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起暖流 “博”出精彩

时间:2022-09-14 02:23:23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是采用“你讲我听、你打我通”的单向说教式教育模式,无法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效率低,而且效果甚微。享有“第四媒体”之誉的网络已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主动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而博客、微博等载体的出现恰好满足了当今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一、辅导员博客、微博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网络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必须面对和努力破解的新课题。借助于博客、微博,大学生和辅导员已成为亲密无间的“网友”“博友”。辅导员将自己的博客、微博比作“心灵花园”,大学生则将辅导员的博客、微博看成“心灵鸡汤”。

博客、微博等载体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个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它,我们可以将工作、学习、生活中看到和想到的东西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并与所有的网民交流和共享。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网上开博,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到博客、微博上。因此,辅导员博客、微博的应用已成为体现鲜明时代性的需要。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一方面方便了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大学生在“触网”时极有可能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这必然导致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化。“80后”“90后”大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听说”教育已经失去了时代性,他们普遍需求更快捷的、个性的、开放的、平等的、互动的、自由的教育。辅导员博客、微博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辅导员和学生双方的博客、微博,学生可以读懂辅导员,辅导员可以读懂学生,能够有效地拉近辅导员和学生的距离。辅导员通过博客、微博发表言论,坚持正确的政治和舆论导向是一种积极的隐性手段,可以有效地延伸个体教育的覆盖范围。

二、辅导员博客、微博的概念和特点

辅导员博客、微博是通常由辅导员管理、不定期张贴新文章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载体。辅导员博客、微博上的文章通常根据发表时间,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笔者认为,一个典型的辅导员博客、微博结合了信息,撰写原创博文或转载精品文章、图像或视频,提供学习资料或优秀网站的链接,师生互动平台及其他与主题相关的教育媒体。能够让大学生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辅导员博客、微博的必备要素。辅导员博客、微博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辅导员博客、微博等载体的普遍应用与其特点是分不开的。

辅导员博客、微博按时间由早到晚排列,网页内容更新频繁,处于不断积累之中,体现了快捷性。

辅导员博客、微博是辅导员的自发行为,表现出辅导员的行为、角度、思想,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辅导员传媒工具,体现了个人性。

辅导员博客、微博有固定的网址,所有学生都可以通过网址阅读博文,类似公开的辅导员记事本,个人资源共享达到最大限度的实现,体现了开放性。

辅导员博客、微博有专门的留言、对话、评论区域,辅导员和学生可以在这里实时互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体现了互动性。

辅导员博客、微博将最简单实用的形式免费提供给使用者,只需选择简单的模板,就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博客、微博,不需要注册域名和租用服务器空间等费用,“零”进入门槛使其更具吸引力,体现了“草根”性。

无论是写博客,还是发微博,都是源于内心冲动,强调感性的社会特质,是自由性、体验式写作,文章虽然没有文体限制、质量要求,却同时具备记者、编辑和出版者三种身份,体现了自由性。

辅导员通过博客、微博可以针对固定群体发表相关的博文,实现群体共享,使相关教育引导工作更具普遍性,体现了分享性。

辅导员博客、微博打破了传统教育说教模式,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受空间、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延伸和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体现了拓展性。

由于这些特殊的个性特征和运作方式,使更多的大学生接受和认同辅导员博客、微博,为辅导员和大学生自主学习、多渠道学习、实时在线交流提供了新的舞台,促进了大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同时也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契机。充分利用博客、微博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三、辅导员博客、微博的内容和作用

辅导员长期奋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高校管理部门与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由于辅导员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情感、心理等,从而能与学生培养一种不同于一般专业教师的特殊感情,同时也要对学生传达一些要求、通知,对学生的言行具备管教约束能力等。这些职业特点使得辅导员在学生心中形成特殊的威信和魅力,让学生对辅导员有一种神秘感、好奇心,促使大学生主动关注辅导员的个人信息。辅导员在设置博客、微博的栏目和内容时,必须清楚大学生对待博客、微博的态度。《北京日报》在一篇《大学生博客: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报道中总结出大学生对待博客、微博的态度是“读博为消遣,写博为自我展示”。因此,辅导员博客、微博栏目和内容的设置与其发挥的作用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作用,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就需要相应的栏目设置和内容来支撑。

