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留工资影响因素的研究

时间:2022-09-14 05:22:03

关于保留工资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简介:祝成峰,(1991.11-),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浙江杭州,学位:本科,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务,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2012年一季度求职者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探究当前国内求职者保留工资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

关键词:国内求职者;保留工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

1.引言

保留工资水平影响劳动者的搜寻行为和职业决策,进而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状态,连动企业的雇佣策略和管理模式,牵涉个人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措施,最终影响整个市场的运行态势。因此,对于保留工资的形成机制的研究,是劳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我们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分析劳动力在搜寻过程中的规律时,需要对保留工资的前因变量及结果变量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为并未相关的管理政策提出依据。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2年第一季度对求职者的抽样调查统计,原始样本总数1103个。

2.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保留工资是源于工作搜寻理论的一个概念,最佳工作搜寻模型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工资给付的分布问题,这一分布应该是劳动者对于个人可获得的工资的判断,是个人和主观的,因而在研究前是无法确定且因人而异的。(Lancaster,Chesher,1983)

BartonI,MellowW在“Search Effort in the Labor Market”(1979)中指出,具体而言,保留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找寻前或过程中设定的可接受工资下限,如果找不到此工资下限的工作就会继续进行工作找寻,而一旦有雇主愿意提供等于或超过该工资下限的工作,那么则接受这份工作。因此,求职者最终确定的保留工资,将使得求职者预期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李锋亮等,2010)根据大卫桑普斯福特,泽弗里斯桑纳托斯(2000)提出的理论,保留工资是工作寻访者在开始寻访之前心理可以接受的最低工资报价。

而目前,国内保留工资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在职员工或失业、下岗人员的研究。董志强、蒲勇健在“失业劳动力保留工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失业者的保留工资主要取决于失业者本人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而与有关失业利益的制度安排没有显著关系。同时,赵延东在“求职者的社会网络与就业保留工资——以下岗职工再就业过程为例”中的研究表明,求职者的社会网络规模影响着保留工资。网络规模越大,求职者从网络成员处所获得的信息和工资出价也就更多,这导致职者变得更加挑剔,并为自己设定更高的保留工资。而且,求职者的社会网络中弱关系所占比重也影响着保留工资。该研究另外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发现社会网络因素对保留工资的作用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表现。

3.变量选择

3.1 数据转换说明

为了对保留工资进行更为深刻的研究,我们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变量转换。在原始的数据当中,保留工资和期望工资都被转换成了定序的形式,这使得诸多统计方法无法使用。在本研究中需要重新将其复原为数值型。期望工资与保留工资具体的转换对应关系如下表:

同时,问卷中的教育的变量也被处理成了定序变量,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将其转化为数值变量。此处我们按照劳动经济学的惯例,以受教育的年限作为对于教育的衡量。根据我国不同阶段的教育的年限,我们做出了如下的转换:初中及以下=9;中专/高中/职校=12 大专/高职=14 本科=16硕士=18大专高职的院校的教育年限为二到三年不等,此处将之统一视为两年。将户口重新分为本地户口和非本地户口两大类;将之处理为二值变量可以更好地在回归模型中测量省内户口相较于外省户口的不同影响。采用原始数据其回归结果会变得难以解释。

4.分析模型构建

4.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结合文的统计分析、相关的理论、所拥有的数据以及之前研究者的实证研究,我们最终决定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μ为我们无法观测到的、且与选择的自变量不相关的所有因素。假定该模型满足经典线性模型的假定。而因变量为保留工资(reservation wage),自变量则包括:自身能力评价(期望工资anticipated pay)、性别(gender)、年龄及其平方项(age,age2)、教育年限(education)、户口(hukou):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做出了以下的假设:

H1:自身能力的评价(以期望工资为变量),与保留工资存在正相关;

H2:性别对保留工资会产生影响,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女性的保留工资会更低;

H3:年龄对于保留工资有着边际效应递减的正相关,表现在结果上即是一次项系数为正而平方项系数为负;

H4:教育与保留工资正相关,受教育的年限越长则保留工资会越高;

H5:户籍状况会影响保留工资状况,本地户籍会降低保留工资。

4.2 结果分析

回归后的结果如图所示:R2=02777N=1090Prob>F= 00000

由于截面数据往往受到异方差性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并测试了稳健回归的系数结果,它与OLS的结果十分接近,说明该数据中异方差性并不明显,此处不再详述。同时BP检验也表明了异方差性很弱,故下文的讨论对象均为OLS估计。

