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结核性胸膜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新探索

时间:2022-09-14 06:25:47

非典型结核性胸膜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新探索

1病例摘录

1.1马××,男,1963年出生,回族,广河县城关镇火红村人,1998年6月25日就诊,主诉发热、咳嗽、胸痛。半年来曾先后在私人诊所、县医院,以感冒、气管炎进行过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昨夜,出现高烧、剧烈咳嗽、胸闷气短、不能平卧。25日晨觉乏力、头晕,咳嗽、胸痛未减。拍片显示左肺中下野致密阴影,右肺肋隔角模糊,初步印象:左侧胸腔积液;肺炎。结合既往病有咳嗽、乏力、食少、夜间多汗等情况,高度怀疑为结核性胸膜炎。进行痰涂片检查,检出结核菌,确诊。急给予抗感、抗痨治疗,处方:①5%GS250ml+PN800万(皮试阴性后);②0.9%NS250ml+鱼腥草注注射液30ml; ③0.9%NS250ml+I NH0.6+VB60.3 g;④sm0.75 g(皮试阴性后)肌注,隔日一次。26日体温稍降,咳嗽、胸痛胸闷未减。行胸穿抽液约800ml,胸水呈黄绿色,后注入sm1.0g。继续抗感染、抗痨治疗。当日晚患者咳嗽、胸痛、气短症状缓解,亦能平卧。隔日胸穿抽液约600ml,盐水冲洗胸腔注入sm1.0g+地米10mg。一周后患者出院,开始进行中药(见后中医辨证恢复期治疗)为主抗痨药物为辅的治疗。7月15日拍片复查,双肺致密阴影及胸水消失,患者惊喜万分,几至欢跳,吾等惊讶不已。

1.2陈××,女,1967出生,东乡族,东乡县赵家乡人。病史回顾:1999年12月下旬发病,初起乏力,全身疼痛,自购感药冒、止痛药服用,稍有好转。后三、四个月来或乏力或全身疼痛,时重时轻。7月4日在田间劳作后觉胸痛难耐,至夜间出现咳嗽、高烧。5日急到当地卫生院治疗,以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一周,胸痛稍减,咳嗽、乏力未减,带药(不详)回家,病情时有反复。8月15日回娘家途中遭遇雨淋,致咳嗽,胸痛加剧,至夜不能平卧。2000年8月20日至我处治疗。查T:39.5℃,面红,呼吸粗重,咳嗽扪胸,痰少,咽干,舌淡红,苔黄,脉滑数.拍片显示双肺积液,双肺弥漫性阴影,痰检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予抗感、抗痨治疗,处方同上。由于胸水量大,行胸穿抽液600 ml ,盐水冲洗胸腔注入sm1.0g+地米10mg。并配以中药麻杏石甘汤治疗,每日2次,200 ml /次。三天后,体温正常,咳嗽、胸痛减轻,唯觉乏力,不欲食。带中药十付,为香砂六君子汤合生脉散方,及WTO抗痨强化期药出院 。9月10日拍片复查,双肺未见异常阴影,胸水消失,患者欢悦无比,吾等奇之。

