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之旅 从科幻到现实

时间:2022-09-14 05:08:54

“地心”之旅 从科幻到现实

据国外媒体2012年7月报道,一项钻穿地壳、深入到地球内部的大胆计划一旦实施,不仅有可能破解有关地球的诸多奥秘,而且有望发现“地心生命”。

凡尔纳笔下的“地心之旅”

1863年5月24日,一个星期日,居住在德国汉堡的林登布洛克教授匆匆忙忙地往家赶,他急于阅读他新买的一部手稿。这是一部用古代北欧文字写成的文稿,其作者可不是一般人,而是专门为统治冰岛的挪威国王撰写编年史的斯诺里·斯特卢森。林登布洛克在书中发现了一个用古代北欧文字写的密码。他试着进行破译,却发现由一串拉丁字母组成的句子让他不知所云。

沮丧之下,林登布洛克竟然做出了一个荒诞的决定:住在他家里的所有人都不准外出,而且在密码破译之前不准吃饭。幸而林登布洛克的侄子阿克塞尔很快就发现,林登布洛克译出的文字其实是正确的——只需要把它们反过来读,就是用拉丁文写的句子。阿克塞尔起初没有向林登布洛克透露这个秘密,因为他担心林登布洛克知道答案后会产生一些疯狂的念头,但在断食两天后,他饿得实在受不了,便只好说出了这个秘密。林登布洛克立即看出,这个由一名中世纪炼金师用密码写的密文说:他发现了一个经由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前往地球中心(地心)的通道。

林登布洛克是个性情中人,他立即带着很不情愿的阿克塞尔动身前往冰岛。胆小、不喜欢冒险的阿克塞尔反复劝说林登布洛克,说自己害怕下到火山内部,而且科学理论也不支持地心之旅的可行性。然而,林登布洛克坚持我行我素。

到达雷克雅未克后,他们聘请当地猎人汉斯当向导,然后三人动身向斯奈菲尔火山底部行进。6月下旬,他们抵达了火山底部。这座火山有三个火山口,而根据密文所述,前往地心的通道位于其中一座火山口,正午时分附近一座山的阴影会落在这座火山口上。但密文还说,阴影只会在6月的最后几天里才会出现。眼看时间就要过去了,天公却不作美,云太多,看不到大山的阴影。阿克塞尔窃喜,以为林登布洛克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一冒险之举。然而,太阳在6月的最后一天出来了,附近山峰投下的阴影指明了前往地心的火山口。

从火山口下降后,三人开始向地球内部进发。他们沿途看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也遭遇了极大的危险。一次,在错转两个弯之后,他们带去的水耗尽了,阿克塞尔眼看就要没命了,幸而汉斯在附近找到了地下水源。为了表达谢意,林登布洛克和阿克塞尔将这里命名为“汉斯之水”。还有一次,阿克塞尔与二人走散,独自一人走到了好几千米外。幸好,一种奇异的声响让他与二人联系上,他们很快就团聚了。

在下降好几千米后,沿着“汉斯之水”的走向,他们进入了一个大得难以想象的洞穴。这个巨大的地下世界被顶部的带电气体点亮。洞中有一个很深的地下海洋,四周的岩石海岸线上覆盖着石化树木和巨大的蘑菇。他们造了一艘筏子,然后扬帆海上。教授把这里命名为“林登布洛克海”。在海上,他们看见了很多史前动物,例如一头巨大的鱼龙正在与一头蛇颈龙交战。观看完这两大海魔王之战后,他们看到了一座岛,岛上有一口巨大的喷泉。林登布洛克把这座岛命名为“阿克塞尔岛”。

一场雷电风暴差点将筏子摧毁,但风暴最终把他们推上了岛。在岛上,他们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活的史前动植物,其中包括巨型昆虫及乳齿象。在遍布骨骸的岸上,阿克塞尔发现了一具巨人骨架。他和林登布洛克冒险进入岛上森林。林登布洛克突然以颤抖的声音对阿克塞尔说,那边一棵大树上靠着一个史前人,其身高超过3.6米,正注视着一群乳齿象。阿克塞尔不确信自己是否见到了这个巨人,并且与林登布洛克争论在地下如此深度是否可能存在原始的人类文明。三人也不知道这究竟是一个类人猿还是一个类猿人。他们决定还是不要惊动这个巨人为好,因为它可能会不友好。

三人继续探索地下海岸线,发现了密文中所说的前行通道。可是,它看来被一个最近形成的洞穴挡住了。绝望于无法掘穿花岗岩的洞壁,冒险者们计划炸穿岩石。然而,他们在执行这项计划时却发现,洞壁后面根本就不是通往地心的路径,而是看似无底的深渊。

随着海浪冲进地面裂缝,三人被海水卷走。在以闪电般的速度随波逐流几个小时后,筏子进入一个巨大的、被水和岩浆灌满的火山烟囱,那里充满令人窒息的高热。在无比惊吓之中,他们感到自己被喷涌的岩浆往上推。等他们恢复意识后,发现他们已经回到了地面,在意大利的一座火山旁。

历经艰难的他们回到了汉堡并备受赞誉,可林登布洛克还是因为没有到达地心而遗憾不已。阿克塞尔和林登布洛克后来才搞清楚,他们的指南针在那场差点毁了木筏的雷电风暴中被电火球击中,因此指错了方向。

这是多么离奇的旅程啊!遗憾的是,它并非现实,而是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在1864年出版的著名科幻小说《地心游记》的梗概。凡尔纳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据说是想让读者知道在各个地质历史时期都有哪些如今早已灭绝的动物,知道从冰河期一直到恐龙时代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科学家现在已经知道,真正的地下世界与月尔纳的描述是完全不同的。

科学家制定“新莫霍计划”

科学家对地心奥秘的探索从未停止。据国外媒体2012年7月报道,一项钻穿地壳、深入到地球内部的大胆计划——“2012莫霍至地幔计划”(以下简称“新莫霍计划”)一旦实施,不仅可能破解有关地球的诸多奥秘,而且有望发现“地心生命”。目前,参与该计划的日本“地球号”深海钻探船正在距离名古屋海岸200千米处的太平洋海域进行深海钻探作业,这里是全球地壳相对较薄的地方,被认为是人类深入地幔的最佳通道。

“新莫霍计划”的最终钻探深度为海底下面7000米,迄今还没有人如此接近过地幔。如果这项计划能够成功实施,它将改变我们对地球演化历史的认识,挑战地球科学的基本定式,甚至还让我们有机会找到潜伏在地幔附近的生物——这样的生物直到最近都没有多少科学家承认它们的存在。科学家认为“新莫霍计划”的意义完全能与载人登月相比,因此将其称之为“地质学上的登月”。

当然,这也并非地质学家第一次试图探索地球内部。克罗地亚气象学家兼地质学家莫霍洛维奇早在1909年就发现,由地震引发的地震波在地下30千米以下传播得比在这个深度以上快得多,这暗示深层岩石有着不同的构造和物理特性。凭着这一发现,莫霍洛维奇奠定了自己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地震波速发生阶跃变化的地方被命名为“莫霍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它标志着地幔的上界面。

上一篇:永不言弃 第10期 下一篇:中国城市老城区公共住房升级改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