该模型整体显著,这表明了该模型整体是有效的。其中R2=0.2777,修正后的R2= 0.2737,这表明了我们所选的自变量一共解释了27%左右的因变量变量的变异,即我们所构造的模型解释了27%的保留工资的变化。

而对于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我们又得到了如下结果

经过多重共线性检验之后,发现模型的多重共线性并不显著,至少不存在完全共线性。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模型的设定的准确性。

以下对各个变量的情况进行讨论:

和我们预期的一样,期望工资,户口都是非常显著的自变量,且偏效应都与我们假设的一致。对于期望工资而言,随着期望工资的增加保留工资也会因此而增加,也即是说,对于自身能力的评价越高的劳动者却倾向于寻找更好或与能力更加匹配的工作,确定更高水平的保留工资。而户口的系数为负数,这说明了在有了本省户口的情况下(hukou=1),人们会因此降低保留工资的标准约100元。正如假设中提到的,由于拥有本省户口的求职者需要的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费用较少,所以他们要求的保留工资会更低。更进一步,他们所要求的较低的工资进而使得雇主招聘拥有本地户口的求职者可以节约一定的用工成本。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本地户口求职者较之于外地户口求职者的优势来源。

在经过对于age,age2系数的F检验后,我们发现这两项的系数联合显著。也就是说年龄对于保留工资的影响和我们预期的一样产生了“倒U型”的影响,即边际影响递减。在年龄较小时,年龄较大的受访者会有较高的保留工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反而会降低自身对于保留工资的要求。F检验的结果如下:F(1,1096) = 3.94,Prob > F = 0.0474;该结果表明在5%的水平下它们联合显著。

和预期的不同,性别(gender)和教育(education)两项的P值较大,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对于这一问题,关于性别有若干可行的解释:虽然通常认为女性在就业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即在其他因素相通的情况下,性别歧视问题将导致女性的工资较男性低。然而这是就其实际获得的报酬而言的,并不等同于女性的保留工资就会更低。本研究得到的结果暗示了一种可能,尽管女性在就业市场中事实上处于不利地位,但是女性并不会因为此降低在寻找工作时候的对于工资的底线。然而这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

更令人惊讶的是教育的不显著性,这与事实和理论都产生了矛盾。可能的解释出在问卷的题目设计上。由于问卷的题目中的选项要求受访者选择自己的保留工资和期望工资处在哪个段内,所以一些差距因此并没有能够表现出来。在一个工资段内的受访者被认为有着相同的保留工资和期望毫无疑问减少了样本的变异程度。同时,由于当前因为高校扩招而导致的文凭贬值,不同学历之间的保留工资差异在事实上也可能差异不大,所以不同受教育年限的受访者所选择的保留工资可能因而落在了一个区间内,在本研究中被处理为相等,这样在数据层面便无法发现其差别。假如能够得到保留工资的具体数值,相信会得到教育年限对于保留工资影响结果的更充分证据。

研究结果说明表明,自身能力(以期望工资为变量),教育水平,户籍情况会对于求职者的保留工资产生影响。其中对自身能力的评价越高,保留工资越高;年龄水平越大保留工资越高;本地户口会使得保留工资降低。教育与性别就本数据而言并未表现出对于保留工资的显著影响,其原因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也即是说,本模型基本验证了假设1、3、5。

4.3 研究局限

综合来看,本研究还有着以下缺陷;

1.数据转换带来的信息损失。本研究在对于数据的处理之时对数据进行了转换,这会对最终的估计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差。

2.未将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进研究中。在根据之前的相关研究,社会经济因素会对求职者的保留工资造成影响(Addison,2012)。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物价水平较高,因而生活的成本会较高,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会需要更高的花费,因而保留工资可能会较高。想要对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研究,我们还需要收集更为广泛的数据。

3.模型的内生性。本研究中,变量的内生性也应当被加以考虑。就本研究所选择的模型来看,期望工资很可能是存在内生性的一个变量,即保留工资事实上也存在对于期望工资的影响,而即使确证了其内生性,本数据也未必能够提供有效的工具变量。

5.启示与建议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自我能力评价和人口统计学变量均为影响保留工资的重要因素。针对提高劳动者就业比例和企业、社会管理效率,以上结果能提供如下启示:

