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会文 由思生疑 以问促学

时间:2022-09-14 03:46:44

当前的语文教育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在自主学习的教育环境中,学生课前预习显得格外重要。问题在于,预习变作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后,有时会变得浮于形式、流于表面,实现不了语文学习的预定目标。预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走进作品,揣摩作者的行文思路、写作意图,从而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引发深入思考。

这样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师才能借此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设立探究学习的视角,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虽然能有所质疑,但提问的时候变成想问什么问什么,提的问题虽多但质量不高;有的学生所提问题和课文毫无联系,成了纯粹的摆设;有的学生所提问题还停留在浅层认知上,无法跃升到综合分析的层级。

因此,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学会提问题,养成提优质问题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一、把提问作为常规的预习作业,养成提问习惯

在新课授课前,我要求学生完成书面预习作业。此项作业,设计了“我要提问”一栏,不限提问数目,不限提问内容。小到贾平凹的“凹”如何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蜡梅”的“蜡”如何写,大到“《故乡》在21世纪的今天有何现实意义”、“的诗词特点是什么”等等,都可以提问。学生们在此栏目中提出的问题,有的可能肤浅可笑,有的也许天马行空,但教师千万不要忽视这些看起来幼稚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表明了学生的质疑和思考,体现了可贵的自主学习精神。

实践表明,这种预习上的要求和设计,使学生特别乐于在预习中提问题。因为有了课前的思考、提问,课堂上大家讨论问题的劲头更足了,参与度更大了,探究的内容更广泛、针对性更强了,45分钟的有效性更高了。同时,学生们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方法,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也提高不少。

二、教给学生常用的提问方法,学会提出问题

我正在因尝到“我要提问”栏目带来的甜头而有些自鸣得意时,一位学生在“我的问题”一栏中写下的两行字让我陷入沉思。“老师,我看懂了课文里的每一个字,觉得文章写得也很好,但我不知道怎样提出问题。”的确,当预习作业成为常规作业、当“提问”成为形式之后,学生已经产生“提问疲劳”。但作为老师的我,关注的仍然是部分学生的“有效提问”,即对我的授课有用的问题,因此忽视了提问的主体即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提问方法。

仔细翻阅几年来学生的预习作业,将有价值的提问进行梳理,发现提问有基本规律可循,有些提问方法值得借鉴。

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阅读是阅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预习时第一次阅读一篇文章,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去体味作品中描述的情感、哲理,唤起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阅读时会产生很多困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之类的疑问接踵而至。比如,有同学就《社戏》一文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那夜吃的豆都是自己剥的又是用手撮着吃的,一点也不卫生,而且其佐料只是一点盐,为什么作者最后还说再没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2.联系课文的背景和作者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在一定情境、心境之下的自然流露。解读文章时离不开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自己的经历。因此,提问要联系这些内容来进行。例如,学生了解《紫藤萝瀑布》是宗璞在不久,小弟患病去世后所写,因此提出:“既然作者刚遭受这样沉重的打击,为什么文中还多次提到花儿的活泼热闹呢?”

3.模仿课后的探究练习

预习时学会提问的最好方法是模仿。课后的“探究练习”是最典型的范例。除此之外,如果留心体会,各种考卷上的题目、老师上课的课堂提问,也是学生效仿的提问方式。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若能够真正理解拟题人提问的意图,对他们今后答题的规范、全面、准确等都大有裨益。

4.运用比较对比的方法

预习一篇课文时,可以从背景、语言、主旨、写法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种比较对比,可局部可整体,可横向可纵向,可以是单元内的相关文章之间,也可以是本篇内部前后的比较对比。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后,有同学提出,“第四单元和第三单元都是说明文,第三单元是说明建筑物的,第四单元是写动物的,这两类说明文的写法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5.张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

这种提问的前提是虚拟的,运用此法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不切实际的、是虚幻的,但也可能是很深刻的。应该在日常学习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使思维既能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能够清醒判断问题的探究价值,从而避免误入歧途。有学生就《枣核》一文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这位旧时同窗家庭生活都不如意,她还会有这样的爱国之情吗?”这样的提问就可以给人以很好的启示。

三、把预习提问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提出优质问题

为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有时会从学生的提问开始课堂教学。学习《社戏》时,我就是以上面提到的问题直接切入:“这位同学在预习作业里有这样的提问,大家说说看,那夜的豆真的好吃吗?”学生立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从课文里找例证,做探究。看到自己所提问题如此受关注,提问的学生眼神亮亮的,充满喜悦和成功的感觉。此后,他的“提问”大都质量很高。这证明一个道理,采用学生提问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四、重视对预习提问的评价,激发学生提问热情

学生的提问不可能都被老师在课堂上提及、采用,大部分的提问难获亮相的机会,长此以往就会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如何让所有学生对提问充满热情呢?应该把预习提问纳入到学习评价中,这是保持学生提问热情的最为有效的途径。批改预习作业时,我会在每一个质量高的问题后面打上五角星,学生们有时会在课外比谁得到的五角星多,研究提问获奖的途径,因此把思考引向深入。这种评价方式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能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善于提问的习惯,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目标引向自主学习的层次。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215011)

上一篇:如何激发和疏导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下一篇:《岳阳楼记》规劝艺术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