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成瘾,后脱敏

时间:2022-09-14 05:24:59

有人说,微信懂得人有多寂寞;也有人说,微信懂得人有多自恋――人们愿意在朋友圈中活跃的最大原因就是找存在感。

事实上,从最初宣扬的私密社交,到如今媒体属性的无意识加强,朋友圈早已不是单纯的联络工具,一时间变成了无所不有的“杂货铺”:信息爆棚,乌烟瘴气,令人被困其中又无所适从。

朋友圈,那个让你先成瘾、后脱敏、被“变异”和“从俗”了的神奇社交工具,是否已被自身乱象“圈”住了?

有个段子是这样的――

同志们,现在走过来的是微信方阵,看他们左手手机,右手充电器;身后背着一锅心灵鸡汤,胸前挂着佛经和养生秘方,自吟着励志经典和情感小句;他们倾身侧脸嘟嘴瞪眼,45度俯拍着健步走过主席台。首长问:“同志们好,同志们刷新朋友圈了吗?”微信方阵响亮地回答:“首长好,天安门Wi-Fi密码是多少?”

事实即如此。如今,很多人大呼微信朋友圈变了味,圈里充斥着太多的负面能量,既有广告刷屏、海外代购、成功必备、佛经咒符、辣妈潮爸晒娃,也有求点赞送礼、基金投资、转发爱心、心理测试等,而朋友圈内开店杀熟、转发偏方误病、遭遇钱财诈骗等事件也时有发生,令人厌烦不说,还挤占了人们的大量时间,绑架了大家的业余生活。

微信是一种社交工具,从一定程度上讲符合当下社会需求。从社会学角度看,朋友圈本身便带有隐性营销模式。人们理应用平常心看待它的纷杂乱象,淡化虚拟社交,回归现实的朋友圈。对于海量的信息,应善于挑拣和屏蔽,这是明辨的能力,也是熟人社会的策略。

圈里圈外:你属于哪种类型?

反心灵鸡汤型

场景扫描:

“要想在网上表明自己高贵、冷艳的身份,只需做三件事:反对中医、支持转基因和唾弃心灵鸡汤。”心灵鸡汤泛滥,很多人对此大呼矫情,带有黑色幽默的反心灵鸡汤变成主流深受网友追捧。心灵鸡汤在朋友圈里被黑来黑去,搞笑至上,好像黑到无节操才过瘾。

专家点评:

心灵鸡汤是社交的有效载体,但一天到晚发“鸡汤”,特别是那种毫无判断力和营养价值的信息,例如“人生幸福的100个忠告”之类,看得多了,便会觉得被拉低智商。反心灵鸡汤不是负能量,反而透露出一种自信和自主,凸显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力。

直播现场型

场景扫描:

走到哪里,拍到哪里,时时直播,已成为好多人戒不掉的习惯,微信圈里的“直播秀”蔚然成风。秀美食、秀美瞳、秀旅行、秀恩爱、秀车祸现场,甚至现在发展到连宝宝拉臭臭也要直播一把,让人情何以堪啊,难道不心疼流量吗?

专家点评:

从功能方面说,微信“朋友圈”的设置是鼓励人们发送图片,直播生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认为,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活动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自恋。其实,分享快乐的背后是自我表现的欲望。适度自恋无可厚非,但对别人来说这些毫无营养的内容就是纯粹的信息垃圾,只能给他人造成无谓烦扰。

广告营销型

场景扫描:

如今的微信圈俨然变成一个“营销江湖”,从海外代购、高仿A货、名牌服装,到基金保险、珠宝钻戒、婚纱定制、美容产品一应俱全;形形的微信营销策略也是满天齐飞,推送广告技巧、营销实践秘笈、微营销月入万元案例等。微信致富很是诱惑人,但各种被坑、被宰、被骗等陷阱要高度警惕。

专家点评:

有句话说得好,圈子决定票子,小微信里隐藏大商机,利用微信圈营销赚钱是高科技背景下的趋势。然而,微信营销应遵循基本规则,以信任为生命线,注重精准度、信任度、影响力、私密性,目光别总盯在钱上,应“无心插柳”,重视朋友转发带来的效应。

情感消遣型

场景扫描:

在微信上吐槽情感成为不少人的嗜好。朋友圈是熟人社会,微信语音聊起来无所顾忌,家长里短、职场八卦、夫妻生活、娱乐搞怪等,揭底、露丑、装可怜,以致毫无底线。此外,微信通信终端也变成情与欲的导航仪。找个人搭讪聊天,也是一大乐趣,既能消遣寂寞,也能收获意想不到的艳遇。

专家点评:

微信为人们宣泄情感提供了良好的私密交流平台,也在挑战着两性关系。“摇一摇”天涯变咫尺,很可能找到个情人。而微信里的“性”意义越来越微不足道,不再与婚姻、道德、责任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还常常被拿来作为公共谈资、营销手段。标签、头像、图片、个人简介、地理位置等信息,刺激着我们的欲望世界。

生活现场:微信向左,生活向右?

