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体验 倡导个性阅读

时间:2022-09-14 08:04:09

尊重学生体验 倡导个性阅读

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的感悟和知识建构过程,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主体阅读的感受和体验,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可是长期以来,教学过程中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近年来,我在实践新课标提出的“个性化阅读”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阅读内容选择的个性化

感情朗读是感悟语言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这样的朗读使学生有了自由的天空,真正实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阅读理解的程度不同,学生对文本的敏感、喜爱也不尽相同,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阅读的内容。在阅读时可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老师提出阅读要求:1、先把文章读通、读顺、读懂;2、再找感人的关键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理解。学生通过与文本交流,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读了出来。

二、阅读方法运用的个性化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让学生运用长期实践积淀下来的自认为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实现异曲同工的学习效果。如教学《平分生命》一文,学习课文描写哥哥要给妹妹输血时,我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阅读:喜欢朗读的学生美美地读一读,喜欢表演的学生动情地演一演,喜欢表述的学生充分地说一说……这样的教学立足于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虽然方法各异,但都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而且取得了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三、阅读感悟的个性化

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多角度、多层面的阅读,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感受。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让学生在了解本课大意、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品析重点词、体会词语的意思并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时,让学生动情、传情地朗读。如学生读“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就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抽出”的理解,说明树木长得很快的样子,新长出的嫩叶满眼葱绿。通过理解,加以想象,把重音落在“抽出”上,再读出惊喜的感觉,把自己的独特见解读出来,尊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充分读出了气氛、读出了感情,突出了个性化的阅读感悟。

四、阅读联想表达的个性化

语言文字能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这是语言特有的功能。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一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产生各种不同的带有个性化的联想,从而表达出来。例如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其中一句“三过家门而不入”,我有意问学生:大禹三过家门为什么不回家看看?学生有的说是大禹发誓“没有治好洪水,决不回家”;有的说是回家会只顾儿女情,忘了治水;有的说是大禹一心一意想把洪水治好,把自己个人的利益抛在了一边……我让学生分别把自己所说的加以想象来讲述一个故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不囿于“标准答案”,鼓励学生以通顺的语句说出自己的观点及依据,不束缚其个性与灵性。适当的想像表述,学生精神愉悦振奋,能使他们所积累的词语在运用中增值,生成新的言语和新的思想,且每一种话语、每一种语体风格、每一个发展的背后都蕴藏着典型、独特的言语与活生生的个性。

五、阅读评价的个性化

缺少个性化评价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不完整的,文本阅读无定势,也无“惟一答案”,人人有个性化见解,人人读“自己”的文本,正是个性化阅读教学所追求的。但在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理解、尊重个性化体验的同时,不应忽视文本的意义、构思和教学的价值取向,防止从一个极端――统一、模式化的理解走向另一个极端――涣散、混乱,与文章完全背离。如学习《荔枝》一文,当学生谈到每次“我”买回荔枝,母亲总是挑最大的给“我”吃时,一学生马上站起来反驳:“母亲这么做是不对的!”这一反驳很使我吃惊,但我一想,面对如今的学生,这个问题很值得探究,于是顺势发问:“母亲这样做对吗?”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回答源自不同的生活经验,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色彩――学生1:“母亲这样爱孩子是理所应当的。”学生2:“母亲太溺爱孩子了。”学生3:“母亲真是太伟大了!”学生4:“母亲的爱令我感动。”……学生3和学生4的观点虽不同,但都切中了文本的意义和教学的价值取向,可谓“标准化”基础上的“个性化”;学生1和学生2的见解虽有个性,但显然偏离价值取向。针对学生的偏颇,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的有关段落,细细体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最后学生都能体会到母亲对作者深深的爱,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了。总之,尊重学生个性的阅读教学能让学生从“小课本”和“小课堂”中走出来,让学生在广阔的情境中,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学习语文,让言语和精神同构,以驱动学生一颗颗灵动的心,诱发他们飞扬智慧的语言,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往环境,构建了学生具体、真实的体验平台,能让学生亲历阅读的全过程,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世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上一篇:高效课堂下初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下一篇:老师应该是个好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