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历史常识错误叫“穿越”

时间:2022-09-14 06:39:17

有一种历史常识错误叫“穿越”

新版《水浒传》正在安徽、东方、天津、山东四大卫视上热播,尽管逃过了被“全盘否定”的命运,刚开播便出现的历史常识错误却让新《水浒》雷翻观众。“当看到那一片金灿灿的玉米地时,哥乐了!”天涯论坛上有网友这样说。

(《南方日报》8月8日)

有一种历史常识错误叫“穿越”。玉米在明朝才引入中国,宋人宋江如何与公孙胜在玉米地里“斗法”?难怪有网友讽刺说:“如果不看剧名,还以为在看《李自成》呢。”不仅新《水浒》,“穿越”已经成为不少历史影视剧的“硬伤”,一抓一大把。比如,电影《关云长》中,曹操请关羽做家乡菜,关羽竟将胡萝卜搬上了桌,而胡萝卜在13世纪才从伊朗引入中国……

历史常识错误不断,不少人认为不妨一笑了之,毕竟影视剧就是娱乐大家而已,再说影视剧又不是历史,也不是纪录片,不必吹毛求疵。这看似有理,实则不通。不断出现历史错误,起码是对观众的不尊重,而且还容易误导公众。

历史常识错误不断,原因究竟在哪?窃以为这是快餐时代的一个附属物,当我们指责建筑快餐化、食品快餐化时,殊不知精神产品领域的快餐化不遑多让,每年出版的垃圾读物有多少,委实难以统计。这些粗制滥造的作品错别字多、错误常识多,有的时候连工具书也错误不断,因此影视剧粗制滥造并不让人错愕。

当前,影视剧制作存在两大失衡或误区:一是演员片酬极高,占影视剧投资的大头,当钱都投向了演员,影视剧的制作难免泥沙俱下;二是投资方舍得做宣传,而不愿投入资金做精品。这两大失衡直接导致影视剧质量没有保证。其实,如果多聘请一些专业的文史人员,像宋朝出现玉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穿越到刘备口中这样的低级错误,就不可能出现。只想早日杀青,大力宣传,然后卖掉片子,赚快钱,不出现历史知识错误才怪。

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电影产量由2003年的100部以下,上升到2010年的526部,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2010年全年共生产电视剧436部、14685集,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试问,这些影视剧有多少精品,又有多少粗制滥造?有多少面世,又有多少终老于蒙尘的仓库里?

诗人惠特曼说:“惟其存在伟大的读者,方能产生伟大的诗人。”同样的道理是,惟其存在伟大的观众,方能产生伟大的影视剧。如今人人都有遥控器、人人都有麦克风,当观众对那些粗制滥造的影视剧说不,果断用遥控器投票时,影视剧精品也许才能多一些。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1年8月10日,有删减)

阅读练习:

1.文章开篇引用《南方日报》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文中“穿越”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引用惠特曼的话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供稿/山东 周晓瑜)

(参考答案见本期)

《又见槐花开》

1.大人、孩子都沉醉在这浓浓的香气中,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

2.童年的记忆总是那

么历久弥新,长大之后回想起来时是那么的亲切。

3.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主题。

《有一种历史常识错误叫“穿越”》

1.引出本文议论的话题。

2.把不同时期的历史

人物与事件错误地搬到另一时期。

3.这句话的意思是鉴

赏能力高的读者或观众,对低下粗糙作品的批评或抵制,能够促使作者精益求精,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作者在此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倡导观众自觉抵制那些粗制滥造的影视剧,促使影视工作者创作出影视剧精品。

上一篇:牵牛花的信仰 下一篇:有一只蚂蚁攀上世界屋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