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W―T”方法活用

时间:2022-09-14 01:52:03

“3W―T”方法活用

以地理学科中的“3w”原则,即W-What(是什么)、W-Where(在哪里)、W-Why(为什么)为主线,首先对本章前两节的知识进行回顾,然后从“3W”原则出发分析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分布、成因和区位因素,最后在T-Transfer(迁移)环节,探究我国新疆畜牧业的发展,完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

一、R-Review――温故而知新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在获得的过程中,以原先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接收到的新知识进行整理、编码,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也随之发生改变,从而构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本节课是《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章的最后一节,从内容上看可以说是前两节内容的训练和延伸。

温故而知新,就是在开始本节课内容之前,带领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图2)的形式复习回顾,有助于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和新知识的学习。

二、“3W”原则――灵活运用

在新课讲授环节,以“3W”原则,采用读书指导法、小组讨论法、材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对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分布、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并寻找发展措施。

1.W-What――知其然。

(1) 展示大牧场放牧业的牧牛业(或牧羊业)景观图以及农产品。

(2) 采用读书指导法,让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的内容,结合上一环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得出大牧场放牧业的具体含义。

2.W-Where――知其然。

展示“世界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图”,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该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的国家。安排学生从图上找出分布的国家,利于图文知识的转化,以及读图、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教师:通过读图,我们可以找到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的国家有――

学生:美国、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南非。

教师:在美国、阿根廷、巴西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地位。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的大牧场上,养羊占重要地位。

3.W-Why――知其所以然。

展示世界地形图、全球气候类型图,学生开展限时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分析大牧场放牧业的气候特点及分布的原因。

教师:读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图和全球气候类型图,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地区的气候是什么类型的?

学生A: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教师:这些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学生B:干旱、半干旱。

教师:为什么在这样的气候下会出现大牧场放牧业?

学生C:这些地区植被稀疏、草场广布,更适合放牧业的发展。

三、T-Transfer――举一反三

在此环节,通过对比分析我国新疆和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现状,找到新疆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别国经验,提出发展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举一反三,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化和迁移,提高问题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体现“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播放CCTV“新疆牧民转场”新闻(约2分半)。

1.用新闻引出我国畜牧业大致的分布地区。(图片展示分布区位置)

2.提供一则有关新疆畜牧业的资料,学生阅读材料,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完成相关问题。

新疆优良的天然牧场造就了高品质的牛奶,本地牛奶品牌众多,但在内地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与内蒙古的牛奶品牌相比,还相差许多。新疆的畜产品多以出售初级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产业链短,深加工欠缺,加上缺乏科技指导和品牌引导,畜牧业加工业产值远远低于内蒙古。

问题设置:

(1)游牧业的特点有哪些?

(2)目前新疆畜牧业发展的局限性有哪些?

上一篇:安那其的头发 下一篇:森林疑岭立,岛屿似星罗