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龟八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0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14 07:05:28

灵龟八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00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血管神经性头痛;灵龟八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3-0045-02

灵龟八法是运用九宫八卦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的运行规律采取按时选穴与奇经相通的八个经穴治疗的一种方法。笔者采用此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00例,取得一定疗效,同时与对照组观察对比,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化原则,将196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81岁;病程最短1d,最长30a。对照组96例,其发病年龄、病程及临床体征与治疗组基本相同,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1]血管神经性头痛的诊断标准。(1)头痛部位多在头部一侧额颞、前额、巅顶,或左或右辗转发作,或呈全头痛。头痛的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或头痛如裂。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也有持续数周者;(2)隐匿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

1.3排除标准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采用灵龟八法治疗,取穴,按患者就诊时间推算当开何穴,并根据经络辨证配以1~2个局部经穴。主穴位:①照海、列缺;②外关、临泣;③申脉、后溪。每次取1组穴。配穴:风池、太阳、攒竹、四神聪、颔厌、曲鬓、悬颅、角孙(每次2穴)。10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相隔3d。

2.2对照组治疗采用辨证论治,取穴:按照《针灸学》里的常规治疗,进行补虚泻实,对症针刺。

2组治疗1~3个疗程统计疗效。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199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1]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评定标准。

3.1.1计分着重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同时观察伴随症状及血小板聚集的变化。(1)头痛发作次数:以月计算,每月发作5次以上6分,3~4次4分,2次以下2分;(2)头痛程度:发作时须卧床休息为6分,发作时影响工作为4分,发作时不影响工作为2分;(3)头痛持续时间:持续2d以上6分,持续12h至2d4分,小于12h2分;(4)伴随症状: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三项或以上3分,二项2分,一项1分;(5)血小板聚集率检查:聚集率升高40%以上3分,20%以上2分,升高超过正常不足20%1分。

3.1.2综合评分(1)严重头痛:积分19分或以上。(2)中度头痛:积分14分或以上。(3)轻度头痛:积分8分或以上。

3.1.3疗效评定起点不能低于8分,疗程不能短于1个月。控制:头痛消失,半年以上未见复发;显效:治疗后积分减少50%以上;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25%~50%以上;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20%以下。

3.2治疗结果见表1、2。

4典型病例

普某,女,30岁,教师,于2010年2月4日初诊。主诉左侧偏头痛5a。

患者于2005年因思虑劳累过度出现左侧偏头痛,以后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则疼痛发作,近日头痛发作频繁,左侧头部抽掣疼痛,且有筋脉跳动感,以颞部连及耳后尤甚,时有恶心欲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中医辨证:邪塞少阳,脉络痹阻。西医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治疗:患者于2010年2月4日16时就诊,按灵龟八法推算,当是丙辰申时应开:临泣、外关,并按辨证配取左风池、颔厌透曲鬓,留针20min,起针后患者渐感头痛减轻。2月5日早上10∶15就诊,当已时,丁已日,开穴为:外关、临泣、配左风池、悬颅透角孙,起针后,头痛基本消失,嘱患者继续坚持治疗以巩固疗效,共针10次。头痛痊愈,半年后随访头痛未见复发。

5讨论

灵龟八法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采用八卦学说结合中医理论而产生的有关八个穴位,提示了奇经八脉的气血循环盛衰和穴位开阖的规律,应用于临床,尤其在祛病镇痛方面有独特的功能。

《针灸大全》曰:“灵龟八法,用之得时,无不捷效”。通过对10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的应用治疗,笔者深刻体会到灵龟八法比普通针刺组优越。但宜掌握时机,辨证施治,适当补泻。《灵枢・卫气行》所说:“谨侯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侯者,百病不治。故曰:“刺实者,刺其来也;刺虚者,刺其去也;此言气存亡时,以侯虚实而刺之。是谓逢时”。根据辨证,若当开穴与疾病的反应不相适应,可另择最佳时机进行针刺治疗。

运用灵龟八法应以经络辨证为主要辨证方法,并注重运用奇经理论,奇经八脉有统率和调整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列缺任脉,照海通阴脉;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脉;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脉;公孙透冲脉,内关透阴维脉,八脉交会穴在应用时分4组,各有一定的主治范围。如:列缺与照海相结合用于肺系、咽喉、胸膈等疾,临泣与外关相结合用于目脱眦痛、耳后、颈项、肩等疾;后溪与申脉相结合,用于目内眦痛、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等疾;公孙、内关相结合用于心、胸、胃等疾;鉴于此次讨论的是运用灵龟八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依据经络辨证,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或患者病情变化,临床上我灵活运用灵龟八法的配穴原则,所观察病例根据取穴最佳时机,避免取用公孙、内关相结合的这组穴位;取其灵龟八法配穴4组中的上述2组,通过临床观察运用,疗效显著,在临床中此取穴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怡.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99.

上一篇:固金膏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45例临床...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研究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