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的生态旅游价值再探析

时间:2022-09-14 09:22:26

大数据时代下的生态旅游价值再探析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旅游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其经济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影响则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对发展生态旅游的地区来说,在大数据时代对生态旅游的经济影响如何进行评估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在大数据时代下生态旅游对经济有哪些新的影响以及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生态旅游;影响;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5.43.045

1 大数据时代下的生态旅游内涵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大数据技术向企业展示了以前从未经历过的商业体验,通过大数据精准的数据分析,可以有效的知道企业的目标客户群体从而进行精准的定位,以这种方式获得较高的收益。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在大数据时代又给它赋予了一个新的内涵――生态旅游不是一种炒作,它是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并且是一种时间活动,生态旅游是一种市场需求,核心的内涵是以自然为基础,具有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通过大数据对人群的消费意向分析,可以对当地地区的发展做出贡献,并且是一种可以盈利的活动。

2 生态旅游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生态旅游,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国内外大众提供生态旅游区的旅游产品信息,为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1)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秩序。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带来很多就业的机会,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类型提倡团队规模小型化、服务专业化、环保严格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客观上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在内蒙古地区的秀美草原,几乎所有农户都以不同形式参与了旅游服务、管理与环境保护,旅游经济收入已成为社区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同时,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要求,旅游业在间接就业和直接就业之间的比例是5:1。生态旅游的发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吸收大量的社会失业、下岗以及闲散人员,这样就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并且提高了该地区的知名度,让更多的投资者愿意出资,改善生态环境,无形中产生了品牌效应,增加了无形资产,为当地经济更好的发展提供条件。

(2)增加区域经济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在进行大数据分析后会对区域生态旅游的开发带来较为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根据权威媒体估算,在外国如果直接旅游的收入是1美元的话,那么就可以带动2.5美元的间接收入。我国的旅游产业如果能够有1美元的话,就可以带动GDP增长3.2美元。尤其是在条件落后的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帮助当地居民脱离贫困,走向致富的道路。如贵州镇宁黄果树、云南西双版纳、内蒙古呼伦贝尔这些地方在引入了大数据技术后,改变了相对落后的局面,发展生态旅游,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

(3)改善了区域产业结构,促进生态旅游地向开放型经济转化。旅游消费是生活质量较高的一种消费,这就要求旅游产品更迭的速度要比耐用型的消费品要快,相关企业要采用大数据这个精准的新技术手段找到旅游目标,这样才能够促使生态旅游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发生明显的转变,做出可行性调整,激发当地的经济活力,如果大数据应用的得当甚至可以把生态旅游旅游业可成为区域重要产业,支柱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向开放型转换。

3 生态旅游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大数据在生态旅游当中尤其是对当地旅游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

(1)过分依赖生态旅游业可能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主要通过门票收入、提供的商品与服务的价值以及组织与个人的捐赠等途径获得。但由于生态旅游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同时,生态旅游业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可利用资源有限,经济效益不显著。因此,如果仅仅是依托大数据分析对生态旅游地区经济发展是有限的。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复杂多变,导致生态旅游业自身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括敏感和脆弱方面,比如旅游当地出现政治波动、客源国政策波动等问题,会导致旅游业的萧条,使当地区域经济呈现出危机。甚至一蹶不振。而影响生态旅游经济效益发挥的因素包括区域旅游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规模、区域旅游资源特色特征与旅游活动类型、旅游投资规模等多种因素。

(2)生态旅游大量发展可能导致产业结构的不利改变。生态旅游大量发展以后,虽然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精确的找到什么时间有哪些人更愿意进行生态旅游,但是可能会因为旅游业量大后,收入高于其他一些行业收入,一些人放弃原从事的职业而改行从事旅游业,如弃农经旅,导致农副产品生产能力下降,而生态旅游发展对农副产品需求增多,导致农副产品价格上扬,并且生态旅游的经济收入在很多地方并没有注入到地区经济系统中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生态旅游者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于支付交通运输和其他旅行花费,而在目的地的消费很少。此外,由于大多数生态旅游区地理位置偏远,信息来源渠道少,接待设施不足,旅游人数少,生态旅游的乘数效应和就业效应较低。由于生态旅游者与当地社区居民之间的经济文化差异大,因而容易产生社会文化冲突。

