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勘察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14 07:13:23

岩土勘察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岩土勘察是工程施工建设的准备阶段,其为施工建设提供勘察数据支持,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影响,造成岩土勘察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工程建设的持续化进行,因此,必须以相关性措施进行解决。关键词:岩土勘察;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岩土勘探是实现工程建设的基础,其为地基处理和施工提供详细的信息和数据依据,但是,由于岩土勘察作用对象为地下岩石体,岩石体性质不一、质性不均、受压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加之现代岩土勘察技术、人员、标准等相关性保障的缺失,使得岩土勘察中往往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程施工的正常性,因此,必须对其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关键性问题解决,以实现岩土勘察的作用性。

一、岩土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基础性准备不足

岩土勘察的时间性较短,且任务繁重,因此做好事前准备则是实现勘察质量的关键,但是,由于勘察计划不足,往往会造成事后施工信息支持力度不足,进而发生重新勘察现象,进而造成大量的经济性、技术性等损失,其具体表现在:资料完整性不足,由于不重视岩土勘察对施工的影响,往往将目光集中在施工过程,而造成任务不明、资料不全,这就造成勘察工作时间浪费,也进而影响了施工进程;由于基础性的数据准备不足,造成对拟建工程的结构缺乏相应分析,不能确定地面整体性高度、界面划分不确定、沿途参数不详等问题的出现,进而造成施工中要重新勘察,这就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再次投入,因此,在勘查中,一定要对关键性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如电阻率测量、地下水的透支性、基坑护坡等,促使勘察结果与施工设计要求相一致,进而保证施工质量有效实现。

2、标准化操作缺失

在勘察过程中,由于操作者的不规范操作,往往会出现勘察数据真实性不强,准确度不高的现象,这就为后期施工带来危机,尤其在勘察报告的填写上,其内容不完整,形式不规范,有些编写人员处于简单化操作,对很多问题缺乏详尽叙述,只对勘察结果进行阐述,或是根据现场人员进行描述,并没有深入调查就进行记录,而忽视了勘察建议以及具体问题的分析,这就造成到了数据结果的支持力不足。

3、忽视环境性影响

岩土勘察环境具有野外、室内、地下洞室等,在勘察中,不同的环境要求具备不同的技术性和条件性支持,但是,在各种环境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一,野外勘察中,其基础性的准备工作不足,正如第一点所述;勘探人员的质量性和技能性无法保障,由于野外勘察需要综合性技能的支持,但是,勘探者综合能力缺乏,勘察目的不明,而技术性的支持不足,这就造成实际性勘察受限;以往外编录不详细,野外地层划分不明。在较大的工程中往往采用多钻机作业形式,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而在作业中,各个部门往往各行其是,缺乏相互间的沟通,这就造成野外资料分层、定性等难度提升,进而影响了后期的室内勘察。其二,室内勘察质量性不高。室内勘察是在野外勘察后进行的,其需要在实验室内完成,其工作环境较为稳定,在其工作中,要求试验操作者必须具备过硬的知识和技能支持,具备相关的统计知识,专业知识等,但是,由于素质性、技能性的缺失,使得室内勘察数据容易出现错误。

二、提升岩土勘察效能的措施

1、强化机制性保障

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不规范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虽然国家具备相应的收费标准、规范要求,但是,仍旧不能起到规范大市场的作用,造成勘察单位相互压价、中标标准降低等,进而造成勘察成本的投入降低,进而影响了勘察质量的实现,因此在市场环境下,必须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实行工程师勘察岗位制度,并根据技术的提升进行从业资格证书的更新和年审等,以提升勘察者技术,并促使其进行规范化操作。另一方面,加强全责制度,明晰勘察岗位、人员的职能与责任,并实行权责统一,这不仅利于实现对勘测单位的行为规范,而且利于提升勘察者的责任性,进而保证勘察质量的提升。

2、加强管理监督

管理监督是实现勘察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我国岩土勘察监督管理中,政府部门长期掌握着此项权利,但是,由于实施基层行的缺失,造成实际监督力度不足,如在勘察合同、勘察报告上存在越级现象或是无组织监督现象,这就造成勘察报告质量不高等,因此,要强化监督环节。其一,建立健全基层行监督部门与制度,将一定的监督权力下放,并进行权责定位,以实现基层监督力度的强化,并进行勘察技术人员、监督技术人员配置,实现现场的指导性作用,进而刺激勘察结果准确性提升。其二,加强报告审查,由于报告内容详尽性不足、信息完善度不足等,对后期施工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必须进行报告规范性和完整性审查,要求报告不仅仅涉及到勘察结果,而且要对问题、关键数据进行原因分析和定位,并要求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3、提升人员素质

专业性的勘察人员较少仍旧是抑制现代岩土勘察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以有效手段提升勘探者的素质。其一,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针对于在岗人员对其进行探测制度、行为规范、技术标准、专业技能等相关性的培训,促使其对岩土勘察手段和理论进行全面化掌握;对其技术知识进行时代化更新,充分实现知识结构之调整,使勘察人员素质满足现代工程勘察之要求。如在现代勘察技术标准提升的要求下,技术交底的方法与标准必须达到标准化的要求,以做好基础性的技术交底工作。其二,强化资格认证,通过上岗资格证、证书核查、证书年审等方式,促使勘察员持证上岗,并进行证书更新,以有效实现勘察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其三,以奖惩与责任制进行技能提升与规范行为,以相关性的规章制度对员工的操作进行认定,并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方式,促使勘察者提升自己的工作积极性,进行实现规范化操作,并以绩效考核方式,将勘察者的行为态度、从业精神、职业道德、勘察成绩等进行综合性评价,以刺激勘察者实现全面化的发展,遵循相关的从业制度等。

4、进行因地制宜

由于勘察环境具有多样性,地质环境复杂,地质力学多变等,在岩土勘察中必须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进行多样勘察技术和手段的运用。其一,充分依据国家规定的规范和规程,由于国家规范等具有普遍性指导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要在其范围内实现,这利于保障基本性操作与勘查结果的实现。其二,对实际勘查环境进行全面化分析,并采用相关性的技术,如岩土工程中,有的地域地基承载能力较高、有的则就较低,这就要求采用多种承载力标准进行勘测作业,以保证具体性勘测结果的实现。其三,进行技术性选择和更新。在勘察中,要采用先进现代技术,如采用计算机技术、CAD制图技术等,以实现技术的支持作用,从而提升勘察效率,提升勘察结果准确性。

总结:

由于岩土勘察对象是地下岩石,其具有质性不均、受压复杂等特点,使得岩土勘察难度提升,而岩土勘察是进行工程施工的基础保障,因此,必须强化岩土勘察的各个环节和方位,以人员素质提升、因地制宜、制度保障、监督管理等方式,来提升岩土勘察的规范性和质量性,进而实现工程施工效益。

参考文献:

[1]宋双贝;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4)

[2]白林科;根据标准贯入试验确定安康城区粉土承载力标准值的方法探讨[J];安康学院学报;2011,(01)

[3]张磊;铁路路基岩溶稳定性的分析与评价[J];广东建材;2010,(11)

[4]谢林冲;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

[5]王晓伟;赵志强;杨苏楠;;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案[J];科技创新导报;2009,(05)

上一篇:大跨度拱桥钢箱梁制造线形的研究 下一篇:简述空气密封型艉轴密封装置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