1.辅导员博客、微博需要个性的开场白

辅导员博客、微博首先要表明辅导员的身份和描述辅导员的定位,这是得到学生认可的前提。以“‘80后’辅导员――里格”的辅导员博客开场白为例:“我是一名‘80后’辅导员,学生喜欢叫我‘谢导’。我是‘导演’,我的学生是‘演员’,大学4年是‘剧本’。如何引领我的‘演员’读懂‘剧本’,让各位‘演员’找准定位,演绎一场精彩的戏?这就是我这个‘导演’要努力去做的事情。”富有个性的开场白,可以引发学生关注和了解辅导员的好奇心, 从而决定了辅导员博客、微博在大学生中将有较高的点击率。

2.辅导员博客、微博是辅导员记录工作以及相关信息的平台

辅导员通过博客、微博的公告栏学校或学院的一些政策、规章制度等信息,不仅能使学生通过文件形式更直观、更详细地了解有关规定,避免了传达文件内容可能造成的误读或歧义,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在设置栏目的时候可以形式多样,取一些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栏目名称,这样有利于学生关注和传播学校或学院的一些规定。

3.辅导员博客、微博是互动平台

辅导员博客、微博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师生可以在这样一个虚拟世界里敞开心扉、自由交谈,借助博客、微博的评论和留言功能,搭建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解决了师生之间交流不够的问题。在辅导员博客、微博里,匿名的特性让参与讨论的人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使交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博客访问和留言,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博客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进行上下沟通,形成反馈意见。对于从中发现的学生的思想困惑以及出现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或采取其他相应的措施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

4.辅导员博客、微博需要原创博文

辅导员博客、微博不仅是和学生联络情感的平台,还是实现对学生引导的新形式。因此,感性的交流和固化的信息只是一部分,辅导员还需要通过原创博文来赢得学生的认可。辅导员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从而能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不同于一般专业教师的亦师亦友的特殊感情,而辅导员博客、微博是辅导员的个人空间,记录反映了辅导员在某一兴趣方面的即时信息,同时也反映了辅导员的个人行为和思想。学生爱看辅导员的原创作品,在不经意间弘扬主旋律,渗透红色思想,影响学生的人生观正是辅导员博客、微博的作用所在。

5.辅导员博客、微博需要精品文章的共享和分析

辅导员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多与专业教师沟通,获取专业素材或对学生有帮助的课件,信息在过滤后进行转载,给学生提供方便。另外,辅导员可以在博客上链接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网址并公布办公电话,有利于学生在校内办理相关手续。辅导员还可以在博客上链接一些与就业相关的网站,方便学生了解就业动态。

当然辅导员博客、微博除文字信息外还可以上传图片或视频,这可以作为文字素材的有益补充,使辅导员博客、微博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效果更立体。当然,也可以把自己或所带的班级组织活动的照片或视频上传到博客、微博上,其效果比博文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

四、辅导员博客、微博的注意事项

从起初的“QQ空间时代”到如今的“围脖时代”,摸着石头过河的路上总需要更多的创意和勇气,也收获着意想不到的惊喜。笔者于2006年10月开博,之前足足酝酿了两个月,之后“敝帚集”“相约星期二”“团学工作”“学生作品”“暑期社会实践”“又是一年毕业时”等博客专栏相继诞生。这使得笔者的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现代化,达到了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这也是笔者在网络时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拓的新的阵地,形成了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渗透的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此外,辅导员博客、微博也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辅导员博客、微博的覆盖面还不够广,尽管大部分学生已认可并使用博客、微博这个载体,但是大都只能体现“心情状态”,对知识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影响还不够。第二,辅导员对评论回复和意见处理还不够专业和及时,评论是博客、微博中交换意见和观点的区域,是辅导员博客、微博的难点。辅导员要特别注意对博客中的评论及时回复和认真处理。及时回复的重要性特别体现在对负面评论和偏激评论的回复上,以避免这些评论在博客上产生不良影响。第三,辅导员博客、微博是一个虚拟的空间,需要与其他教育形式相结合。辅导员博客、微博只是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隐性形式,需要将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结合起来。尽管网络信息时代学生可能更倾向使用这个交流平台,但是这种教育形式也有网络人际交往的虚拟性,仍然需要面对面的交流来实现思想的沟通,进一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写博客是一种分享,读博客是一种学习。对辅导员来说,写博客和微博是一种积累,厚积而薄发;对工作而言,更多的不在于写,而是一种思考和行动。以真实、坦诚为关键词,以温暖、助长为心愿。方寸之地里,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同等地位的发言人,学生会以自己的是非观判断和选择认同的答案。这或许就是辅导员博客、微博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责编:赵 东

上一篇:对北京市属高校协议采购供货流程的几点想法 下一篇:职业院校实验实训设备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