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师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时间:2022-04-27 01:04:17

试析高师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摘 要 钢琴集体课摆脱了过去一对一的固定钢琴课模式,但与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又有一定的冲突。由于钢琴集体课是门新兴事物,还在摸索中前行,不断遇到新问题和出现新状况,是必然现象。如何将钢琴集体课发挥出应有的功效,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目的。

关键词 钢琴 集体课 策略

一、高师钢琴集体课概况

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不断扩招的情况下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关注。众多的高校钢琴教师在实施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中,看到了数码钢琴集体课以及其他方式的集体课在基础钢琴教学“以一敌多”的优越性,比如。首先集体课解决了部分高校师资不足的情况;其次,学生演奏中的共性问题可以一次性解决,避免了教学中的重复性;再次,集体课时间相对充足,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涉及到与学生演奏作品的相关问题上,提高的素质教育的目的性;最后,通过钢琴集体课的教学,让学生之间获得了一定的交流机会,并产生良性竟争。但钢琴集体课毕竟是个新兴事物,与传统的钢琴一对一教学相比,学生的个性问题可能会解决的不那么透彻,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突发问题和状况。如怎样立足师范生培养的目标,如何解决数码钢琴和普通的钢琴音色差异问题,等等,都是我们值得关注和研究的。

二、钢琴集体课的上法

(一)数码钢琴课

数码钢琴有普通钢琴不可比拟的优势。普通钢琴教学只能是一对一,而数码钢琴则能通过连线非常轻松的实现“一对十”甚至“一对二十”,能极大地解决钢琴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节约教育成本,对普及钢琴和音乐教育作用巨大。

(二)集体观摩课

开展集体观摩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舞台经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开展学习竞赛,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不仅如此,上集体观摩课还可以丰富钢琴课程的形式,督促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要有能够上台演奏的完整曲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生/教师示范演奏课

有教师或优秀的学生上台演奏比较大众化的曲目,教师边演奏边讲解,不仅讲授作品的处理,还可以涉及到作曲家的生平简介和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内容,拓宽学生专业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三、钢琴集体课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材选用要精心挑选,有需要的学院可以组织钢琴教师自主编写教材

精心挑选适合本校本地区的教材,或者组织教师自行编写数码钢琴课的配套教材对数码钢琴教学来说是头等重要的问题。如今市面上的数码钢琴教材资源极其有限,有的甚至根本没法进行对比选择,只有生搬硬套其他学校的教学进度和模式。全国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的高等或高职院校有数百所之多,学校与学校之间会存在学生素质的差异,因此,在没有选中合适教材的院校,可以组织钢琴教师共同编写一套符合本校学校基本素质和水平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教材,这样不仅可以因材施教,也可以作为教师的科研业绩,一举两得。

(二)分年级进行集体课教学

一年级刚进校的新生可以安排数码钢琴课学习,到二年级转为普通钢琴课,普通钢琴课以一个月为单位,三周上传统一对一的钢琴课,第四周统一上集体观摩课或学生/教师示范演奏课,交替进行。然后大三继续普通钢琴课,大四再回到数码钢琴课,但大四的课程不再是完全的钢琴演奏训练,应该是钢琴教学法实践课程,由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

(三)建立并健全规范而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钢琴集体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一对一的钢琴个别课有一定的区别。新的评价机制应具有现实性、综合性、统一性、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在考核的过程中,不应只看期末或期中一次考试或考核的成绩,而应当将学生整个钢琴课学习过程中的所有情况纳入考核当中去。考试内容也要根据钢琴集体课教学内容来定,把复调、乐曲、奏鸣曲、伴奏等内容统统纳入到考试范围中。建立这种全面而有效的考核机制,可以改变学生过去一味的只注重演奏技术而忽视其他必要的演奏素质,为他们今后即将面对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而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

四、结语

集体钢琴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标的基础上,采用全新的科技手段创造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传统钢琴教学是必要的补充。因为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所有的学校和教师的认可。钢琴集体课作为当前开设有音乐教育专业的高师或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改革的新趋势,虽然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我们也不得不直面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而对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本人也作为一名从事钢琴教育的工作者,需要不断地摸索、学习和思考,努力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为己任,不断开拓创新,勇往直前,推动祖国的钢琴教育事业不断向前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坤崇.多元化教学评量[M].台湾:心理学出版社,2001.

[2]周天赐.动态评量:发展与改进儿童学习潜能的媒介式学习[M].台湾:心理学出版社,1999

[3]李美格,施忠.全新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4]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5]尹爱青.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M].长春:东北帅范大学出版社,1999

[6]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帅范大学出版社,2003

[7]李楠楠.钢琴集体课[J].中国音乐教育,2007(5)

[8]卢家眉,魏庆安,李其维.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上一篇:浅议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 下一篇:在中学语文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