1.3马××,男,1991年出生,东乡族,水泉乡草滩村人。2007年7月15日打蓝球过程中出现上腹痛,休息后未缓解,急来我处就治。既往情况追述,半年前曾患感冒,出现咳嗽,发热,身痛等症状,按感冒治疗后咳嗽、发热等症状消失,唯觉全身无力,上腹部不适。半年来上腹痛时常发作,按胃炎治疗,时轻时重。查T:37.5℃,上腹肌紧张拒按,胸式呼吸受限,双肺呼吸音弱,上野闻及湿罗音,双肺叩呈浊音,余(-)。拍片提示,双肺云片状致密阴影,双肺肋隔角消失,诊断为胸膜炎,根据既往病史,高度怀疑结核性胸膜炎,经痰检检出结核菌,确诊。由于患者恐惧不接受胸穿排水方案,给予保守治疗,处方如下:①5%GS250 ml+PN800万(皮试阴性后)+小壶地米15 mg(以后每日减量,防止反跳);②0.9%NS250 ml+清开灵30 ml;③左氧氟沙星0.2 g;④50%GS40 ml+速尿40 mg静推;⑤0.9%NS250 ml+INH0.6+VB60.3 g; ⑥sm0. 5 g(皮试阴性后)肌注,隔日一次。不料静滴至五组余10 ml时,患者小便后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双腿发擅发软等虚脱之象,查BP70/50mmHg,心率120次/分,急给予肾上腺素0.5mg,上臂三角肌皮内注射,并加滴10%GS250 ml+ KCI 0.3g +ATP40mg+COA200U+肌苷200 mg,立即口服研末金匮肾气丸20g(加盐5 g热开水200 ml冲服)。30分钟后,患者全身发抖、面色苍白症状缓解,大汗亦渐止,测血压恢复至110/80 mmHg。分析原因,一是速尿用量过大。二是患者憋尿时长,突然大量排尿而至尿厥。三是液体反应。反复询问患者既往无液体反应及尿厥尿晕现象。思忖再三,以第二种可能性最大。患者输液结束至次日,再无大汗等虚脱之象出现,自觉呼吸顺畅,上腹痛减轻。为避免可能出现虚脱症象,后用药速尿静推量减半,加滴10%GS250 ml+ KCI0.3g+ATP40mg +COA200U+肌苷200 mg,并嘱患者无需憋尿,有尿意随时排出。治疗五天,患者再未出现虚脱之象,呼吸困难、上腹痛等症状消失,唯觉身困乏力,口淡,无食欲。停静脉用药,改以中药为主(香砂六君丸加生脉散方),西药抗痨药为辅,带药回家治疗。8月3日拍片,双肺仅见纹理粗乱,余未见异常。病人亦觉身体无恙,吾观之心喜。

1.4胡××,男,汉族,1986年出生,广河县买家巷镇曾家村人,2008年2月初发病,初觉发热、头痛,后渐至咳嗽,全身疼痛。按感冒治疗,发热、头痛等症缓解,仅余干咳,以晨起、夜间为甚。2008年5月,新婚后不久,出现咳喘、多汗、头痛、腰痛等症,在县医院治疗多日,效果不佳。展转多家医院,病情不清。6月20日夜行房后觉胸闷不舒,至夜色觉胸胀难耐,服平喘、止痛药后稍安,次日晨起觉胸闷之症消失,只觉混身无力,未就诊。7月1日受凉后出现胸痛、发热。县医院拍片发现胸腔积水,急来我处求治。查双肺呼吸音弱,叩呈浊音。面色苍白,精神差,舌淡苔黄腻,脉细滑。痰检发现结核菌,结合病史,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胸水量大),决定进行胸穿抽液,患者拒绝,要求保守治疗。用3病例最初方案治疗,出现与3病例一样情况,病人大量小便后,出现不能站立,全身发抖,面如纸白,汗出湿衣,几至昏厥。急采取与3病例救治之法。一小时后,上述之症缓解,吾等惊恐之心乃去。努力思之,二人用药相似,结果出现情况一致,救治方法一模一样,恐是尿厥无疑,为保险起,用药同3例后方,速尿减半,有尿即解。用药七天,胸痛、多汗、头痛、等症消失,只余微喘及腰痛,虚脱症亦未出现。停静脉用药,以中药肾气丸研末20g盐煎服,日3次,至喘止停药,抗痨药亦服用之。9月初拍片,胸水尽失,症状全无,患者笑逐颜开,我等亦击掌相庆。