(3)生态旅游业发展可能导致旅游地物价和地价上涨。生态旅游规模化的发展强大以后,会诱发一些产品需求的急增:比如说手工艺品,食品,土特产品,日用工业品等。提高了这些商品的边际利润,使一些物价上升的很快;并且,由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像度假村、宾馆、酒店、旅游的娱乐设施等等要占用一大批的土地,虽然看似增加了土地拥有者和建筑公司的收入,但当地居民不得不为自己的食品、日用品等及住房建造、购房、租房付出更多的开支,也易造成当地居民的不满。

4 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

大数据时代不仅仅是数据的简单堆积,而且旅游者的流动不单单是人群本身的流动,还带来了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同时对生态旅游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对发展生态旅游的地区来说,我们应该采取如下的策略:

(1)提高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培养相关人才。当地社区接待的自助游客或背包游客越多,其获得的旅游直接经济效益就越大。地方对生态旅游投资的规模越大,宣传促销力度越大,其所获得的旅游间接和诱导效应也就越大。很显然,提高生态旅游经济效益的根本不仅仅在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市场开发。在世界很多旅游目的地由于大众旅游业早已存在,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或增加游客们的停留时间,旅行商们往往以生态旅游作为宣传促销的手段,以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而在缺乏传统的吸引大众旅游者产品的地方,也可能因为缺少大众旅游产品竞争优势而采用生态或绿色产品的营销策略来发展地方旅游业。由此可见,在生态旅游原则的约束下,发展生态旅游的自然环境背景和模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既可以在未受人类干扰的地方发展小规模的生态旅游,也可以在恢复或修复后的生态环境中发展,关键是这种旅游方式必须是可持续的。

(2)进行示范引导,提升生态旅游地人民的素质。生态旅游者作为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使用对象和保护对象,当地居民通过生态旅游者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影响,不知不觉的改变生产、生活等方式,让这种生态旅游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当地区民自觉的接受,使他们从一种被动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保护,提升了当地居民文明素质,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3)改善生态旅游地政治环境,促进生态旅游地民族文化的发展。生态旅游往往是一种跨国界、跨地区的广泛人际交往活动。生态旅游的国际化方式向世界展示一个国家的友好和对外开放,旅游服务是一种面对面的服务,这种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形象,有利于扩大国际合作,同时努力改善自我的政治、政策环境,从而促进区域社会发展,是软实力的体现。生态旅游包括自然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两大部分。这就要求要充分的利用好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管理,比如说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中的一些民族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保护和发扬,在提高了民族文化知名度的同时又实现民族文化资源价值,促进了区域性的生态旅游民族文化发展。

5 结 论

总之,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在大数据时代,通过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合理配置,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为当地赚取更多外汇,为地方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增加地区经济的长期稳定性和多样性。通过提供本地的商品和服务,将生态旅游作为狩猎的替代方式,为环境资源保护提供动力,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发展,同时,也为地方传统经济模式的转型和政府对资源与环境管理做出贡献。当然生态旅游如果管理不当,也不可避免地会在资源环境的利用方面产生一定负面经济影响。所以对生态旅游的地区经济和非经济影响的再探析具有较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明庆忠,陈英,李庆雷.低碳旅游:旅游产业生态化的战略选择[J]. 人文地理,2010(5).

[2]王迎涛.乡村旅游循环经济运行模式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11(3).

[3]李永文.旅游经济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上一篇:新形势下地方电视台的网络融合之道 下一篇:家乡春酒醉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