微信变成我业余爱好的福地

出镜者:海彬,男,46岁,企业经理

我创办了一家餐饮公司,因为近两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精神压力很大,整天紧绷一根弦。起初微信圈我也不屑掺和,觉得他们要么是炫富显摆,要么是约着去吃饭、K歌、泡温泉,没有什么正事。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出差途中无聊刷屏,朋友发的一张在荣成烟墩角拍的天鹅的照片一下子捕捉住了我的心。此后我和他们常聊些摄影的话题,仔细留意微信圈,上面很多关于摄影的资讯深深吸引了我。

摄影是我儿时的梦想,现在终于可以实现了。我跟着朋友去咖啡馆参加摄影沙龙,周末出去采风,在圈里交流心得和技巧,好多朋友都是摄影高手,令我钦佩。从今年起,我爱上拍老建筑。朋友圈有个哥们和我一起,一有时间便约着出去采风。回来后上传照片,得到了不少朋友给予的中肯点评,这大大激发了我俩的斗志。今年我们打算出一本摄影集册,这让我很有成就感。最让我得意的是,在我的带领下,朋友圈的摄影发烧友越来越多。

迷你点评:微信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遵循长尾理论,海量的信息,总不免能够拿出一款适合你。这也是微信让人觉得有趣甚至上瘾的原因之一――让你惊讶于它的无限可能性。微信推送和分享功能能够增强互动,有利于发展共同爱好,这也是为枯燥生活寻找的宽阔出口。

微商已成为我生活一部分

出镜者:凌薇,女,35岁,自由职业者

我开有两家外贸服装店,生完二胎后,我雇人看着服装店,自己想干点别的生意。那段时间,闺蜜在微信上开了个小店推销蚕丝面膜,深受朋友们的热捧,还不耽误上班。她的生意经对我启发很大,于是有了在微信上开个韩国化妆用品店的想法,我决定尝试一把。

小店开张后迎来开门红,都是朋友圈帮了大忙,很多朋友上来都不问价钱,直接问如何支付,十分仗义。我喜出望外,大家支持我,我更要多让利,保证货源靠谱,而且还要实用、便宜。我还把淘宝店里的特价优惠和新款衣服等随手转发,拉来不少顾客。微信带来的商机使我尝到甜头,可谓养娃、赚钱两不误。我认真琢磨朋友圈的消费定位和生活品位,发现不少女友对国外护肤品感兴趣。我瞅到商机,辗转联系在国外工作的一些老同学,找他们帮忙代购。澳洲同学代购的精油产品,最近卖得很是火爆,供不应求。我在微信上多互动、多转发,带来的经济效益很是可观。

迷你点评:专家认为,微信的创业环境仍处于培育期,熟人圈的创业模式很难长久。但是,朋友圈生意放大了对诚信的需求,微信时代更要守住诚信的品质。

爱也微信圈,恨也微信圈

出镜者:平韬,男,33岁,外企营销

30岁那年,我从国外回国,进入一家外企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父母催着我相亲,我对爱情却是持随缘的态度。不久,在微信圈邂逅高中同学一淼,我们无话不说,发展成情侣。一淼性格开朗、聪颖能干,她在朋友圈贴出我们的合影,很快朋友们便知道我恋爱的消息。我不愿张扬,但觉得能有一淼这样的未婚妻也是莫大的福气,得感谢朋友圈。一淼在圈里的发言,我都积极回应,也慢慢习惯秀恩爱,期盼着我们早日结婚。

一天聚餐时,有个朋友拿出手机让我看,是一淼和一个老男人的亲密照片。我打开微信后,发现这张照片被传得沸沸扬扬,朋友说什么的都有。我顿觉尊严扫地、没脸上微信,干脆退出并和一淼分手。离开微信圈,工作联络非常不方便。上司问我怎么不用微信,我只好恢复使用,但我变得异常敏感,圈里什么事都不自觉地扯到自己身上,如履薄冰的样子。

迷你点评:朋友圈拉近彼此距离,但是碍于朋友圈里都是熟人,辟谣也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私密泄露、传播广泛也会变成围城,使人爱恨交加。克制言论、谨慎使用、保护隐私,应成为微信的使用规则。

微信树洞:解析微信的利与弊

微信恶势力VS微信大数据

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管理却存在滞后,这势必导致问题丛生。以朋友圈为例,科普党、养生党、传销党、文艺党等刺耳叫嚣,圈里虚假信息泛滥,父母或领导关注微信圈惹人烦等,这些被称为“恶势力”,令网友避之不及;另一方面,微信带来的大数据,也在潜移默化改变着互联网的模式。据2013年12月数据统计,“腾讯对外披露的微信用户已达到6亿,微信月活跃用户数量为2.7亿,所盛传的微信朋友圈类型数量达到16种”。可见,微信是个大数据金矿,进一步说,与它带来的大数据相比,微信存在的弊端显得无足轻重。

微信朋友圈的“传播加法”

有人将朋友圈的人活动状态分成三种情况:沉默不语的潜水者、坐享其成的传播者、悉心经营的创作者。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在朋友圈里实现关系获益,满足其自我表达、好友互动的需求,更多的是在做着“传播加法”:既是信息多线程的扩散传播,也是人脉账户的储蓄。此外,朋友圈传播谣言、信息也时有发生,圈子生态环境令人心忧,人们亟须提高防范意识。微信是交流工具,而非靠谱的知识或信息来源。要想逃离由传播加法带来的信息垃圾,还是要远离手机――不是说要抗拒,至少不去依赖。

你在微信圈里遇见了谁?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们每天说的话中有30%~40%是关于我们自己的,而到了网上,这个比例可以增加到80%以上。从心理学视角看,微信朋友圈提高了人们自我表达的效率和频率,会使孤独感下降,促进人际关系发展,最终提升我们的幸福感。然而,微信圈也是一面镜子,遇见朋友的时候,能使我们回到内在空间反观自身不足――这是我们和自己情绪相处的能力,也是亲密关系的源头。归根结底,在微信圈里,我们遇见的是未知的自己,这是保持清醒的能力,也是爱的成长。

上一篇:元谋土林:来自神秘远古时代的寂静 下一篇:从“镜子”和“灯”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