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土地整理融资方式的选择与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14 06:04:34

当前我国土地整理融资方式的选择与应用研究

[摘要]我国的土地整理是一项高投入的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基础设施建设。本文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对我国土地整理融资方式的选择和应用作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土地整理融资方式的发展带来一定启示作用。

[关键词]土地整理财政融资市场融资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216-01

一、我国土地整理的财政融资

对于主要依靠财政来融资的公共物品类型的土地整理,其资金缺口必然在不断地扩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为此,我们认为应该通过以下方式来筹集土地整理资金。

(一)继续完善土地税费体系并加大征收力度,来筹集土地整理资金。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土地,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土地整理的法规和政策,所有这些,为国家财政筹集土地整理资金提供了法律保障。现在的关键是:一是要继续完善土地税费体系,凡是与土地有关的税费都要列项征缴,不得遗漏;二是要加大征收的力度,规范地方政府随意减免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行为;三是坚持土地整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和挤占。

(二)利用资本市场为国家财政融资,来筹集土地整理资金。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已进入了这样一个阶段:大部分加工产品相对过剩,而公共物品类型的土地整理却仍较为短缺。因此,加工工业的边际产品相对较低,而土地整理的边际产品相对较高,国有资产未能实现最优配置。现在,若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改组,既可以盘活部分国有资产,又可以解决部分公共物品类型土地整理的资金短缺问题。

二、我国土地整理的政策性融资

土地整理政策性金融是一种介于财政与金融之间的特殊金融机构,通过借用部分财政资金和其他政策手段支持,获得大量长期可靠的低成本的资金,并以这些较少的资金带动和引导大量的社会资金,完成单靠财政本身难以完成的社会经济目标。

(一)土地整理政策性金融的资金来源。建议应对我国土地整理政策性金融的融资结构加以调整。在保持财政支持的应有力度的同时,逐步为土地整理政策性金融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扩大市场化筹资的比重。其主要内容有:

1.将邮政储蓄、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养老基金等资金转变为土地籍理政策性资金来源,加大它们对土地整理金融债券的认购量。

2.积极利用国内外金融市场筹集资金。一方面可大量借款,另一方面可大量发行土地整理金融债券。

3.积极利用出口信贷,为土地松理融资。出口信贷由于具有贷款期限短、利率相对优惠、具有政府担保、贷款覆盖面宽等优点,应逐步成为土地整理项目吸引外资的重要形式之一。

(二)土地整理政策性金融的资金运用与管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繁重的国家来说,政策性金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重要作用。就土地整理融资而言,当前应加快培育我国土地整理政策性金融体系,努力完善土地整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具体为:

1.尽快出台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土地整理政策性金融的法律地位。立法的滞后,不利于土地整理政策性金融经营机制的完善,也不利于为土地整理政策性金融的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理顺土地整理政策性金融的业务监管体制。当前,我国政策性银行在业务管理上被划归到中央银行,因此中央银行实际上承担了最后借款人的角色。土地整理政策性金融移交财政部或国土资源部来管理,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3.建立和完善比商业银行更为可靠的、有政策手段支持的土地整理政策性金融贷款回收安全保障体系,以及具有威慑力的贷款逾期制裁制度。同时,土地整理政策性金融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政策性特点,通过构筑以政策支持为背景的贷款回收保障体系,来规避和减少风险。

三、我国土地整理的市场融资

在我国的融资体制改革中,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应并行发展,在市场中自然定位,形成融资体制中的两种主体融资方式,进而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整理的市场融资机制。

(一)间接融资:居民储蓄用于土地整理的长期投资

随着我国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居民储蓄存款用于土地整理长期投资是完全可行的,将居民储蓄存款用于土地整理长期投资,应注意以下几点:

1.深化国有专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确立银行法人地位。现在,先以部分发达省市的分行为单位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改造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银行,塑造多元化的产权主体,在取得一些经验之后,再向全国推广。

2.促进非国有银行的发展,扩大它们的市场占有率。非国有银行由于产权明晰,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基本上按市场机制进行金融交易,因而以它们为中介的储蓄投资转化效率比国有银行高得多,这从非国有银行较低的不良资产率这个侧面可以得到一定的反映。

3.促进土地整理企业制度改革。可以说,如果不能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微观企业改革,那么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就将失去其坚实的微观基础,因而将难以收到实质性的效果。此外,我国还可以积极利用国外贷款融资进行土地整理。

总之,将居民储蓄存款用于土地整理长期投资,在实践中还必须建立新型高效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

(二)直接融资:债券、股票、产业投资基金

1.债券市场融资。目前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即使有点宽余资金,也主要着眼于所需资金较少的短期收益项目。因此开辟地方政府举债这一融资渠道,对于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地整理融资也可以发行企业债券。所谓土地整理企业债券主要是指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且筹集资金用于土地整理的有价证券。

2.股票市场融资。利用股票市场,土地整理企业可以筹集到更稳定、更长期的建设资金,可以减轻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期的债务本息负担,因此,对现有的土地整理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要积极进行产权改革,在组建股份制公司同时,选择一些预期经济效益较好、有发展前途的土地整理项目,按国际惯例组建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高起点、高要求,直接迈上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轨道,进行市场经营。

3.产业投资基金。今后,我们必须在利用已有债券、股票等融资方式的同时,积极尝试一些新的融资工具,这其中,利用融资租赁、产业投资基金、土地基金、BOT融资、PPP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来为土地整理融资便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新型融资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明,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模式初探,商业时代,2004,3.

[2]鲍海君,BOT:土地整理融资新模式,中国土地,2002,6.

[3]程崇祯,项目融资在中国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计划与市场,2001,1.

上一篇:城市化进程中的长春市历史保护区保护方法研究 下一篇:一种工作在S/C波段的双频微带天线的设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