天跟电视、游戏机打交道。学校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较少组织活动。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活动。①培养传统游戏的兴趣;②从电视媒体等移植开发时髦游戏;③让家长带孩子参观、旅游;④切实开展各科实践活动,如语文的故事会、辩论赛,数学的小论文比赛,“五小”活动等。

四、信息化资源是快捷而丰富多彩的资源

百度搜索省时省力,声光音画应有尽有。但我镇学校大部分没有上网,学生家庭有电脑的不多,大部分靠教师收集,也可以让部分先富起来的学生,掌握一定的收集材料的技能,作为收集资料的骨干力量。

其次,谈谈课中学习资源开发的方法。

一、链接①②③④

如《藤野先生》一课,可以有几方面内容的链接:

①题目解说;

②作者简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作者简介宜采用故事的形式,讲一讲作者的一些生活、写作的趣闻逸事;

③背景资料;可以介绍藤野先生的生平,可以叙述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思念,(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的时候,曾经来问鲁迅先生自己,选些什么文章好。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目的是借此探听藤野先生的一些消息。当这本选集出版的第二年,译者增田涉到上海来访问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打听藤野先生的情况,增田涉说没有下落,鲁迅先生慨叹地说:“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人世了吧?”可以读一读藤野先生的《谨忆周树人君》片段: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还可以历数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经历等等

④对文章的评价,这篇文章说明了鲁迅弃文从医的原因,别人对这篇文章的评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二、比较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还有一中说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提供对比材料,是课程开发的特别重要的一方面。

如《母亲》一课,可从几方面提供对比材料呢?

①同一题材的散文:古代的如苏轼的《祭母文》,现代的胡适的《母亲》,近代的名家写的纪念母亲的文章,外国的名人写的纪念母亲的文章;

②同一题材的不同文体的文章:歌颂母亲的诗歌,如《游子吟》,老舍的小说《月牙儿》,近期《读者文摘》里刊出的一篇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计算母亲的价值,好象值20多万美元,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也是《读者文摘》里刊出的一篇文章,说母亲为了救孩子,跑出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比约翰逊还快;

③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④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如《妈妈的吻》)、电影(如《妈妈再爱我一次》)、广告等作品;

⑤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如儿行千里母担忧等。

⑥与母亲有关的乡土人文资料,如客家的《十月怀胎》等。

三、活动化

课程不但是文本的,也是体验的。

①模拟社会活动,成人活动;(招聘会)

②表演、游戏;

③移植电视节目里的活动;(非常6+1、辩论赛、梦想舞台、广告设计等)

四、联想

①自己的所见所闻:如母亲的生活经历,喜怒哀乐,对事业和生活的梦想和追求;母亲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怎样当自己的“第一任老师”;母亲对自己的希望和要求等。②唤醒在记忆中的表象,这点对写景的文章最有效。如“清幽”一词的理解……可以播放配古筝、洞箫的画面:潺潺的流水、如水的月光、深山中的竹林和茅屋等。

五、多角度解读文本

如《美国老师的一堂文学课》

六、诵读、探究、感悟和积累

七、因势利导(生成性的课程资源)

①学生的差错资源;

②学生的创造性发现;

③学生的交流

上一篇:课中学习资源思考 下一篇:企业生产监察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