上二例治疗经过之险,至今思之,亦觉心旌神摇。而病者病情恢复之快,至今想起,亦感兴奋和快慰。

1.5马××,女,48岁,回族,祁家集镇景家村人。2008年患病,多处治疗效果不明显,后经临夏州人民医院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双肺积水,需住院胸穿排水治疗,患者拒绝。2009年4月10日来我处治疗,治疗方案同上二例后方,即①5%GS250 ml+PN800万(皮试阴性后)+小壶加地米15mg(为防反跳,逐日减量);②0.9%NS250ml+清开灵30ml;③左氧氟沙星0.2 g;④50%GS40 ml+速尿10mg静推;⑤0.9%NS250ml+INH0.6+VB 60.3 g; ⑥sm0.5g(皮试阴性后)肌注,隔日一次;⑦10%GS250 ml+ KCI0.3g+ATP40mg+COA200U+肌苷200mg,只速尿用量变为10 mg,余治法相同,医嘱相同,有尿即解。10日后停静脉药,中医辨证患者为脾肾两虚型,配以中药香砂六君丸合肾气丸研末煎服,日3次,抗痨药半量与中药错开服用。中西配合用药20日后拍片,双肺胸水消失,患者惊喜万分,连连感谢不已,我等笑而辞谢。

上述五例患者,至今,经多次随访,无一例复发,且少有感冒,吾等听之欣慰不已。

2结核性胸膜炎的中医辨证施治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以西医拍片、痰检、PPD试验见长。中医中感冒、咳嗽、风温、喘哮证、胸痹、悬饮等证中均可见其症状。然单一西药治疗,疗程长,对胃肠道、肝肾刺激性逐渐明显,大部分病例主要症状缓解后,由于害怕胃肠道刺激和对肝肾的损害,持续服药基本上自行中止,留有复发、加重或成为难治型结核病的隐患。在冒雨涉水、感冒劳累、七情扰动或行房频繁后,极易引发加重。传统医学在此病的诊断治疗上有着先天上的优势。上千年的探索与传承,对此病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与现代先进科技的结合,使对肺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又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西医诊断技术先进,中医辨证论治全面,两者结合,相得益彰。中药对胃肠肝肾的保护作用历来受到广大医者的普遍认同和追捧,且深受广大患者喜爱,亦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我们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不断探索中,逐渐认识到,早期西药诊断,抗感染、抗痨,乃至胸穿的治疗非常重要,而中后期中医证施治的重要性亦不容忽视,或起到了事倍功半效果。而两者结合,互补互用,对缓解病情,减轻毒副作用,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近十年的对本病的治疗探索中,我结合治疗实际,将结核性胸膜炎按中医理论分为三期分型进行治疗。

2.1初期以实为多,外感常见,西医之胸水未成阶段。

若症见咳嗽日久,痰多色白,胸闷胸痛,头痛身痛,形寒肢冷,恶寒无汗或少汗,舌淡苔薄,脉浮紧。此系寒邪客肺,肺气失宣,致水湿停肺,成痰成饮。治宜温肺化痰(饮),解表散寒。方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麻黄9g,桂枝9g,半夏9g,生姜9g,细辛6g,白芍9g,甘草6g。头痛胸痛身痛甚者,加荆芥10g、羌活15g、防风15g。咳嗽剧烈、入夜犹甚者,加桔梗9g、南星6g、瓜蒌30g、前胡6g、紫苑9g。

若症见咳嗽时长,咽干红肿,胸痛气喘,身疼乏力,体热喜冷,恶热汗出不解,舌红苔黄,脉浮数。此乃温邪犯肺,肺卫失调,致化火壅肺,咳喘胸痛,极易消灼阴液,或致痰成痈。治宜清解肺热,辛凉解表。用银翘散加减治疗,双花10g,连翘10g,荆芥6g,薄荷6g,石膏10g,竹叶6g,淡豆豉6g,牛子6g,桔梗6g,生草6g。热重成痈者,麻杏石甘汤加苇茎汤治疗,麻黄6g,杏仁9g,石膏15g,炙草6g,苇茎10 g,薏仁g 9 g,桃仁9 g,冬瓜仁9 g。