5.1. 能力评价

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期望工资水平对于保留工资的确定有显著影响。也就是说,求职者对于自身能力的评定是保留工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因此,一方面,在求职之前,劳动者需要更加合理和理性地评估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工作搜寻的过程当中,劳动者需要将自身禀赋与他人进行对比,在劳动力市场中进行合理的能力定位,为保留工资水平的确定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另一方面,在招聘之前,企业需要对职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通过任职资格确认胜任力素质要求,从而衡量工资给付水平;在招聘过程中,应当更加深入地了解求职者的期望工资与保留工资水平,判断其条件是否与企业需求相匹配。同时,雇主和雇员均需要借助能力等级测试等科学方法获得能力信息,通过市场调查进行人员素质比较和筛选,提高搜寻效率和人岗匹配程度。

此外,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劳动者应当针对当前社会进步与管理要求,着重发展自身能力,通过提高竞争力水平来从根本上促进争取更好工作、获得更高收入的目的的实现。

5.2. 地域优势

研究结果表明,本省户口的求职者对于保留工资要求水平更高,说明户口所在地成为求职决策中需要多加考虑的问题。保留工资水平与搜寻时间正相关且能够负向影响获得工作的几率,因此在理性人的假设下,这一结果说明在本地求职,能够降低搜寻成本和获得一定心理和经济优势,因而在相似取得工作机会的情况下仍确定较高的保留工资水平。例如,在本地求职具有更多的人脉支持,更容易获得就业及相关信息,对于当地社会文化、环境更为适应等多方面优势;并可减少交通、住宿等相关费用。因此,可以说,在本地求职能够为劳动者带来一定的便利和好处。

同时,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才分布均存在地域上不均衡问题。在东部地区繁荣发展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在国家战略的支持下也迅速崛起,但劳动力流动并不与经济态势相适应,东部民工荒、数控技工等高技术工种缺乏、中西部人才不足等问题并存,劳动力分配状况有待改善。因此,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应该合理规划职业发展的地域问题。

5.3. 职业决策

随着年龄的增长,保留工资水平出现一定的变化,说明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事业的机会成本不同。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以职业高峰为分界,在此之前的劳动力更加具有人力资本优势,对于自身发展前景更有信心,并能承受更大的搜寻成本。因此,在个人进行工作迁移等决策的过程中,因注意对这一因素的考虑,更好地安排职业发展阶梯。

在不同的行业与岗位中,年龄对于绩效、收入的影响不同。在本次调查数据中,相当一部分求职者偏好生产工人岗位。然而,在低端加工制造业的一般生产岗位上,年龄的增长并不能带来明显的优势,甚至可能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但是在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上,随着实践经验积累和知识性学习,能够改进个人工作表现,以此提高在工资水平竞争上的优势。因此,劳动者既需要根据自身年龄情况选择求职岗位,也需要及早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并为之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以抵御年龄增长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5.4. 性别歧视

依据上文分析,女性求职者的保留工资水平并不低于男性,说明女性的职业期望和生活需求也不低于男性。这可能的原因包括:随着女性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的调高,对于自身经济独立、事业发展的愿望也逐步树立起来,需要通过更好的职业和报酬来满足成就和成长需要;而物质生活水平的丰富和提高,也要求人们不断地提高经济能力。

但当前,就业市场整体形势和个别企业的招聘策略中,仍然存在对女性劳动力的歧视。因此,企业需要摒弃性别歧视,合理评估求职者的能力水平,以确定与之相符的工资给付水平;而政府需要建立和完善劳动立法体系,对就业歧视问题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和管控,促进女性劳动力的就业。总的来说,社会需要营造公平风尚,使得女性合理的保留工资水平得以实现,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参考文献

[1]Addison,John T.,Mário Centeno,Pedro Portugal,“Do Reservation Wages Really Decline?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the Determinants of Reservation Wages,”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30,no.1 (January 2008),pp.1-8.

[2]Tony,Andrew Chesher. “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Reservation Wages,” Econometrica,51,no. 6 (Nov.,1983),pp. 1661-1676.

[3]董志强,蒲勇健. 失业劳动力保留工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1): 59-63.

[4]魏丽丽. 关于求职者保留工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现代管理,2010(5):194-196.

[5]赵延东. 求职者的社会网络与就业保留工资——以下岗职工再就业过程为例[J]. 社会学研究,2003(4):51-60.

上一篇:浅谈医院收银员服务素质 下一篇:对保单首期获取成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