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琐谈

时间:2022-09-14 02:34:27

小学作文教学琐谈

小学作文是人们一生中作文的起步阶段,迈好这开头的一步对学生今后的写作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第二学段的“习作”中有这样的语句:“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即5—6年级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为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很好地落实这些要求,我引导学生写“绿色作文”。“绿色作文”,基本上可以用一个字简括:真。教学中,我从如下三方面去身体力行。

一、引导学生“说”真话

小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就是难说真话,究其原因是他们的观察能力有限,生活积累太少,即使非常好的材料在眼前他们也常都置若罔闻,到了作文题目一出,就只能抓耳挠腮、不知所措了。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中产生出来。”为了让学生有真话想说,我往往在出题后引导学生围绕文题“说文”。比如《寒假趣事》,不少学生看了题目,觉得短短20天寒假,也就是吃吃玩玩,哪有什么趣事可言。于是,有学生就编出了“大年三十为孤寡老人送寒衣”、“正月初一走访低保户”这样的好事,根本无趣可言。整个寒假真的过得那么平淡无奇、毫无乐趣吗?我在黑板上出了这样几道题让学生先小组后全班讨论:1.寒假中你做了哪些事?看到了哪些事?2.所有事情中,你认为哪些事你感到好笑逗人?3.比较这些趣事,选出你觉得特别有趣的。4.说出这些特别趣事的开头、经过和结尾。四道题目渐进有序,筛选了学生的寒假生活,相信只要是说了真话的学生,肯定会有事可写。

小学生作文另外一个问题是无话可说。课堂上偶尔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作文题一出,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会——写。有次,我出了《爱我的妈妈》这道题时就是这样。其实我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不会写,但也确实有少数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我开始引导学生“说”。我问大家:昨天跟今天,妈妈跟你说话了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学生说,妈妈要我多穿点衣服;有说,妈妈叫我多吃点,别在学校挨饿;有说,妈妈吩咐我上课不要开小差;有说,妈妈叫我字要写好点等等。我又问:妈妈这两天为你做了些什么?学生都纷纷说,做饭啊,洗衣啊,钉扣子啊,去买了铅笔啊等等。这么一说,大家都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有的学生甚至为刚才说了“不会写”而不好意思地笑了。

吕叔湘先生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 小学生觉得作文有困难时,教师需要冷静以对,切记不可发火。引导学生“说”,发散他们的思维、启迪生活的灵感、说出内心的真话,这就为“绿色作文”打下了基础。

二、引导学生“悟”真情

如果说上一个小标题重点在“说”,那么,这个小标题的重点就在引导学生去“悟”了。小学生并不缺少生活,他们缺少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如果他们能感悟到生活有那么多流淌的关爱,那么多温暖的包围,作文就自然有话可说,有文可写了,所以,引导学生感悟真情,享受真爱,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绿色作文”的关键节点。有次作文题为:唠叨的妈妈。大部分学生在习作中写出了一个唠叨的讨人嫌的妈妈。不用说,大家并没有从唠叨中“读出”妈妈真挚的爱来。我在作文评讲《唠叨里的真情》时引导他们:1.妈妈平时都对你唠叨了哪些话?请把你最熟悉又最“讨厌”的话写出至少五条来。2.妈妈的唠叨话主要包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一般是吃、穿、行、学习)?3.你看到过妈妈对其他孩子这么唠叨过吗?为什么偏偏对你翻来覆去说个没完没了呢?这样的探讨过后,大家就会从唠叨中悟出妈妈的爱来。当有学生说没什么可写,我就会变着法子引导。你今天早上是自己来的吗?有学生说,不是,妈妈送我来的,有说是爷爷送来的,有说是奶奶送来的。我又问:为什么要送你们呢?你们自己有脚不会走路?送你们上学了以后他们还得回去干活。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大家都能领悟到,哦,原来大人送我们上学是怕路上车多,不安全,体现了大人们对我们的关心。

引导学生“悟”真情,不仅在作文课上,在阅读课上也可以,只要是涉及真情这一主题的,我们都可以随时随地地穿插一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温馨、处处有爱。

三、引导学生“写”真事

我认为,引导学生“说”真话、“悟”真情都是学生作文前应做的功课,是铺垫。只有“悟”到了真情的学生,才会有习作的“活水”,才有可能在习作中表现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见新课标第二学段要求),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见新课标第三学段要求)的佳作来。引导学生写真事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有条理地去表现这些真真切切的生活素材,即梳理材料。梳理材料我常常采用“两步走”:第一步,说。这里的“说”主要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怎么开头,怎样的过程,最后的结果如何,都要梳理得整整齐齐,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步,写提纲。为了避免习作时丢三落四,我建议学生将梳理清晰的素材写成提纲,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中间插件什么事情,都在提纲上写个明明白白,这样写起来就能一气呵成,不会产生那种写了一半搁笔再思考的情况。实践证明,教师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写起来就会思路顺畅。现在有句流行的话,“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确实很有哲理。

小语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启蒙老师,上海特级教师于漪有这么一句名言对我很有启发:“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如果记住了这句话,相信我们一定会千方百计地去当好这启蒙老师,引导好学生写出绿色的作文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虹桥小学)

上一篇:在新课标理念下实施高中物理教学 下一篇:以心促教,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