2.2中期为邪盛正未虚,正邪相争,邪已入里,胸水形成阶段。

若症见胸胁疼痛,咳喘加重,胸膺胀满,气息短促,不能平卧,或偏卧一侧,舌苔白,脉沉弦。此为水饮停于胸胁。治宜攻逐水饮,方用十枣汤。大枣10枚,芫花6g,甘遂6g,大戟6g。若胸水已成,仍兼有表证者,当解表,用初期治疗方法,待表解后再攻逐水饮。表未解而逐水,恐有引邪入里之虞!

2.3后期,也可称恢复期。多见于胸穿抽水后,或经强化期抗痨后,胸水量少,邪去正虚之阶段。

若症见咳嗽少气,痰多难出,面色苍黄,食少纳呆,乏力,胸胁隐痛,舌淡少苔,脉细弱。此为肺气虚损,脾胃虚弱。当健脾益气,补肺化痰。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生脉散治疗,砂仁9 g,香附6 g,陈皮6 g,半夏9 g,云苓12 g,白术12 g,党参12 g,甘草6 g,麦冬9 g,五味子9 g。

若症见咳嗽气喘,气短息促,胸胁不舒,动则犹甚,冷汗自出,或汗出如油,形寒肢冷,腰背酸痛,舌淡,脉沉细。此系肺病及久,损伤肾气,而致肾虚。宜当补肾纳气,用金匮肾气丸,20g研末加盐5g煎汤200ml服之,每日二次。此法,肾阳不足者可常用之。

3中西结合治疗分析

以上5例病例,结核性胸膜炎症状不典型。从发病到确诊,最长8个月,最短近3个月,平均5个半月。确诊后中西医结合治疗平均18.5天,胸水、肺部阴影消失,咳嗽、胸痛等主要症状完全消失,达到临床痊愈标准,与单纯西药或中药抗痨治疗相比,病程明显缩短。

一、二病例,病情急重,胸水量大,此时邪盛正未衰,急则治其标,攻逐水邪为主。行胸穿逐水,起到了迅速缓解病情作用。抗感染,抗痨,是驱邪,消除主因。胸穿抽液是对病理产物的消除手段。中医辩证施药是对全身机能调整与维护。通过上述理论的指导,经过实践,二病例短期内达到了临床痊愈的标准,取得了新技术探索阶段的初步胜利。

三四例用利尿剂,是不得胸穿逐水的变通运用(中医辩证思想的延展性探索,西医既往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中,很少用或不用),是对新技术的补充手段之一。而三、四例病例突然情况的出现,是对新方法的严峻考验。通过理清思路,仔细分析,谨慎处置,险情最终得以解除,并获得了宝贵经验。这既是警钟又是鞭策,为今后之探索提供了可以借鉴和指导的案例。补充能量、补钾,是防止胸穿逐水及利尿导致体内能量、电解质失衡。又是对新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至第五例,新法依次运用,得到验证,疗效肯定,唯缺实验数据支持。

传统医学理论中“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在本病治疗中体现尤为突出。

急则治标,胸穿运用。

缓则治本,香砂六君、生脉散、肾气丸之用也。

肺实邪盛,胸水为祸,则泻其子,利尿逐水,利尿剂新用。

脾为肺母,健益脾气,六君之用哉。

以历时十年,由初试新法,效果满意,信心倍增。到小受挫折,几至放弃。而最终的胜利,还要靠全程中医辩证体系理论的指导,还要靠不断的探索、实践,还要靠更多病例的直接参与和检验。

相信,随着治愈病例的不断增多,此项新技术也将日见渐成熟。

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得到令人信服的实验数据的时刻一定会到来!

更相信,最终我们一定会成功,此项新法将得到推广。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浅谈医院中药饮片的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